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單親家庭的父母,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有安全感?

王昆立


孩子都需要安全感,不管他是不是單親,只是單親的孩子在這方面可能會更加缺乏而已。

村裡一個姐姐,叫小霞,找了個老公就像沒有,他成天只想賺大錢,不好好工作,瞎折騰。小霞不到二十歲就生了個女兒。她要賺錢養孩子,老公又靠不上,只好把孩子丟給鄉下的老媽。小霞還有個正在上學的弟弟,老媽雖然很想帶外孫女,但家裡農活很多,有幾畝田,又種菜,又有魚塘,還養了幾十頭豬,還有雞鴨,家裡還有個生病的婆婆。

忙活起來孩子沒人管,就只能看妯娌,侄女,甚至鄰居,哪個有空,就往哪家一放,這個幫忙帶半天,那個幫忙帶一會,基本沾親帶故的都幫忙帶過這個孩子。這個孩子保持這樣的狀態,直到7歲上小學,被她媽媽接走。人家總是開玩笑說,這孩子吃過好多人家的飯。

這個小女孩長得很乖,性格也好,從來不發脾氣,不任性,你讓她幹嗎就幹嗎。我那會在外面上高中,沒怎麼接觸過她,有一次回家,她剛好在我家,我給了她一塊糖,然後那一天她就一直拽著我的衣角,不放開,你跟她說話,她就一直看著你笑。就是那種極度缺乏安全感的狀態。

跟其他小孩在一起玩,她被人欺負都不會哭,你問她為什麼別人打你,你為什麼不告訴大人,她說他們爸爸媽媽在身邊,我的爸爸媽媽又不在。

前兩年,我見過她一次,現在都上高中了,成績很好,很乖,很懂事,見誰都是笑嘻嘻的,但真心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快樂。沒有眼淚的笑,只會讓人心疼。

不管是不是單親,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需要父母給與的安全感。

1,保持親密關係。父母跟孩子之間要保持親密,保持良好的溝通方式。不管多大的孩子,只有他的喜怒哀樂都與你分享,你才能徹底的瞭解他,更好的關愛他。

2,多鼓勵,少否定。如果他和小夥伴發生衝突,你第一時間不問清緣由就開始批評,那下次他不可能跟你講同樣的事情。多肯定他,多鼓勵他。

3,遇到錯誤及時糾正。他做錯了,當然也要及時糾正,一味的縱容,意味著下次更難的溝通。

4,做他做堅強的靠山。孩子想要的父母不是替他掃除一切障礙的父母,而是在他一往無前時,他永遠在他的身後,在他摔下去的瞬間,能夠拉住他。

一直記得一女孩在結婚時說的一句話,我不害怕我此時的選擇是錯誤的,因為我知道,不管我走過多少錯路,我只要回頭,我的父母都在那裡等我。


瓜舍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於父母的肯定,我深信不疑,我見過一個孩子在她父母離婚前後的蛻變,那種反差讓人難受。

這張劇照大家一定不陌生,這個小女孩經歷了什麼?能笑得如此的詭異,讓人不寒而慄。我有個閨密的女兒,長的非常漂亮,就像是畫中的洋娃娃,一見到她我就很喜歡,因為我沒有女兒,真的是對她很好。

她爸媽常年感情不好,閨密老公是那種好吃懶做的公子哥,外表光鮮亮麗,嫁給這樣的人有多苦只有自己知道。兩個人常年戰鬥,男人不做事女人就嘮叨,嘮叨多了就戰鬥。男人覺得我又不賭不嫖有什麼問題?女人覺得一點家務不做有時間就玩遊戲要你有什麼用?

終於兩個人散場了,女兒跟著爸爸。她老公說了,跟著閨密他一分錢不會出。跟著他也不用閨密出一分錢。

閨密離了婚沒有地方住,暫時住我家,有段時間女兒也跟著閨密住我家,當時八九歲的樣子。

那段時間,我家到處有尿騷味,開始以為是我家狗狗亂尿尿,後來把狗狗趕出去,家裡還是會發現尿印,有一天我發現我房間的拖鞋上的尿還是熱的,剛剛只有閨密的女兒來過,不敢相信呀!暗中觀察,真的是她,被我抓了現形。

問她為什麼這樣?孩子說,她憋不住尿。騙睡呢?專朝床上沙發上尿尿會是憋不住?再問就開始哭,閨密開始心疼了。我覺得這孩子的問題太大,不顧閨密在場,直接說了:我不喜歡愛撒謊的孩子,無論你是什麼理由,只要是真實的,阿姨都會想辦法理解你,但是不要騙我。孩子說:尿尿憋不住我能怎麼辦?一臉委屈。閨密一臉心疼。




後面我發現她趁我不注意,打我小兒子,當時小兒子還不到一歲,不會說。我質問她,她就哭鬧。再這樣下去跟閨密都要友盡了,陪閨密找了房子,讓她們母女出去住。
剛出去住了沒多久,她就去她爸爸那邊了,臨走給她媽說了,她就是不喜歡我一家人開開心心的。

後面她爸很快再婚了,她對她爸的新老婆非常好。但是她媽只要談個對象她就來搞破壞,她直接跟她媽說,我判給我爸,我爸要養我,他再結婚我不管。但你不能再婚,要是敢再婚生個小孩,我當面摔死給你看。

我跟閨密都搞不懂,究竟是離婚刺激到了孩子,還是長期的吵鬧讓孩子變的陰鬱,閨密後來去了別的城市,開始了新的生活。經常會買東西,讓我給孩子,每次收了東西,不僅不會喊我一聲阿姨,就算我提到她媽媽,她也什麼不說,拿了東西就走。


丁丁的育兒小本本


對於單親的孩子來說,寧死當官的爹,不死討飯的娘。孩子需要自己帶才會親,如果和孩子早期相處不足,彼此間的情感連接就會比較稀疏,而這種連接是有時間段的,錯過了就很難再建立新的連接。如果孩子失去母親,就是失去了全世界。孩子6歲前,和孩子建立緊密的親子關係。

1、孩子懂事後,可以和孩子聊,離婚是大人之間的事情,和她沒有關係,雖然離婚了,但是父母都是愛ta的;

如果確實另一方做的不好,只告訴孩子:**只是這件事做的不好,應該怎麼做更好。並告訴孩子你不評價ta父親的好與不好,長大了孩子自己感受。

探視遵循孩子成長有利原則,畢竟還是需要的是稱職的父親,而不是自私的父親,不良習慣的父親;

2、儘量給孩子一個簡單的成長環境,例如不要過多的說成人世界的利弊,但是孩子不明白的時候或則另一方有錯誤引導的時候,一定要正面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讓孩子過早的接觸陰暗面是不好,但是總比給孩子一個錯誤的認識好;

孩子有知道事實的權利,不粉飾不詆譭,告訴孩子年齡段適合的事實,父母的行為也是孩子學習材料中的一部分。

3、作為單親媽媽,多給孩子有效地陪伴,也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做個陽光的母親。

規律的作息時間,養成看書的習慣,有一定的鍛鍊,總之積極陽光的生活;

4、慢慢告訴孩子,戀愛是美好的,就算和她父親的婚姻最後分道揚鑣,也有美好的回憶,並且遇到合適的人會再次戀愛。

引導孩子不排斥你再婚,讓她知道戀愛是你的權利。有些孩子可能通過和小朋友的交流,特別是再婚不幸福的朋友的交流,可能會排斥你再婚,主要原因在於沒有安全感,這時,你可以告訴他你會再選擇什麼樣的人作為你朋友(引導孩子以後擇偶的標準),並且無論再婚與否,你都是孩子堅實的後盾,讓她有安全感,適當的時侯可以參與你的戀愛交往,讓她有參與感;並且明確告訴孩子,你希望得到他的祝福,就像以後媽媽會祝福她交到好朋友,以後找到自己喜歡的人一樣,

5、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沒有什麼給孩子一個陽光努力的母親更讓她受益終生。


每日談心


安全感是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會去尋求的一份感受,而且這個東西是很難得的,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而求不得,更何況孩子呢?所以,從某個視角而言,不管孩子是在單親家庭成長還是在父母雙全的家庭成長,抑或生活在一個特別和諧的大家族裡,都會有遭遇到安全感缺失的問題。

我們先要了解孩子們祈求的安全感來源於哪裡?一般最簡單的思路是來源於孩子的父母,那麼父母可以拿什麼給予自己的孩子安全感呢?父母能給予孩子的,只能是自己身上有的東西,父母自身有安全感的,才能把這份安全感傳承給孩子……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父母缺乏給予的能力,這個是可以通過訓練來培養的,但至少這些父母身上還是有“乾貨”的。可惜的是,我們現在大部分父母自身都沒有安全感,那他們拿什麼去給予他們的孩子啊!

說到這點,基本上就通透了,所以孩子能否獲得安全感,和TA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還是隻有一個媽媽或只有一個爸爸關係並不大,很多所謂父母雙全,但是做了爸媽之後自身還是個孩子,自身沒有安全感甚至夫妻雙方沒有歸屬感,那他們的孩子自然也無法獲得父母給不了的“禮物”;而有些即使是單親爸爸或單親媽媽,他們自身是有安全感的,那麼他們的孩子就有獲得的可能;甚至有些所謂的留守兒童或者孩子的日常監護人並不是自己的爸媽,而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親戚輩的監護人,然只要這些監護人身上不乏安全感,那麼這些孩子還是幸福的。

因此,與其去考慮怎麼讓孩子獲得安全感,還不如花更多的精力去探討並培養孩子的父母(或監護人)如何獲得安全感,來得更有實效。


鵜鶘心理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在一個健全的家庭中健健康康的生活,但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婚姻的解體對於父母是一個重大的改變,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很多單親父母在離婚後,發現獨自撫養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不僅需要經濟的支持,更需要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生活中,由於父母離婚後,或對於孩子心存愧疚,或把對另一半的憤怒轉移到孩子身上,或由於自身內心有很多情緒,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的發展。很多單親家庭的子女通常表現出來的孤僻、任性等性格弱點,這與單親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不當有直接關係。在日常教育中,單親家長經常容易陷入三個誤區。


誤區之一:負面暗示過多

很多單親孩子的家長總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矛盾和問題都歸咎於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傳遞單親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認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長經常說“孩子缺少父愛(或者母愛)很可憐”一類的話,在孩子的心靈罩上陰影。其實,父母親經常吵架的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也很大。

如今單親家庭在社會上也有很多,而且很多名人也是從單親家庭中成長起來的。作為家長,要讓孩子理解單親家庭也是正常的社會現象,生活在單親家庭中也可以快樂健康的成長。


誤區之二:過分溺愛孩子

溺愛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和單親家庭。很多人總覺得夫妻離異了,沒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很對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無論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都無條件滿足。孩子總能得到滿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無法得到鍛鍊,也難以去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點。


誤區之三:貶低排斥對方

很多夫妻是在經歷不愉快的婚姻後選擇了離異,離異時雙方並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和心理的健康。一方帶著孩子,就不願意讓對方與孩子接觸,有的甚至乾脆搬遷到對方找不到的地方,讓孩子看不到父親或母親。有的人有意識地把對方貶得一無是處,向孩子灌輸敵對情緒。比如"你爸爸很自私,像他那樣肯定沒什麼出息"“男人不是東西,忘恩負義,你一會可不能太信任男人”之類的話,孩子聽得多了就會在心理上對另一方形成排斥,甚至會對異性產生不正確的看法,導致孩子性格偏離正常軌道,甚至會影響孩子今後的戀愛婚姻。

對於單親家庭的孩子來說,他們承擔的東西是比普通家庭的孩子多,父母的婚姻及今後的生活都會對他們的人生造成影響,所以,對單親家庭孩子的教育原則是坦誠、溝通和鼓勵,家長不要對婚姻家庭這些事避而不談,要讓孩子知道離婚和結婚在社會生活中都是非常正常的事。


聽說吧心理諮詢


說句大實話,單親家庭確實會比普通正常的幸福家庭有很多缺失,這個是彌補不來的,也是不爭的事實,廣大的父母孩子們,抱歉我說實話了。

但單親家庭是不是就不是正常人,是不是就不能過開心的日子了呢?並不是的。單親後的生活,完全看兩個人怎麼過,如果兩個人團結一致,大的小的一齊發力,互為支撐相依為命,這日子還是能過下去的,孩子的心理發展也未必落後。但如果兩個人爭吵不休,或者心不齊勁不實,那麼日子就很難過下去,家庭關係也會很難維持,其實這個在正常家庭也是一樣的。

單親家庭的父母,你們很辛苦,也很偉大,但請不要再認為自己一個人可以給予孩子全部的愛,不可能的,你不要把世界都扛在自己身上。不幸的事已經發生在你身上了,你的孩子也避免不了要受到波及,但不用擔心,他承受得住,不要為他擔心,好好照顧你自己。

至於孩子的安全感,我想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只有家這一個港灣,孩子會長大,他會有其他精神家園,他會有朋友有愛人,會有新的家庭,一切都會好的,一些東西哪怕他在你身邊得不到,未來他也會慢慢找齊的,會的,他靈魂深處的生命能量會指引著他,把心裡那個破碎的家再一點點的拼回來的,你不用擔心,他會做到的。

至於你,你就放心的做一個快樂的單親媽媽吧,單親媽媽並不比任何人來得差,你會有天底下所有媽媽都會有的快樂,也會有那些共同的煩惱,雖然家庭這個小世界裡已經沒有人和你共同品嚐這些了,但還是盡情地享受吧!每一個人跟你都差不多,只是忙著把自己這一輩子活過,也就夠了。


陳諾


單親家庭的父母,怎麼樣做才能讓孩子有安全感?當然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了。因為對於孩子來講,家庭的完整或者不完整,雖然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或多或少的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但是能夠真正影響孩子的是家庭關係是否和睦,孩子能不能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

如果一個完整的家庭,但是父母脾氣暴躁,經常吵架,打鬧,也不避諱孩子,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吵,對孩子也不關心,還經常打罵孩子。試想一下,在這個所謂的完整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有安全感嗎?當然沒有。而且孩子的性格也會受到影響,容易偏激內向,軟弱可欺。但是相反,在一個家庭中,只有爸爸或者媽媽,來陪伴孩子,但是家長對孩子溫柔體貼,和孩子做朋友,陪孩子玩遊戲,耐心的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那孩子一定是自信樂觀的。


所以,單親家庭的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夠感受到安全感,可以從幾個方面做起:第一,儘可能的抽時間陪孩子。瞭解孩子的最近動態,學習情況,陪孩子玩遊戲等來拉近親子關係。畢竟孩子缺少了一份愛,那麼家長就要把這份愛補起來。用自己對孩子深深地愛來彌補。讓孩子感受到無論發生什麼事,家長都會陪伴著他,都是他的依靠。陪伴是最好的愛。第二,家長要控制自己的脾氣,對孩子要溫柔。單親家庭的父母,都是比較忙的,因為一個人既要帶孩子,又要工作,壓力很大。難免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但是請不要把不良的情緒帶回家,帶給孩子。要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家長對他的愛,孩子不是你情緒的垃圾桶。第三,家長要善於觀察孩子情緒的變化,及時進行疏導和引導。單親家庭的孩子,難免會敏感。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想法和遇到的問題。和孩子做朋友,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遇到困難和問題,鼓勵孩子想辦法,給孩子信心和力量。第四,多帶孩子出去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不僅可以磨練孩子的意志,還能開拓孩子的眼界。眼界決定想法。多陪孩子走出去,看看外面不同的世界,和孩子一起體驗不同的環境和生活,可以告訴孩子,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樣的,但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你很棒,所以現在只需要我陪著你。



單親家庭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只是少了一個人而已。但是不能讓孩子缺少一份愛。對孩子深深的愛,就是孩子所需要的安全感。願所有家長共勉。


“感謝閱文,我是小風車媽咪,歡迎關注。我將和你一起探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觀點。”


小風車媽咪


孩子的安全感依戀有幾種模式?對於孩子來說,安全感有多重要?

第一種:焦慮-迴避型。無論父母離開還是回來,孩子都顯得無動於衷。孩子的需求被粗暴對待,被排斥,或被漠視。於是孩子明白,如果他表現出焦慮無助,並不會有什麼結果。他得出的結論是他配不上被愛,被關注。

第二種:安全依戀型:父母離開時孩子發出抗議,回來時孩子送了口氣,並尋求接近父母。這樣的父母以貫穿一致的適當方式回應孩子發出的信號,尤其是無助時的信號。對孩子來說,父母是隨時可期待的,態度是連續一貫的。孩子因此學會表達出自己的需求,會有人去照應他,他意識到自己值得被關愛。

第三種:焦慮-矛盾型:孩子在父母離開時表現出焦慮,而父母回來後孩子則表現出既接近又排斥。因為父母的反應無法預測,孩子相同的一個行為,有時被欣喜的接受,有時又被粗暴的拒斥。因為家長的態度難以捉摸,孩子無從知道自己該怎麼辦才能取悅父母,他得到的結論是自己不配被愛和關懷。

第四種:一種沒有安全感的、混亂的依戀關係:孩子完全失去方向,在家長回來時表現出的是呆楞、害怕、慌亂,甚至是抑鬱狀態。父母的生活混亂無序甚至有可能虐待孩子,孩子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他沒有安全感。無論他遠離父母還是就在父母跟前。他得出的自我形象是不被尊重的。這種混亂的依戀關係常發生在氛圍糟糕的家庭。

總體來說,在一歲左右,百分之五十五的孩子是有安全感的模式,百分之二十二世焦慮-迴避型的模式,百分之八是焦慮-矛盾型的模式,百分之十五是焦慮-混亂型的模式。

這種最初建立的依戀模式在人的一生中起到保護或破壞作用,尤其是在人處於困難處境的時候。

關注芝麻育兒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芝麻育兒


父母離婚對孩子最大的打擊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讓孩子知道,雖然父母離婚了,但他永遠不會失去父母對他的愛,這一點至關重要。讓他感受到雖然他只和父母-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樣安全、穩定,他不必擔心什麼。做到這一點,需要父母雙方的合作,這對大多數離異的夫妻來說很難。和一個也許帶給你很多創痛的人合作,你可能極不情願,但你不能把你們之間的恩恩怨怨遷移到孩子身上。


畢竟雙方都是孩子的親生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無法抹去。如果把仇恨強加給孩子,不僅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還會使孩子長大後失去愛心。所以,你需要以理性和寬容來對待曾經傷害你的人。撫養孩子的一方要允許孩子與另一方聯繫,不撫養的一方則要多來看望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雖然不在一起,但對自己的愛沒有變。

1、注意不要過度保護,。長期過度保護孩子的依賴性就會增加。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脆弱、依賴,缺乏主見和獨立意識,一旦離開了家長,便茫然不知所措。

2、切忌期望值太高。缺少了配偶,不少 家長把孩子作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託。在厚望之下的孩子,往往有著過度的壓力,心理負擔沉重。

3、缺損家庭與父母雙全的家庭不同。缺損家庭的兒童同父母雙全家庭的兒童相比,既有共同點,又單親家庭有不同的特點。因此教育缺損家庭的兒童,除了用一般的教育方法之外,還應該採用一些特殊的措施和方法。教育缺損家庭兒童應注意如下幾點:

(1)給兒童充分的愛撫。

(2)滿足兒童必須的物質要求。

(3)引導兒童積極參加集體性的社會活動

(4)培養兒童多方面的興趣和某種特長,鼓勵兒童積極成才。

(5)離婚家庭應該做到"文明離婚",離婚後,父母雙方都應該做到繼續關心孩子

4、 經常地表達讚美和激勵。注意在生活中彼此讚美,不要互相批評。

5、 要和孩子共同娛樂。要孩子說出他們最喜歡、最渴望家長說出的三句話。孩子們通常會希望家長說"我愛你"、"週末帶你出去玩"、"我們去麥當勞"等等。

6、 把握所有機會,激勵孩子的自尊心。

7、培養孩子多元化的價值觀、興趣愛好等等。降低家庭內部的紛爭,不要強求家庭成員的一致性。

8、教大家傾聽的技巧。和孩子交流的時候,讓他講滿10分鐘,無論對錯,不要批評他,培養起孩子確信你在傾聽。然後,你閉上眼睛整個回想一遍,然後再和孩子交流。

9、孩子在感情、就業等等問題上,難免會和你不一致,讓孩子說出他自己的理由,如果交流沒有效果,就不妨擱置幾天再嘗試。不要回避外界的幫助。無論是自己的朋友,還是心理諮詢師,都能夠提供給你克服家庭障礙的方法。



lanv1


曾經如許重要的契約畫上了句號,其中可能還夾雜著愛恨情仇的轉變。

萬事皆有因果,婚姻的破裂,只是時間軸上的一個點,而離婚前後所有的言行累積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才遠遠重於婚姻破裂的這一個“點”,夫妻之間,一定有著無法向他人言說的深情或仇怨、默契或疏離、忠誠或背叛,因此,也總會激發出在其他任何人際關係之中都無法體現的熱烈情緒,所以,當曾經親密的關係走到盡頭,如果平日累積的極端情緒不能得到有效的平復,就會演變為惡語相向的詛咒、不甘心的復仇與無法自持的自怨與自憐。

很多人也許不曾想過,無論彼此之間有過多少纏綿與爭執,當他們走進婚姻並誕下一個新生命時,當他們為人父母之時,所有的纏綿與爭執就已經不再是兩個人的事情。

我有一個大學室友,她父母在她初三那年離了婚,前陣子我們見面的時候,她用非常平靜的語氣跟我聊起了“離婚”話題:“在他們的離婚過程中,最平靜最理性的那個人,其實是我。他們分居了好多年,但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每次單獨見到我,都會用惡毒的語言極盡所能地誹謗、詆譭對方,在我面前哭窮、訴說委屈。兩個已經毫無關係的陌生人至今仍是針鋒相對,只要提起對方,情緒就瞬間失控,把所有負面猜想全部安到對方身上。”

儘管她敘述的語氣很是平靜,但我們無法忽視,在離異家庭中,肆意狠毒的詆譭與不負責任的誹謗,給孩子造成的會是毀滅性的傷害。

他們絕情地離間孩子與對方之間的親子感情,摧毀屬於孩子的,最堅實可靠的堡壘,殘酷地向孩子宣告一個冰冷的事實:與你血脈相連的人,根本不愛你,不僅不愛你,他(她)還是個讓人無法原諒的壞蛋。

如果你去問問那些掐紅了眼的男女:“你知不知道你在做些什麼?你體會過孩子的感受嗎?”,他們多半會生氣地回答:“我全是為了孩子好,跟那樣的人打交道對孩子沒有任何好處!”

或許,被婚姻傷透了心的人會變成一隻嗚咽的,虛張聲勢的野獸,致使自己長久地沉溺於怨恨之中,雖然他自身未察覺,但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卻已經被怨懟摧毀。

離婚進入程序之後,大人就要投入到一系列的複雜事務之中,例如財產的分割,撫養權的協商…

然而,孩子要面對的,卻絲毫不少於父母,他們可能需要接受父母其中一方的生活城市變動,需要接受自己的轉學,甚至還要面對父母未來的再婚與家庭重組,這其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會對孩子造成影響,

但是對家長而言,只需把握一個核心,就是調節好自己的情緒,而這,恰恰是最困難的事情。

處於離婚邊緣的人不妨問問自己:“對方不是合格的愛人,但真的是不合格的家長嗎?過程當中只有我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嗎?我是要懷著滿腔怨恨結束婚姻還是以一種開闊自由的心態?我還有決心去創造新的感情和生活嗎?”

如果你在尋找答案的時候,感受到的不是尖銳與憤恨,而是帶著幾分體諒、豁達與樂觀,還留存著一份緩和安寧的心緒,那麼你應該感到慶幸,你的孩子擁有海納百川的父母,並且他能從你的身上學到真誠、勇氣與創造性。

我們不要低估孩子對生活的理解能力。

父母不拼命去維持營造一個和睦完整的環境,才是真正對孩子負責。

生活是複雜的,男女感情也是複雜的,也許並不存在固定單一的模式,我們應該相信孩子,相信他們有理解的悟性,這是生命與生俱來的力量。

父母的分手也許顯示了生活的不順意,但對孩子而言,這是幫助他接納真實生活的重要時機,如果雙方在離婚過程中是平靜、包容、自信的,孩子也會體現出極高的包容力和理解力。

孩子已經不得不面對父母離異的殘酷現實,你為何還要生生切斷他對另一方的深厚感情?

所以,已經取得孩子監護權的家長,請不要再忽略孩子的內心感受,請不要再把孩子當作你的出氣筒,甚至是你報復對方的籌碼。

你在孩子面前拼命說對方的壞話,點燃孩子仇恨的火焰,甚至剝奪對方的探視權,你的行為會將弱小的孩子推入絕望無助的深淵,他會因為擁有那樣“壞”的一位父(母)而感到自卑與羞愧。

可是,孩子的血管中流淌著對方的血液,他多麼想證明自己不是缺爹少媽的孩子!

將孩子置於這般矛盾之中,你於心何忍呢?

如果你因為離異而無法為孩子保全一個家,那麼,

請你為他保全父母的愛,保全他內心的純真和對愛的嚮往,千萬不要讓孩子揹負父母之間沉重的恩怨,別讓孩子在非此即彼的選擇中陷入痛苦與混亂。

愛孩子的你,請不要再在他淌血的傷口上撒鹽。

單親家庭的孩子,也有權利快樂的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