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讓瀏陽外地教師安心!” 瀏陽市教育局赴外地教師家鄉慰問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石自行

“让浏阳外地教师安心!” 浏阳市教育局赴外地教师家乡慰问

(看望石詠志老師的父母)

“非常感謝你們,大老遠來看望我!”在湘西永順縣扶志鄉扶志村盧長雲老師的家裡,他的父親緊緊握著瀏陽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的手,不停的表達謝意。

8月9—13日,瀏陽市教育局一行3人,冒著酷暑深入永順縣、古丈縣、花垣縣、瀘溪縣等湘西地區,看望慰問梁技昌、盧長雲、楊強等8位老師的父母,行程1800多公里。這次走訪慰問的對象是在瀏陽工作的外地優秀教師代表、紮根山區工作20年以上的外地教師代表以及外地貧困教師代表的父母,其中有5位教師夫妻都是外地人。

“让浏阳外地教师安心!” 浏阳市教育局赴外地教师家乡慰问

(在盧長雲老師的家裡合影)

盧長雲是永順縣扶志鄉扶志村人,1995年大學畢業後來到瀏陽最偏僻的鄉鎮之一——張坊中學任教,堅守山區23年。96年他還將從吉首大學畢業的女朋友黃芳帶到了瀏陽張坊。在瀏陽的20多年時間裡,他們夫唱婦隨,教書育人,在平凡的教育崗位上默默耕耘,把一個個貧困學子送出大山。2016年,盧長雲老師獲評湖南省最美鄉村教師。

“让浏阳外地教师安心!” 浏阳市教育局赴外地教师家乡慰问

(看望慰問梁技昌老師的父母)

“非常感謝領導千里迢迢來看望我的父母,以後一定會努力工作,為瀏陽教育盡力!”在永順縣石堤西鎮梁技昌老師的家裡,當看到慰問組坐了6個多小時車程趕到家裡慰問父母時,他動容地說。梁技昌和盧長雲一樣,1995年吉首大學畢業後,和來自湘西古丈縣的張丁紅老師一起來到瀏陽,在鄉鎮中學一干就是23年,把自己的青春灑在瀏陽這片教育大地上。梁技昌的父母70多歲了,父母是他的牽掛,他經常帶著妻兒回家看望父母,陪父母住上一段日子。

“感謝領導關心和對小兒的培養!你們瀏陽這麼重視人才,以後村裡小孩大學畢業後,也到你們瀏陽工作。”當慰問組從瀘溪縣浦市鎮胡瑞華老師家,翻山越嶺,開車2個小時趕到白洋溪鄉楊強老師家裡時,他的父親感恩的說。

“让浏阳外地教师安心!” 浏阳市教育局赴外地教师家乡慰问

(與胡瑞華老師的父母聊天)

楊強是畢業於北師大的公費師範生,得益於瀏陽在全省首開在北師大等部屬師範院校引進優秀教師的政策,2012年到瀏陽一中工作,先後擔任學校團委副書記、教工團支部書記等職務,現任瀏陽一中高新區實驗中學副校長兼工會主席。2018年,楊強與在一中工作的同鄉校友王豔老師結婚安家,成為瀏陽教育萬名教師的一員。

“让浏阳外地教师安心!” 浏阳市教育局赴外地教师家乡慰问

(在楊強老師家慰問)

瀏陽是一個人口大市,也是教育大市和教育強市。近年來,該市非常重視教育工作,特別重視人才的引進,先後引進近3000名外地教師,他們在瀏陽紮根,成為瀏陽教育現代化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這些教師,遠離家鄉,情繫瀏陽,不能陪伴在父母左右,家裡的父母是他們永遠的牽掛。

“让浏阳外地教师安心!” 浏阳市教育局赴外地教师家乡慰问

(和吳志勇老師的父母合影)

為了讓這些外地教師安心,他們的父母放心,根據瀏陽市教育局黨委安排,瀏陽市教育工會結合教師的十大幸福工程,推出了“緣聚瀏陽 圓夢教育”外地教師家鄉行活動,向外地教師的父母介紹兒女在瀏陽的工作情況,向他們表達感謝和慰問,同時宣傳瀏陽教育發展情況和人才引進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瀏陽教育。

“让浏阳外地教师安心!” 浏阳市教育局赴外地教师家乡慰问

(在石自行老師家裡慰問。)

“這個活動有意義,我們是帶著責任而來,但是懷著感恩而歸,淳樸的父母和鄉村讓我們深受教育。以後,我們一定會將活動堅持下去,為在瀏陽工作的外地教師及家人送上一份關懷,讓在瀏陽工作的外地教師安心,讓他們的父母放心。”該局相關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