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餓了,什麼都好吃

記得很早前我做過一個選題,我說青春的代表之一就是飢餓感。

而飢餓感有時候,又彷彿是一種佐料,足以在一瞬間,把平淡無奇的菜,所對應的原始功能發揮到最大,也輕易的給了人很多的滿足感。

今天帶來一篇有趣的小文,關於好吃與餓了。

- 正文 -

什麼最好吃?廚師祖師爺之一的詹王對著隋文帝說,餓了最好吃,然後帶著皇帝大街小巷的去找“餓”,等到皇帝餓的不行了,果然是啥都好吃。真正的餓,我們這輩人已經很少有經歷過的,但是從困難歲月走過來的父輩祖輩們,記憶中深深烙刻著餓了的感受,孩子們不好好吃飯的時候,說餓他兩頓就好的是他們,但是最捨不得孩子餓著的也是他們,或許他們才能理解所謂餓了才最好吃。

什麼最好吃?孩子們說,搶著吃最好吃。在家裡吃飯困難戶的孩子在幼兒園卻能和小夥伴比著賽著吃,對於孩子們而言,吃是任務,玩是樂趣,搶著吃就是把任務變成樂趣完成掉,當然最好吃。大孩子也一樣,一幫朋友聚一起,大呼小叫,你爭我搶,厭食症都可以吃得香噴噴。

餓了,什麼都好吃

什麼最好吃?小時候覺得別人家的飯菜最好吃。一到飯點,捧個飯碗夾上幾筷子菜,就開始滿院子各門各戶的轉悠,這家探個頭,那家伸個筷,別人傢什麼都好吃,就連鹹菜都比家裡好。奇怪的是,他們家的娃為啥總說還是我家的好呢?

什麼最好吃?汪曾祺說:小時候吃的東西都是最好吃的。都說愛回憶就說明一個人開始老了,年紀大的人總愛回憶小時候的東西。小孩子味蕾密集而敏感,對味道的感知最為靈敏。小時候是每個人口味的養成時期,你的口味、喜好乃至肚子裡的微生物群,都在那時候就打下基礎定好型了。小時候的記憶歷經歲月洗禮,留存下來的都是印象極為深刻的,而且還有回憶以及情感的美化加成。《美食總動員》裡小老鼠就是用那道激起童年記憶的雜菜煲征服了苛刻的美食評論家科博先生。

餓了,什麼都好吃

什麼最好吃?和他或者她一起吃。戀愛中的人,一日不見抓耳撓腮神魂顛倒,膩在一起就喜笑顏開心曠神怡。你看那些大學小情侶,我給你夾菜,你給我餵飯,暗黑料理食堂菜硬是吃出了法式大餐的浪漫和甜蜜。王菲在《天下無雙》中就對梁朝偉說:“其實吃什麼都無所謂,最主要是跟誰在一起吃。”

餓了,什麼都好吃

什麼最好吃?離家久了才發現,最想念的還是媽媽做的飯菜。年少在家時,受不了媽媽的嘮叨和千年不變的飯菜,總盼著早點離家,可以仗劍走天涯,可以追求詩和遠方。真正離開家以後,那些嘮叨那些飯菜和那個忙碌的背影卻在記憶裡越來越多的出現,就像有首歌裡唱的:“媽媽做的飯是那麼簡單平凡,卻成了多年後最難忘的味道,不管我走過了再多的地方,再沒有什麼比得過回憶裡的味道。”那些簡單平凡的飯菜裡,有著最珍貴的情感和溫度。

餓了,什麼都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