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15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廣州祠堂眾多,每逢清明,在去墓地拜祭過祖先之後,有些廣州人還要在家族的祠堂裡再祭拜一次。這是傳統,也是心靈驅使。在別人眼裡肅穆的祠堂,在廣州人眼裡,卻是家族血緣紐帶最親切的寄託物,也蘊藏著對祖先、對傳統、對宗族的敬重。今天,袁林帶你一探廣州那些韻味十足的古祠堂!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廣州最美的祠堂——陳家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1/31

提起廣州的祠堂,自然要提到陳家祠。陳家祠並不是廣州最古老的祠堂,但一定是廣州最美最恢弘大氣的祠堂。廣東現存祠堂中最富有廣東特色的藝術建築群。——地址:中山七路恩龍里34號

最古老的祠堂——蓮溪麥氏宗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2/31

據記載,蓮溪的麥氏宗祠始建於宋代,距今已有約900年曆史。宗祠中樑柱為坤甸木,木質堅硬解釋,數百年來未被白蟻咬食過,且至今沒有腐朽。——地址:南沙區黃閣鎮蓮溪村宿國新街

最具情懷的祠堂——車陂晴川蘇公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3/31

車陂晴川蘇公祠,建於明朝憲宗成化年間,相傳為紀念蘇軾之孫宋太尉蘇紹箕而建。這祠是經過了四川眉山三蘇祠的“認證”的。至今,門口還有對聯“武功偉業參天地,眉山翰墨貫古今”和“一祠堂一文化主題”之“晴川講古”的宣傳欄,頗具人文情懷。——地址:天河區車陂祠前大街2號

最有感情的祠堂——龍歸周氏大宗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4/31

廣州祠堂眾多,一條村內幾間祠堂也常見得很,但白雲區太和鎮南村的兩間周氏大宗祠卻是貼在一起、共用一面牆的,被世人俗稱為“孖祠堂”,頗為奇特。——地址:白雲區太和鎮龍歸南村

李鴻章親筆題匾——南灣初泰麥公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5/31

南灣村麥氏長房的祖祠,石門額陽刻“初泰麥公祠”,上款“光緒已亥(1899)仲春”,下款“李鴻章書”。南灣村人麥信堅就任北洋醫局醫官時,曾醫好李鴻章、慈禧太后的頑疾。為此,李鴻章答應其請求,為麥的祖祠題書祠額。——地址:南灣村皆佳街5號。

寶貴的建築標本——錢崗廣裕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6/31

建於明朝宣德年間(1426-1435)。據說這個祠堂是和北京故宮同年修建的。廣裕祠是廣東第一次發現有確切建築年代的古建築,被著名考古學家麥英豪稱為“非常寶貴的建築標本”。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古蹟裡都是惟一的。2003年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第一名“傑出項目獎”。——地址:從化太平錢崗村

阿拉伯人的祠堂——珠江村蒲氏宗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7/31

門口一幅霸氣十足的對聯——“龍從塞北”、“鰲佔川西”。蒲氏老祖宗是西亞阿拉伯人,正如祠堂門前的對聯所說,他們從“塞北”內蒙古一路遷徙。至清朝同治癸亥年,蒲氏阿拉伯人的後裔來到廣州珠江村,興建了“蒲氏宗祠”,並從此落地生根。——地址:黃埔區珠江村下街西

番禺的大三巴——塘頭後山黃公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8/31

始建於明朝1628年,20世紀80年代重修後堂。坐西向東,長約25米,高約7米,25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將祠堂摧毀,只留下前壁屹立不倒。被稱為“番禺大三巴”的後山黃公祠現在是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地址:化龍鎮塘頭村村心大街

民間鄉村祠堂典型——沙灣留耕堂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9/31

番禺沙灣大族何姓的宗祠。始建於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後幾毀幾建,現規模是於清康熙年間擴建而成的,比廣州陳家祠(建於1890年)早了170多年。其主要特色是柱多、留耕堂是廣東民間鄉村祠堂建築設計的典型代表。——地址:番禺區沙灣鎮北村

明末忠烈的祠堂——沙貝陳大夫宗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10/31

陳子壯,明朝兵、禮二部尚書,白雲區沙貝人。滿清入關之後,陳子壯督師抗清於高明,因眾寡懸殊被韃子軍所擒。被殺害於東較場(現省體場)。宋名賢陳大夫宗祠即為陳子壯故里。——地址:金沙洲沙貝下元裡。

規模最大的祠堂——資政大夫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11/31

資政大夫祠古建築群規模龐大,集資政大夫祠、南山書院、亨之徐公祠、水仙古廟於一體,是一組“三列三進六廊”的藝術建築群。建築群組合之間有青雲巷相隔,縱深49米,右側有襯祠一列,後有古樓兩間。是廣州地區目前發現的建築規模最大的祠堂,對研究清代的民間祠堂建築有重要價值。——地址:花都新華鎮三華村


鄧世昌紀念館——龍導尾鄧氏宗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12/31

始建於清道光十四年(1834),原規模較小,後因鄧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壯烈犧牲,受清朝政府優撫,光緒二十年(1894),鄧氏後人將其撫卹金一部分用於改建鄧氏宗祠。正門按一品官銜的規格建造六級臺階,門額上書“鄧氏宗祠”四個大字,兩側掛有“雲臺功首,甲午名留”的楹聯。——地址:寶崗大道龍涎裡直街2號

孫中山夫人的題匾——神山盧氏大宗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13/31

據稱始建於元朝,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中堂設有屏風,屏風上懸掛“愛慕寧親”木匾,該木匾是盧慕貞攜子孫科贈送。——地址:白雲區江高鎮雄豐村雄豐東明街旁

僅剩頭門的探花祠堂——沙灣李忠簡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14/31

是李氏族人為紀念先人南宋探花李昴英而建。始建年代略約為元末明初。原牌坊鑲有“百世流芳”石匾額,是明代理學家湛若水題書。原後堂有“久遠堂”木牌匾,是宋理宗御筆所賜。“大躍進”年代拆了儀門、中堂和後堂,現僅存頭門。——地址:沙灣鎮東村青羅大街20號

風格獨特的花祠堂——群星湛懷德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15/31

是奉祀新塘湛氏三世祖義士湛懷德(明代大儒湛若水的曾祖父)夫婦靈位的祠堂。門面窄小,但整座建築物的柱頭、脊檁、額枋、斗拱甚至桁木,都有七彩斑斕的漆繪,讓滿堂散發著民間藝術的異彩。當地村民一直把這座五彩紛呈,極富民間藝術特色的義士祠稱作“花祠堂”。——地址:增城市新塘鎮群星村南約石街

客家祠堂——八斗三捷何公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16/31

該祠始建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主體建築為夯土磚木結構。整祠規模較大,佈局特別,為研究當地客家人風俗習慣提供實物資料,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地址:蘿崗區聯和街八斗村老屋八旺街33號

比陳家祠早400年——石樓陳氏宗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17/31

該祠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0年),大堂正中高懸一塊刻有“善世堂”三個大字的貼金木牌匾,題字為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手書。這是廣州兩塊“中華名匾”之一(另一是“六榕匾”)。——地址:番禺區石樓鎮石一村西街


前座最高的祠堂——市頭蔣氏宗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18/31

市頭村當地大族蔣氏宗族規模最大的祖祠,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前座足足有6米多高,應算是廣東省內最高的祠堂前座了。——地址:番禺市頭村市頭大道南1號

廣遊二支隊司令部——福湧陳氏宗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19/31

該祠始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祠堂內存有多塊清代御賜牌匾,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該祠堂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曾經在抗日戰爭期間作為廣遊二支隊獨立第一中隊的隊部。——地址:番禺區沙灣鎮福湧村湧邊自然村內

南宋名臣崔與之故里——坑背崔太師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20/31

崔太師祠是一間穿鬥式木構樑架的平屋,三進院落四合院式佈局,兩側懸掛書法精品極多,是書香氣重而府院味淡之築。祠中供崔與之坐像,紗帽朝服,慈顏善目,作沉思狀,凜凜然一身正氣。崔與之,廣東增城人,南宋紹熙年間進士,官至四川安撫使、廣東經略使等職,又拜右丞相和參知政事。——地址:增城中新鎮坑背崔屋村

中西合璧的祠堂——槎龍鏡波黃公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21/31

建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由牌坊、庭院、家祠等三部分組成,是一箇中西合璧的建築群。門口牌坊面闊5.56米,高7.5米,是用花崗岩石砌築的三間四柱沖天式牌坊。方身石柱,半圓拱門,拱門下立兩根歐式柱。——地址:白雲區松洲街槎龍村仁德里路

英軍戰艦炮轟過——瀝滘衛氏大宗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22/31

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距今近400年,是該鄉衛姓大宗祠,省級保護文物。鴉片戰爭時,瀝滘村外的一片還是水域,衛氏大宗祠離瀝滘河距離不足100米,英國侵略者的戰艦駛到海邊對岸上,因為祠堂規模之大嚇壞英人,誤當廣州首府衙門進行了一番猛烈炮轟,其大門前被轟了一個大洞,後來被補了回去。——地址:海珠區瀝滘村

清代狀元及第匾——京塘梁氏宗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23/31

梁氏宗祠是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祠堂裡有“狀元及第匾”,外面立“狀元及第旗杆夾石”。這倆東西是清代狀元梁耀樞所立——梁耀樞高中狀元后,曾到各同宗兄弟村落拜祠堂,故與此相關同宗祠堂門口均有豎立其旗杆夾石。——地址:花都區北興鎮京塘村

聖人後裔的祠堂——暹崗聖裔宗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24/31

建於清朝,孔子後裔南遷祭祖聚會之所。祠內有罕見的雍正三年(1725)立的《皇恩聖裔歷朝優免定案碑記》,記述孔子後裔南遷廣東的歷史。——地址:蘿崗鎮暹崗村

清末大詩人的祠堂——莘汀屈氏大宗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25/31

屈氏大宗祠是紀念屈大均的祠堂,明始建,清代重修。屈大均,清末嶺南三大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之一《廣東新語》,記錄了廣東的天文地理、經濟風物、人物風俗,它集各史志之所長,記述詳實,內容豐富,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地址:番禺化龍鎮莘汀村

周總理視察紀念舊址——岑村遠耕公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26/31

祠堂始建於清代,硬山頂,龍船脊,人字形封火山牆,有灰塑,碌筒瓦。1972年4月7日,周恩來總理陪同馬耳他總理多米尼克·明托夫,到岑村參觀了小學、粉廠、衛生站等,還走訪了兩戶農家。並在大隊部(遠耕公祠)仔細聆聽村黨支部書記介紹大隊生產情況及遠景規劃。——地址:天河區長興街岑村南街新廳

廣州第一家族起源——拜庭許大夫家廟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27/31

廣州許家出過許多風雲人物,如粵軍總司令許崇智,著名教育家、中山大學校長許崇清,“中華女傑”許廣平,辛亥革命元老許崇灝等。就連著名美籍華人陳香梅女士、30年代著名影星陳雲裳、粵劇表演家紅線女、好萊塢明星盧燕等都是許家的親戚。——地址:越秀區高第街許地41號後座

花縣第一屆農會舊址——王氏大宗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28/31

祠堂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1923年,中共廣東區委派彭湃、阮嘯仙等到花縣指導農民運動,做宣傳發動工作。1924年10月19日,花縣農民協會在王氏大宗祠正式宣佈成立。在王氏大宗祠召開花縣第一屆農民代表大會。——地址:花都區花東鎮九湖村

黑旗軍的傳說——劉氏家廟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29/31

省級保護文物,為清末愛國將領劉永福於1900年主持建造,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越南維新會曾以劉氏家廟作為會址,開展驅逐法國侵略者,光復越南的革命活動。廟右原有忠義祠,祭祀黑旗軍陣亡將士,抗日戰爭期間被毀。——地址:廣州大道北路東側沙河大街大洲地2號

典範之作——龍潭綸生白公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30/31

始建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再次重建,省級保護文物。建築風格堪稱廣州老祠堂中“典範”之作,祠內的斗拱、柱樑、柱基均有精細的石刻、木雕、磚雕或灰雕多種動植物圖像,造型栩栩如生,線條流暢,為廣州同類建築所罕見。——地址:海珠區龍潭村約西大街22號

廣州鍾姓始祖——宋防禦使鍾公祠

QINGMING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31/31

鍾軾原籍河南開封,因平南漢政權有功,被封“防禦使”留守廣東。祠內存有明宣德重修碑記,和鍾氏世系祀田碑記,為廣東宗祠所罕見。這個祠堂始建於北宋開寶年間(968~975),本是鍾軾修建來供奉鍾氏祖先的祠堂,他戰死後,鍾氏後人為了紀念他而將祠堂更名為“防禦使鍾公祠”。鍾軾為潘美(《楊家將》的潘仁美,只是小說將他醜化了)女婿,蘿崗、珠村、赤坭等地鍾氏始祖。——地址:從化太平鎮屈洞村

廣州人清明節何處祭祖尋根——探尋廣府祠堂,領略廣府文化

來源:Nick & Lillian 袁林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