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鉀素對玉米有哪些作用?

響水大米


不管是動物的生長還是植物的生長都離不開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雖然需求的量不是太大但是確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玉米來說也是這樣的,他們主要對氮磷鉀三要素吸收,氮肥最多,鉀肥第二,磷肥最少。每生產1000克的玉米籽粒,需要吸收30g左右的氮肥,15克的五氧化二磷,30克氧化鉀等。


吸收鉀肥主要是在苗期,在這個期間的吸收量都比較大,以後逐漸降低,對鉀量的吸收在拔節後期是最快的,到達開花期的時候已經達到了頂峰。因此逐漸減少,呈現出一種不規則的拋物線形狀。

鉀離子作用:

鉀離子和鎂離子一樣在植物的過程當中充當酶活劑,主要以一種離子的形態存在,而鉀離子還可以充當細胞滲透壓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光和作用,促進物質的運輸。


缺鉀情況:

①由於同一種農作物的連年耕種,導致對鉀肥的需求量比較大,而且由於洪澇,各種災害將鉀元素帶走,因此,現在土地鉀的缺失也是比較多的。

②土地情況:在一些石灰岩,一些含沙的土壤當中等一般是比較缺鉀的,對於這些土地要注意缺鉀情況。

③不恰當施肥:有些農民總是喜歡施氮肥,因此導致了一些營養不平衡,從而也導致了鉀的缺失。


缺鉀症狀:

玉米長勢比較小,生長髮育比較緩慢,長不高,而且容易發生倒伏,風一吹有有可能就斷了。在剛開始的時候葉子有可能變黃,隨後慢慢的變成褐色等,造成減產這是必不可少的。

解決方案:解決方案有底肥方案,還可以追肥等。解決方案有很多種多樣的,但是主要以預防為主如果真的發生了,有時候也晚了。在施肥的過程當中要有合理的施肥方案,注意各種元素的合理搭配。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鉀是作物的"品質元素",也是許多作物酶的激活劑。

人們種植玉米收穫的是玉米捧子,完全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即碳水化合物和糖類的有機物。



但是,這些物質不會自已跑到玉米棒子中去,需要藉助外力,而這種外力主要就是鉀。也就是說鉀參與了玉米碳水化合物的運輸。

其次,鉀對玉米葉片的氣孔具有調節作用。多施鉀肥,可以有效促進玉米氣孔開放,讓玉米更好地適應外界環境,使玉米具有較強的抗病性,抗旱性和抗寒性。



因此,玉米缺鉀時或在土壤中不能有效吸收鉀時,抗病能力下降。

在實際的生產中除易感病外,還表現出缺鉀的生理性病狀。



如幼苗期的玉米缺鉀,植株矮小,葉片狹窄節間短。葉片從尖端開始出現葉緣兩側枯焦,而中脈和部分葉肉仍顯綠色的“灼燒葉“。

玉米結穗以後,果穗很小,易禿尖。籽粒不飽滿皺縮,而且排列不整齊,品質極差。


清江鶴


玉米在整個生長期所需要的鉀的量比較大,而且對鉀肥反應比較敏感,因此合理施鉀肥才是提高玉米產量所不可缺少的一項措施。缺鉀症狀有輕重之分,接下來給大家講一下玉米缺鉀症狀以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首先在幼苗期善於觀察幼苗生長情況,當土壤中鉀含量不足時,會導致玉米植株生長緩慢,而且玉米葉子面積變小,葉片顏色會呈現暗綠色或者藍綠色,這是玉米缺鉀導致葉片組織細胞體積縮小,葉綠素濃度提高導致。



其次在颳風天觀察玉米植株情況,有的地方玉米植株挺拔而有力,而有些地方的玉米植株明顯顯得無精打采,出現打蔫現象,其實這也是玉米缺鉀的症狀,說明打蔫的地塊土壤鉀含量不足,因此鉀的這種生理作用不是其他元素所不能取代的。



最後在玉米植株生長旺盛階段,缺鉀的話症狀更加明顯,主要為葉片呈褐色斑點,嚴重時邊緣焦枯,這個植株會首先從老葉開始失綠和壞死,隨後逐漸擴散到中部葉片,最後連成片,嚴重時候導致葉尖和葉邊緣都有壞死斑點,形成“焦葉”現象,這就是典型的玉米缺鉀症狀。



防治措施:及時追施鉀肥,以每畝施5公斤左右氯化鉀,施肥方法為條施,並用土覆蓋,並及時澆水;其次播撒草木灰,以每畝80公斤昨左右即可,同時結合噴灑葉面肥磷酸二氫鉀溶液,一般每畝用180克兌水65公斤水,對玉米葉片進行噴灑,連續3次左右即可。

【以上就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如果您有什麼疑問,歡迎下方留言,喜歡就點贊,右上方關注,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