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沙縣:打出“組合拳”發展“高質量”

打出“組合拳”發展“高質量”

——沙縣多舉措服務實體經濟側記

●三明日報沙縣記者站 鄧書榕 肖首洲 許琰

上半年,沙縣全縣工業總產值約371.21億元,比增12.42%;機械裝備、林產加工、生物製藥等六大主導產業產值約264.8億元,比增17.56%,佔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1.33%;工業經濟效益指數增長61.72%;全社會工業用電量4.84億千瓦時,比增15.2%……

這一連串數字,是今年沙縣縣委、縣政府開展“增激情、敢擔當、破難題”“項目攻堅競賽年”活動,打出“組合拳”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效。

服務更貼心

7月20日,沙縣縣委、縣政府與企業家共推實體經濟發展座談會暨“一月一議”面對面解決問題服務實體經濟協調會舉行。會上,企業家們就如何更好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建言獻策,並提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相關部門現場解決或者提出處理意見。企業家們紛紛為縣委、縣政府對實體經濟的關心和千方百計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做法點贊。

最近,總投資1.1億元,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2億元、利稅2000萬元的三明金源宮新型建材項目,成功通過硅酸鈣板生產項目施工圖圖審。

“照這個進度,有望今年9月開工建設,2019年投產。”總經理劉春平信心滿滿。

速度緣於“媽媽式服務”。今年6月,為提高服務企業水平,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沙縣全面啟動“媽媽式服務”,重點在項目審批、服務企業、要素保障上,讓企業享有更高的效率、更優的待遇、更多的實惠。

“力爭60天,最多90天”,是沙縣審批部門向項目業主立下的“軍令狀”。沙縣通過建立聯合預審、聯合審批、聯合評估、聯合踏勘“四聯”審批機制,以及限時辦結承諾制、模擬審批機制、信用雙承諾制,簡化審批環節和條件,突破項目審批設計的門檻。

同時,沙縣建立“問題徵集和協調解決長效機制”,實行“一月一議”和“一季一現場辦公會”制度,及時辦理、定期研究解決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服務常態化;依託“大學習、大調研、大落實”及“下基層、送政策、解難題、促發展”等活動,對重點項目實行“一對一”掛包服務精準幫扶;組建“沙縣服務實體經濟”微信群,直接與企業面對面互動交流,實現信息“零距離”共享。此外,還出臺了《推動新一輪經濟創新發展的十一項政策》,圍繞總部經濟發展、小吃產業等11個方面推出相應的扶持政策,著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對於政府服務,宏盛塑料公司董事長羅建峰體會最深,“過去是企業出門求人辦事,現在是幹部上門解決問題”。

良好的服務加速了項目的落地轉化。據統計,1至6月,沙縣當年簽約轉落地項目21個,包括光纖激光製造基地等項目,總投資12.02億元,落地轉化率42%。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個,總投資5.65億元。

改革更深入

企業技改、購買設備資金不足,生產經營週轉資金需求旺盛……資金問題成了當前一些實體經濟發展的“攔路虎”。

對此,沙縣有自己的“解題辦法”。

沙縣充分發揮金融改革試驗區政策優勢,積極拓展融資渠道,創新推出企業資產按揭貸、設備租賃、中小微企業助保金貸款等金融服務,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需求。自2016年至今,在企業資產按揭貸款的支持下,已有10餘家企業完成貸款審核2.6億元。

福建金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貸款進行原有國產衝壓設備技改擴建後,2017年用電量同比增長42.32%,產值同比增長58.5%;德普惠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將貸款投向智能模切機生產,目前已研發出創口貼、雨傘布和包裝紙盒等3款智能模切整機樣品,其中創口貼智能模切機已被三九醫藥公司訂購;科飛產氣新城使用貸款新建年產5000噸安全氣囊超細材料生產線,擴大產能,預計2018年產值將同比增長一成以上……

數據顯示,去年以來,沙縣落實政銀企項目對接取得明顯成效。與國開行福建省分行簽署合作備忘錄,涉及25個重大投資項目,意向融資總額103.93億元;定期開展銀企項目對接,已促成11家金融機構與24個項目業主簽訂22.91億元授信合作協議,推動信貸資金“脫虛入實”;落實企業信貸幫扶政策,加強對關注類貸款的風險排查,用好企業應急週轉金,全年為22家企業放貸39筆2億元;通過安信融資擔保公司,為10家企業10筆貸款共計4500萬元提供擔保服務;全力支持企業轉貸,開闢綠色通道,高效辦理2家企業轉貸抵押登記,並幫助12家企業協調暫時解封賬戶、解除訴保。

同時,沙縣圍繞用工服務信息平臺建設、專場招聘會、校企合作、培育技能型人才等方面做好企業用工服務,破解企業用工難問題;建立供電保障機制,確保全縣各項目指揮部的重大新建、續建項目建設用電。

上半年,沙縣正元化工有限公司納稅1975.95萬元,比增135.68%;廈工三重等企業加快產品轉型,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企業訂單增加;明輝金屬等企業國外市場不斷擴大。

風正好揚帆。1至6月,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08.09億元,居全市第三位,增幅7.4%;固定資產投資增幅11.3%,居全市第5位;全縣公共財政總收入實現約7.53億元,同比增長4.97%。

環境更優越

廠房還在建設,姜冉就已經接待了好幾撥來自意大利等國家的合作方。姜冉說,今年元旦後,他就沒有離開過沙縣。暑假,他乾脆把妻兒一起接來沙縣。

姜冉是福建未來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江蘇徐州人。去年,他被沙縣的投資環境吸引,果斷帶著研發團隊落戶沙縣,以最快的速度盤活30畝閒置廠房,總投資2.05億元,著手進行生物酶催化法高選擇性製備醫藥中間體研發生產項目的建設工作。

“企業落戶金沙園,看中的就是三明政府積極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園建設的決心,以及對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給予的一系列優惠政策。”這是姜冉從江蘇到沙縣的理由。

目前,該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趕工,今年底項目一期計劃投入生產。

沙縣優越的宜居和營商環境,成為了吸引客商落地的最大魅力。這與多年來,沙縣不斷強化公共服務建設,提升營商環境密切相關。

沙縣把“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貫穿城市建設,打造“城在園中、園在城裡”的宜居之城。沙縣水、空氣等生態指標均達到國家優良縣份標準,噪聲環境質量達到功能區標準,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

今年1月,沙縣成立生態綜合執法局,結束“九龍治水”的局面。據統計,半年來,執法局共接獲破壞水環境行為報警44起,其中3月接警22件,4月10件,5月8件,6月僅4件,接警數呈逐月下降趨勢,水環境明顯改善,暢遊沙溪的場面時時可見。

在城區交通路網上,沙縣圍繞“一城三地”發展目標,累計投資1.56億元,提升改造道路,打通了長興路等多條“斷頭路”,提高了城市交通設施承載能力。

同時,沙縣通過創城長效常態化管理、開展執行攻堅大會戰,加強法治建設,營造穩定公平誠信的營商環境。加大政策享受、子女就學、住房等方面服務保障力度,讓在沙縣投資的企業家和務工人員放心創業、安心生活、舒心發展。

優越的營商環境增加了洽談項目的砝碼,提高了簽約成功率。據統計,今年來,沙縣共策劃項目113個,舉辦招商活動44場,簽約李時珍健康產業園等項目50個,總投資55.96億元。其中,億元項目11個,總投資40.55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