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號稱“站在巨人肩膀上創新”的紅芯瀏覽器,創始人履歷也造假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今晚還在安慰陳本峰,“陳本峰也很難過,備受質疑”。但陳本峰不是科大訊飛的聯合創始人,曾經只是科大訊飛實驗室的一名實習生。

號稱“站在巨人肩膀上創新”的紅芯瀏覽器,創始人履歷也造假

處於風口浪尖的紅芯瀏覽器創始人陳本峰這次有點喪。他從上海急匆匆趕回北京,召開了一場並沒有說服力的發佈會,除了堅稱“有創新”的蒼白解釋之外,輿論的壓力讓他也沒有了剛獲得2.5億美元的喜悅。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今晚還在安慰陳本峰,“陳本峰也很難過,備受質疑”。但陳本峰不是科大訊飛的聯合創始人,曾經只是科大訊飛實驗室的一名實習生。

“既然發生了,我認為應該有個態度去對待,坦誠最重要”,16日晚間,陳本峰對媒體表示,事發後他急忙從上海飛回北京,“在飛機上的幾個小時是我最難過的時候,因為不知道外界怎麼議論”。

瀏覽器到底有無“站在巨人肩膀”自主創新?

8月16日,因旗下紅芯瀏覽器被指造假,紅芯時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坐上了風口浪尖。

該公司被指以谷歌瀏覽器Chrome內核“換皮”打造成“自主可控的國產瀏覽器”紅芯瀏覽器。而在前一天,公司剛剛宣佈完成2.5億元的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上市公司、政府客戶及資本機構。

紅芯聯合創始人高婧16日回覆記者稱,紅芯瀏覽器“包含Chrome在裡面”,但並非抄襲,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創新”,如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及應用安全方面都有創新,這些功能需連接雲服務,“單看安裝包是看不到任何東西的”。

目前,該公司官網已不再提供下載鏈接。此前下載過該瀏覽器的用戶告訴記者,對軟件安裝包解壓縮後發現不少包含Chrome的文件。不僅如此,使用該瀏覽器後,無法訪問頁面地址提示與Chrome相同,連產品“彩蛋”也照搬,甚至在紅芯的安裝包中發現了Chrome的logo。

新京報記者測試了通過7-Zip解壓縮紅芯瀏覽器,印證了上述用戶的發現。

記者發現,紅芯安裝包與Chrome最後一個支持Windows XP版本安裝包逐層解壓縮後,都存在一個名為“chrome-bin”的子文件夾中包含大量相同名字的文件夾和文件。

使用代碼比對工具Total Commander對比上述兩個文件中相同名字的文件,結果顯示“兩個文件內容相同”。

一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部分不相同文件是因為套用用戶界面需要對代碼做相應的修改,但對於是否直接“複製”了源代碼,目前無法得出確切結論。

陳本峰在今晚的發佈會上並不避諱谷歌內核的事兒,堅稱紅芯在此基礎上有三個創新,這就是自主創新,“我理解的原創,就是別人沒有我有”,但是自主研發的區別很大,相當於每行代碼需要自己寫,“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在他看來,用戶認為產品有價值,這些跟國產和愛國等沒有任何關係。

當晚,紅芯聲明稱,紅芯瀏覽器的內核是在通用瀏覽器內核架構(即Chromium開源項目,但不是Chrome瀏覽器)基礎上的技術創新,內核Redcore是基於Chromium/Blink。

公開資料顯示,Chromium是由谷歌發起的一個開源Web瀏覽器項目,用於提供專有Chrome瀏覽器的源代碼,只在功能和logo存在差異。Blink則是谷歌和Opera開發的引擎,是Chromium的一部分。

資料顯示,紅芯公司此前對外自稱“雲適配”,2018年更名。紅芯曾對外稱是一家“專業的技術型公司”,產品也是“唯一一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瀏覽器內核”,“在通用的瀏覽器內核架構的基礎上,結合紅芯自主創新的專利技術改造而成”。

公司官網更是強調,紅芯瀏覽器內核“打破美國壟斷”,“中國首個自主創新智能瀏覽器內核”,並與Chrome等瀏覽器對比,強調引入智能身份驗證引擎等安全功能。其新聞稿顯示,瀏覽器客戶包括一些國家機關、中車集團、中遠海運、國家電網、比亞迪、海信等。

此前,該公司還曾與中科院聯合成立“移動應用與紅芯雲安全聯合實驗室”,聲稱要做“中國芯”。

自斯諾登事件後,各國對於信息安全高度重視,業內認為,“自主安全可控”這樣的宣傳手法容易獲得產業關注。有互聯網公司瀏覽器產品負責人告訴記者,“廠商如果重新研發瀏覽器產品需要大量投資,而且意義也不是很大”。

目前廠商普遍採用主流內核開發瀏覽器產品,淺層的在面向用戶的體驗層增加設計後就打包發佈,而深入的公司會在內核層進行修改。2016年4月,谷歌曾宣佈新版瀏覽器暫停支持Windows XP,而國內很多政企機構仍大規模採用該操作系統。

這為紅芯這類中國本土軟件公司提供了生存的空間。陳本峰表示,紅芯內核層有自主創新,以適用於中國企業用戶的辦公上網需求。

上市公司科大訊飛否認投資紅芯 IDG、晨興資本等暫無回應

8月15日,紅芯宣佈完成2.5億元C輪融資。記者通過啟信寶網站查詢發現,該公司已完成D輪融資,並非其宣稱的C輪融資。今年6月,公司D輪融資完成,融資方包括達晨創投、景澄投資、天星資本和南京匯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此外,啟信寶資料顯示,2013年11月,紅芯獲得科大訊飛300萬元天使輪融資;2014年3月,獲得天創資本和虎童基金的A輪融資;2015年6月,獲得IDG資本、晨興資本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2016年11月,獲得達晨創投1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2018年1月,獲得晨興資本等的C輪融資。不過,紅芯公司市場總監劉麗麗稱,公司沒有D輪融資。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8月16日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科大訊飛旗下產業投資公司是在2013年投資了紅芯瀏覽器,當時在天使輪投了300萬元。投資的原因是陳本峰本科畢業論文是在科大實驗室做的,後來研究生去香港科技大學讀書,之後就跟科大訊飛沒關係了。

工商資料顯示,投資者為安徽訊飛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目前持有紅芯6.95%的股份,而該公司的大股東為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其自然人股東大部分在科大訊飛任職。劉慶峰表示,訊飛產投並不是科大訊飛旗下的,而是科大訊飛創始團隊設立的生態佈局投資公司。

對於剛剛宣佈投資紅芯瀏覽器公司的IDG資本來說,是否受到此事影響以及未來是否會考慮退出等,不過,截至記者發稿時,IDG資本官方並未有回應

另有參與投資的機構婉拒了記者的採訪,稱“沒有辦法回應,等官方消息”。

創始人陳本峰履歷涉嫌造假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否認其為科大訊飛聯合創始人,是實習生,天使輪之後無跟投

作為公司創始人,陳本峰是該公司雲適配技術的發明者。官方資料將其描述為,“專注互聯網標準以及瀏覽器相關技術研究超過10年,曾任職於微軟美國總部IE瀏覽器核心團隊”。公開資料顯示,創辦紅芯之前,他曾在科大訊飛和微軟等多家工作。

在其官方宣傳中,陳本峰從香港科技大學畢業後,就職於微軟美國總部IE瀏覽器研發團隊,參與了多個版本IE瀏覽器。還有說法稱,陳本峰是科大訊飛初創團隊成員,並擔任核心研發工程師,參與了中文智能分詞技術的研發。

對於網上傳言陳本峰是科大訊飛創始人一事,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告訴記者,“不存在,充其量就是在科大訊飛的一個實習學生”。記者查詢社交網站領英上的資料發現,陳本峰在科大訊飛的經歷是2000年到2003年,而這一時間他在同處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讀。

2012年,陳本峰迴國創立美通雲動,項目名為“雲適配”。有知情人士表示,微軟的工作經歷的確為陳本峰此次創業提供了幫助。雲適配曾是微軟極速器在中國的二期孵化公司,獲得客戶對接、產品合作和品牌傳播的扶持。

在這之後,他獲得多項榮譽頭銜,包括2015年入選第十一批“千人計劃”創業人才名單等。2017年,陳本峰曾對媒體表示,他曾在香港做了一款新聞聚合類軟件,與和記黃埔合作。

記者查詢資料顯示,該項目是其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並獲得香港政府研發資助,陳本峰只是參與者之一。

2018年6月,美通雲動更名為紅芯。天眼查顯示,陳本峰與其創始人高婧在多家企業中共同任職,兩人還共同入股成立了北京緋芯科技合夥企業,陳本峰以80%的投資比例擔任公司法人。該公司經營項目包括技術開發、技術推廣、轉讓、諮詢和服務。

在劉慶峰看來,紅芯還是有技術含量的。很多瀏覽器都是基於第三方開源的一些代碼,在上面再做創新,一些涉及企業安全的,不是簡單地把別人拿過來改下界面。不過,紅芯的創新到底有多深還要跟他們項目求證。

作者 | 梁辰 實習生楊璐萍 陳詩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