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4 力量,在凝聚中迸發;隴南,在災難中挺立

力量,在凝聚中迸發;隴南,在災難中挺立

力量,在凝聚中迸發

隴南,在災難中挺立

——隴南抗擊洪澇災害搶險救災紀實

力量,在凝聚中迸发;陇南,在灾难中挺立

46萬人受災!1.79萬餘人緊急轉移安置......

連日來,我市連續遭遇四次強降雨,特別是7月9日20時至11日08時,我市九縣區普降大到暴雨,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3682.24萬元。

反覆的災難,壓不到堅強的隴南人;面對洪澇災害,隴南,堅強地挺立面對,戰勝災難、化危為機;隴南人,心中激發強大動能,自強不息、愈挫愈勇——

力量,在凝聚中迸发;陇南,在灾难中挺立

重創!

連續強降雨,隴南多縣區遭受嚴重洪澇災害

力量,在凝聚中迸发;陇南,在灾难中挺立

碧口吊橋被沖毀、鎮區房舍被淹、濱江公園被淹沒、212國道中斷……此次洪澇災害中,甘肅“南大門”文縣碧口汛情尤為嚴峻,連續強降雨造成全鎮停水、停電,通訊中斷,通村公路因塌方、塌陷、水毀等全部中斷。

截至11日7時,白水江文縣尚德站洪峰流量達到3300立方米每秒,碧口水庫入庫流量達3500立方米每秒。至當日11時,碧口水庫水位達到702米,超過汛限水位7米,下洩水量達2700立方米每秒。

“我這是第一次見到碧口漲這麼大的水,眼睜睜看著吊橋、老房子一點點消失了……”在鎮區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鄧國珍痛心地說。

不僅在碧口,此次強降水主要涉及康縣,文縣、武都南部,成縣黃渚、王磨及徽縣永寧、嘉陵一帶,最強降水時段主要出現在10日11時到22時,長江上游支流白水江、白龍江水位暴漲。最大三個雨量點為文縣中廟265.9毫米、成縣楊莊村229.7毫米、文縣碧口229毫米。

經進一步統計,截至12日,此次洪澇災害造成我市康縣、禮縣、徽縣、兩當、西和、成縣、文縣、宕昌、武都9縣區145鄉鎮1553村115537戶466126人受災。

此次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3682.24萬元,其中農業損失50793.04萬元,工礦企業損失256萬元,基礎設施損失47366.87萬元,公益設施損失3296.5萬元,家庭財產損失1957.69萬元。

而在此前幾天,我市受強降雨影響,多縣區已經遭受洪澇災害。截至6日,文縣、兩當縣共23個鄉鎮36112人受災,徽縣、成縣、康縣、禮縣、武都區共64個鄉鎮40363人受災。

短短不到半個月時間,連續的洪澇災害後,村民房屋被泥石流吞噬,昔日平坦通暢的道路只剩下一人行的“路邊”懸掛在半空,綠油油的莊稼全部倒在泥中……

防患!

各有關部門加強監測預報,積極防範應對

力量,在凝聚中迸发;陇南,在灾难中挺立

10日11時,市氣象臺發佈暴雨紅色預警信號;

10日14時,省國土資源廳與省氣象局聯合發佈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

…………

不幸之“幸”!每次暴洪來臨前的48小時、24小時、12小時、1小時……到前一秒,預警、雨情服務信息一條接一條發出,村級廣播、預警鑼聲、自助查詢的實時雨量信息,讓預警信號傳到每家每戶,使得群眾及時撤離,將損失降到了最低點。

聞“汛”而動!接省、市氣象部門預警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全面安排部署防範應對工作,各級黨委政府加強監測預報,積極防範和應對強降雨過程。

市氣象局充分發揮隴南大數據政務中心和隴南市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指揮系統的作用,及時向鄉村幹部群眾發佈預警信息,各相關鄉鎮和村社採取發短信、喇叭、手搖報警器、鳴鑼等形式預告雨情汛情、發出預警信號,及時轉移安置群眾。

水務、交通、國土、公安等部門加強次生災害防範,在斷路、斷橋、滑坡、塌方等安全隱患點及時設置安全警示標誌,安排專人值守,引導過往車輛和行人繞道通行,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請碧口鎮河提邊、碧口中街、碧口車站以下至豆家壩路段群眾迅速撤離,到高處安全地帶避險……”災害發生以來,碧口鎮與外界的交通一直中斷,而該鎮鎮區有1.6萬餘人。從10日22時許開始,當地政府動員組織群眾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轉移,1.5萬餘名群眾得到緊急疏散、轉移。

防患於未然!事實上,在進入汛期後,我市就對災害預警防範工作早安排、早部署,遍佈全市的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多次及時發佈預警信息,提醒縣、鄉、村各級黨員幹部注意防範。

據瞭解,此次災害中我市共安全轉移1.79萬餘人。

救急!

國家省市領導迅速反應,各部門第一時間科學搶險救災

力量,在凝聚中迸发;陇南,在灾难中挺立

儘管之前未雨綢繆,對防汛工作進行了多次紮實全面的安排部署,但接連襲來的暴洪,仍然牽動著各級領導的心。

12日11時,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針對四川、甘肅兩省近期嚴重暴雨洪澇災害,緊急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

災情發生後,省委書記林鐸、省長唐仁健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批示,並深入我市指導搶險救災工作。

而早在暴洪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

市委、市政府領導分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儘快瞭解各縣區的受災情況並做好處置和防範工作。

11日,災情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市委書記孫雪濤帶領市民政、水務、交通等部門負責人趕赴文縣查看災情,安撫受災群眾,指導防汛搶險救災工作。

11日上午,我市召開防汛減災緊急調度會,研究部署防汛減災工作。

任務千頭萬緒,複雜艱鉅;決策堅定有力,有條不紊。

11日13時30分,市委、市政府迅速啟動Ⅳ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響應,統籌協調市縣鄉村各級組織、市縣區相關部門、駐隴南有關單位、部隊和企業全力投入搶險救災,突出救援重點,形成了搶險合力。

最大限度幫助受災群眾,最大程度減少損失,最快速度恢復家園,這是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共識——

市、縣區有關部門緊急調運急需救災物資,用於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衛生、防疫部門迅速開展疫病防治、消毒等工作,加強飲用水源監測、食品檢查,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

交通、水務、建設、電力、通訊等部門緊急調集人力和設備,及時恢復毀損的基礎設施,對因災造成的道路坍塌和供電、供水、通訊中斷等集中力量進行搶修,確保道路交通、供電、供水、通信暢通。

公安、消防、交警等部門連續出動警力及救援車輛,投入到搶險救災中,為受災群眾排憂解難……

與此同時,市委組織部發出通知號召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防汛減災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市直機關防汛抗洪搶險救災青年突擊隊成立……

堅韌!

災區幹部群眾沒有眼淚,只有大災大難中的堅強自立、扶助相守

力量,在凝聚中迸发;陇南,在灾难中挺立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隴南人沒有被困難嚇倒。在各級政府幫助指導下,群眾不等不靠,互幫互助,積極開展災後自救,堅強自立,守望相助,共渡難關。

在受災嚴重的碧口鎮,當地政府組織黨員幹部群眾設置了四個就餐點,為上萬名受災群眾解決吃飯問題。“災情這樣嚴重,大家沒有吃的,我們行動起來一起共渡難關。”愛心人士韓樹森說。

裝沙、封袋、堵決口……7月12日,在成縣王磨鎮王磨村,王磨村黨支部十幾名黨員身先士卒,組成黨員員搶險救災突擊隊帶領四十多名群眾奔赴在搶險第一線,加固因暴雨受損的河堤。今年已經54歲的老黨員申喜喜總是衝在最前邊,他說:“災難面前,就要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暴雨來襲後,距文縣範壩鎮10公里的高橋村塌方、泥石流情況嚴重,手機打不通,僅有網絡信號。高橋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趙亮帶領幹部群眾查看災情、排除隱患,並利用村微信群及時發佈汛情,架起了指尖上的防汛“指揮部”……

與此同時,四面八方的關愛和援助像暖流湧向災區,溫暖著災區人民的心,為抗洪搶險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救援隊來了、黨員突擊隊來了、志願者也來了……

力量,在凝聚中迸發;隴南,在災難中挺立。

12日4時30分,發往碧口的首批救災物資在當時道路尚未打通的情況下,通過人力轉運順利抵達碧口災區。

13日凌晨,國道212線文縣過境段全面搶通,交通恢復通行……

陰霾過處,晴空燦爛。如今,洪水已經退去,在各個受災點,幹部群眾忙碌著清淤疏浚、灑掃街道,人們臉上沒有眼淚,只有大災大難中的扶助相守,只有從容應對滔天洪災的堅定和自信……

從災難中崛起,在感恩中超越。災後的隴南更加堅定前進的信心,步伐迅速而鎮定,一路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