06.12 從黑白小電視到液晶大電視

從黑白小電視到液晶大電視

不同於如今眾多的娛樂休閒方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晚飯後看電視仍是群眾主要的娛樂項目,《紅樓夢》、《渴望》、《血疑》、《霍元甲》……一部部經典的電視連續劇陪伴著70後、80後長大。40年來,電視機也華麗蛻變,從12英寸黑白電視機到18英寸彩色電視機,再升級成65英寸液晶電視,畫面越來越清晰,功能越來越齊全。

今年58歲的林國明,老家在瑞安市區南門,他還清楚地記得,1978年,在城關郵電北路和解放中路交叉口的一家家電門市部,花了200多元買了一臺蘇州產的孔雀牌12英寸黑白電視機。那時候,電視機還是件稀罕物,林國明把這個“小傢伙”抱回家後,立即成為街坊鄰居中的“紅人”。

“當時,黑白電視機是沒有遙控板的,滑塊是左右調節的,最上面的是明暗,中間是對比度,下面是音量,旋鈕是用來調臺的,模糊記得有中央臺、浙江臺等3個臺。”林國明說。

12英寸電視機的屏幕只比一本雜誌大一點,可想而知,只有坐在距離電視1米內才能看清楚畫面。即便如此,鄰居家的老人、孩子經常到林國明家“蹭電視”,十幾平方米的小房間裡擠了十幾個人,頭挨著頭,即便是新聞也看得津津有味。後來,林國明乾脆將電視機搬到院子裡。一到晚上,林家院子好似一個露天影院,大板凳小椅子全派上用場,結束時還有人喊上一句“明晚還來看”。

當時的黑白電視機是靠天線搜索信號的,很多60後、70後應該還有印象,在陽臺或屋頂上豎一根竹竿,上面架著天線。“電視畫面不清楚啦!”屋內看電視的人嚷嚷,於是爸爸或是哥哥握住竹竿,一邊小心翼翼地轉動,“幫助”天線搜索信號,一邊問“清楚了嗎”。

沒過幾年,林國明家的電視機接觸不良、故障頻頻,1983年,林國明在瑞安第一百貨公司花400多元買了一臺西湖牌14英寸黑白電視。“那時候,黑白電視機不再是稀罕物,開始慢慢普及了,南門一帶有不少人家已經有黑白電視機了。”林國明說。

黑白電視機的“輝煌”並沒有持續多久,“大概在1985年之後,彩色電視機逐漸將黑白電視機淘汰了。”林國明說,1990年他花了1700多元購買了日立18英寸彩電。

尺寸在變大,厚度變超薄,畫面變清晰,顏色變明亮,功能變齊全,曲面電視讓視覺效果更立體,有WIFI功能的電視讓市民隨時可以看想看的電視節目,數字電視可以看到上百個頻道。40年來,電視機本身也如同飛速發展的時代一樣,不斷創新。

從黑白小電視到液晶大電視

市民在商場選購液晶電視

市民在商場選購液晶電視

如今,林國明家客廳裡掛著65英寸創維液晶電視,即使電視機距離沙發5米多,也能清晰地觀看。雖然電視機越來越大,“存在感”卻越來越低,年輕人在家極少打開電視,遇到想看的電視劇或綜藝節目,也不願意等著電視到點播出,而是用電腦、手機來看。

雖然現在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但電視機仍是絕大多數市民家中的“標配”,大家不會忘記,40年來從這一方小小的天地裡開闊眼界、獲取信息,如今大步向前,開創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