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到底要不要去中心化,聽聽他們怎麼說

我堵十包辣條,哪怕是第一天接觸區塊鏈的萌新小白,也一定記住了「去中心化」四個字。作為區塊鏈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去中心化」思維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與當下迥然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信任關係,不同的生產關係,不同的合作關係。

但是,對於區塊鏈技術是否一定要去中心化,換句話說,去中心化是否有必要,這個問題始終存在爭議。

中本聰當初把「去中心化」融入比特幣體系,起到了兩點作用:一個是用多人決策替換掉了中心決定,以此確保共識機制的有效運行;一個是配合分佈式記賬,保障數據的安全性。

可以說,比特幣完全顛覆了原有的信任模式,對泛金融行業、公共服務領域等傳統中心機構造成了巨大沖擊,也讓最初的技術極客和比特幣持有者興奮不已。

然而「去中心化」也帶來一些問題,比如交易效率的問題。這種無需信任基礎的投票決策方案,當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之後,每個節點的工作量變得無比龐大,甚至讓節點不堪其重。

試想一下,加入全世界每個人每花一分錢,都要找你記錄。

全球任何一份文件的制定,都需要你參與投票。

這恐怕不是決策權力,而是懲罰了。

別說你受不了,誰都受不了,計算機也不行!

所以,區塊鏈行業開始有不同的聲音,大咖們各持觀點,對於「去中心化」問題討論得不亦樂乎。

到底要不要去中心化,聽聽他們怎麼說

堅持「去中心化」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大名鼎鼎的V神了。就在7月初他還放出狠話:“希望中心化交易所儘可能地在地獄裡燃燒”,他認為一個區塊鏈項目如果支付高額幣費,到一箇中心化的交易所實現代幣流通,是完全沒有理由的。

而李笑來則在很早就表達了他的觀點:「去中心化」並不是萬能,區塊鏈技術本質上是不可篡改的數據庫技術,他表明「去中心化」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並且不是唯一的手段。

在他眼裡,中心化是人類長期追求效率的必然產物。所以我們後來看到了,EOS用「超級節點」來解決區塊鏈技術的高併發和擁堵問題,可以看作是「多中心化」模式。

伴隨著「多中心化」而來的就是「弱中心化」,當中心從一個變成多個,單箇中心的權威性也必然得到削弱。「弱中心化」其實是建立在弱信任體系之上的,即使區塊鏈成員彼此需要信任卻又不必完全信任,既不像「去中心化」那麼極端,但也不遵循“效率至上”。

數來數去,還是幣安CEO趙長鵬情商高。他呼籲大家心胸寬廣,承認彼此都是區塊鏈生態體系中的一部分……這話不僅情商高,格局更高。畢竟對於任何行業而言,百花齊放都是好現象。

如果給你一筆鉅額TMA,當你把它存儲在時間資產鏈上時,你希望這個錢包是「弱中心化」的,還是「去中心化」的?

你會不會把它放在「中心化」的交易平臺裡自由買賣,憑藉神操作賺個盆滿缽滿?

乾脆,在春天裡把時間資產埋起來,日日澆水施肥,坐等秋天收穫囉!

聊聊你的觀點,當區塊鏈改變世界之後,看看誰是未來世界的先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