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開創偉業的機會放在他面前,為何他選擇放棄?

一八六四年,攻破天京之後,曾國藩為了避嫌,把重要人物統統押送北京,讓慈禧處置。但有一個人,曾國藩冒著風險,沒把他押回京城,而是親自審問之後處斬,他是誰?

他就是忠王李秀成,當時的天京被圍的水洩不通,守城的士兵只有一萬多人,其中老弱病殘佔了一半,最嚴重問題的是城內已斷糧多日,而湘軍卻有五萬之眾,足足把天京給圍了好幾圈,實力懸殊過大,城破只是時間問題,李秀成權衡之下,只剩突圍一條路可走。可在途中不幸負傷,被俘後綁送至曾國藩面前。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開創偉業的機會放在他面前,為何他選擇放棄?

曾國藩連夜提審,沒想到,這一審竟然長達整整一夜,可惜的是,尋遍史料,也沒有任何的審訊內容。事後,李秀成寫了數萬字的認罪書,曾國藩看完後,踱步良久,還是命人將李秀成殺死。

比李秀成級別低的犯人都要押解進京,能夠決定李秀成這種級別叛將的命運,只有當時掌握實權的慈禧。而曾國藩甘願冒著忤逆朝廷的風險,擅自將他殺掉,裡面必有文章!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開創偉業的機會放在他面前,為何他選擇放棄?

史料沒有記載當晚李秀成和曾國藩談了些什麼,不過我們能從後來曾國藩和弟弟曾國荃的一次對話中看出幾分端倪。

曾國荃不止一次勸過他的大哥曾國藩,現今你我兄弟有一支戰鬥力強悍的湘軍,若再利用李秀成的威望,召集太平軍餘黨,天賜良機,大業可成!

我們無法推測的是,在那個漫長的夜裡,曾國藩有沒有動過心,或許揮師北上的念頭不止一次湧上心頭,又或許因為儒家忠君愛國的思想不容他有非分之想。最終歷史證明,他選擇了忠於朝廷。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開創偉業的機會放在他面前,為何他選擇放棄?

那麼他又為何著急將他就地處死呢?其實曾國藩權衡之後,就知道其中的利弊,造反是他這個自由讀聖賢書的人萬萬做不出的。可李秀成畢竟給他說過自立的話,李秀成到京後,八成要把這些話說給慈禧。自古以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事太多,寧可殺之以絕後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