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教科書式老賴刑滿 開車將受害人撞成重傷未履行判決賠償

教科書式老賴刑滿 開車將受害人撞成重傷未履行判決賠償

2015年10月6日,唐山市民趙勇的父親被當地人黃淑芬開車撞成重傷。2017年,法院判決肇事者黃淑芬賠償近86萬元,其一直稱“給你籌錢”,卻未履行判決,甚至叫囂“我是人品有問題,你在這說還有啥用”“我是收入不低,我得還貸款”。趙勇將對話的音頻文件在微博公開後,黃淑芬被網友稱為“教科書式耍賴”。2018年6月27日上午,黃淑芬涉嫌交通肇事罪一案在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法院當庭宣判,黃淑芬犯交通肇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

昨天(11日),記者從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瞭解到,唐山“教科書式老賴”黃淑芬已於8月9日刑滿釋放。車禍中的受害者之子趙勇表示,黃淑芬出獄後並未與其聯繫。趙勇提起的“確認黃淑芬在女兒劉明月名下房產中所佔份額”的民事訴訟延期開庭。

趙勇向記者表示,黃淑芬出獄後並沒有聯繫他,他仍在等待法院的消息。

兩年多的時間,這場交通事故徹底改變了趙勇一家人的命運。為了延續父親生命,趙勇曾發起過“賣畫救父”的網絡籌款,但後續的治療費用成為困擾趙勇一家的難題。2016年下半年,趙勇頂著親戚的反對,將一家人居住多年的房子賣掉換成“救命錢”。另一邊,肇事司機黃淑芬卻躲了兩年。即使在判決生效後,趙勇一家仍未等到黃淑芬的全部賠償,目前僅獲得9萬多元。

現在,趙勇只是做一些兼職,還沒有固定工作,主要精力都放在維權上。

為了討回應得賠償,趙勇的律師和法院執行局對黃淑芬女兒劉明月名下一套房產進行了調查。

代理律師嶽屾山說:“現在只剩下一套房登記在黃淑芬女兒名下,從掌握的證據來看,黃淑芬都有出資,可以說她女兒的那套房黃淑芬提供了資金購買,包括還貸的時候黃淑芬也提供了資金償還貸款。所以我們認為,那套房應該有黃淑芬的份額。”

上個月,趙勇向唐山市路南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黃淑芬在女兒劉明月名下房產中所佔份額,唐山市路南區人民法院已受理此案。趙勇告訴記者,原本該案定於8月13日開庭,然而前幾天他收到消息,開庭日期推遲。

趙勇說:“是黃淑芬申請延期的,應該是她和法院表示有新證據,肯定想證明房子錢款來源不僅是她。完全沒關係幾乎不可能,因為有相關證據證明。黃淑芬應該只是想把份額往下拉。現在關鍵看法院如何判決。目前我掌握的證據確實證明她和她女兒之間有資金往來,並且她女兒沒有提供出收入證明。”

趙勇向記者表示,實際上,即使法院最終確定了黃淑芬在這套房產中所佔的份額,執行仍會有困難。他說:“因為即便拍賣也只能拍賣法院判決的份額,哪怕法院最後判決黃淑芬佔90%,但是這90%的份額不會有人願意買。”

即使是今後執行不利,趙勇仍希望能夠在法律上確認,因為這是正義的象徵。趙勇表示,現在主要看黃淑芬的態度,他要用法院的判決書證明黃淑芬確實有能力執行,但是卻不履行賠償。

延伸閱讀

攻堅“執行難”法院新招多:全網直播追欠款 “老賴”藏都沒處藏

司法案件“執行難”,是公正司法的難點,也是社會誠信的痛點。在人民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戰役的關鍵時刻,各級法院創新思路、持續攻堅,破解“執行難”成效凸顯。

教科書式老賴刑滿 開車將受害人撞成重傷未履行判決賠償

最高法出臺規定規範網絡司法拍賣 來源:新華社全程直播震懾“老賴”

“你們是哪個媒體的,為什麼來監督我們?”

“媒體是來監督辦案的!”

這是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執行局和青海高院近日共同組織的現場直擊高原“執行風暴”活動中的一幕。在媒體記者和“圍觀”網友的見證下,執行幹警對大門緊閉的被執行公司強行開鎖。匆匆趕來的公司負責人一開始態度還很強硬,但在執行法官義正詞嚴的勸誡下,最終還清了欠款。

“互聯網媒體直播,拉近了社會公眾與法院執行工作之間的距離。”最高法執行局執行指揮調度室主任萬會峰說,“這既能破除社會公眾對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疑慮和神秘感,更能增強人民群眾對司法的信心,推動社會誠信建設。”

全程直播案件執行,讓人民群眾見證正義實現。最高人民法院聯合地方法院自今年5月開展第一期“決勝執行難”全媒體直播以來,已在全國各地開展直播活動15期,網絡觀看達到2.2億人次。

“直播”“曝光”讓失信者顏面掃地,信用懲戒讓老賴們“寸步難行”。

據萬會峰介紹,最高法和國家發改委等60個單位簽署文件,採取懲戒措施150項,對失信被執行人形成全面威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局面已經形成。

限制1222萬人次購買機票,限制458萬人次購買動車、高鐵票,累計拘留失信被執行人27.9萬餘人次……在強大的震懾面前,各地被執行人主動履行裁判文書的比例正在穩步提升,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人數也有所下降。

“智慧執行”精準發力

8日中午,記者跟隨法院執行幹警,來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一處海拔3000多米的草場承包經營權權屬糾紛強制執行現場。

雖然被執行人情緒依然有些激動,但案件最終得以順利執行。“判決下來後,我還是拿不到判給我的草場,當時愁得慌,現在終於解決了。”執行申請人激動地說。

“不少案件涉及親屬、家庭關係,強制執行前也要做好調解工作。”海北藏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主管執行工作的副院長張青武說,此次執行前,縣法院、鄉黨委政府、村兩委與申請人和被執行人進行多次溝通,有效推動了案件執行。

破解“執行難”,要下大力氣,更需“大智慧”。

據瞭解,全國法院正在建設完善統一的執行辦案平臺,從而實現全國四級法院案件執行的“統一管理、統一協調、統一指揮”。

同時,最高法密集出臺涉執行規範性文件,規範執行裁量權和實施權,使執行權運行的每個環節都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刀刃向內”整治消極執行、選擇性執行、亂執行等問題。

“我們已經初步實現了全國4萬多執行幹警在一個平臺上辦案,加強關鍵節點管控,統一了全國法院執行辦案標準和流程。”最高法執行局局長孟祥說,通過“智慧執行”,將執行進度、執行程序、執行結果全部納入信息化管理,針對不同類型執行案件分類施策、精準發力。

黑科技助力化難為簡

2018年1月,河北鹽山縣一起工傷賠付案進入強制執行階段。為了尋找被執行人的一輛大貨車,執行法官與交管部門配合,通過衛星定位,在距離縣城30公里外的某停車場將車輛找到。

破解“執行難”,信息化手段必不可少。

從2014年起,最高法建成網絡執行查控系統,通過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手段查控被執行人及其財產。目前,系統查控範圍已達到3800多家銀行,可以查詢存款、金融理財產品、船舶、車輛、證券、網絡資金等16類25項信息。

執行工作中的“黑科技”,並不限於查人找物。

2012年,浙江、江蘇等地法院率先試水網絡司法拍賣。2017年3月起,全國法院全面推行網絡司法拍賣,有效加快財產處置效率,消除權力尋租空間,斬斷利益鏈條。

目前,網絡司法拍賣在全國法院的覆蓋率達90%,基本實現這一工作環節違法違紀“零投訴”。

用好信息化手段,搭建人民群眾與法院執行工作的溝通橋樑。今年4月,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人民法院搭建起“陽光執行”線上信訪接待平臺,讓當事人“案件執行有問題,隨時上網問法官”,執行法官在收到當事人留言後的48小時之內必須進行回覆。

記者同時瞭解到,各級法院將繼續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在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今年之內,查控範圍將有望擴展至婚姻登記信息、低保信息、社會組織登記信息等。據新華社

相關新聞 如何叫醒一名裝病的“老賴”?看重慶法院妙治

“我來給你們講個笑話啊。”8月8日上午,重慶市萬州區第一人民醫院的一間病房內,4名萬州法院執行局的幹警同醫生們講起了笑話。

“有一天,一個漁夫抓到一隻魚。漁夫要把這隻魚烤了。”

“魚說‘別把我烤了。’”

“漁夫說‘不烤你也行,我考你一個問題。’”

“那你考我吧。”

“然後,那個漁夫就把這隻魚烤了。”

一連串笑話講下去,原本躺在急救床上“完全沒有知覺”的一名中年男子抑制不住地發出了一聲悶笑,“奇蹟般”地醒了過來。

接著,在經過一系列健康檢查後,這名男子被當場拘留。

於是,這幾日,法院幹警妙治“老賴”的故事在網絡上流傳,有網友感嘆“沒想到,一向嚴肅的法官也能這麼搞笑。”

記者11日從萬州法院證實,網傳“段子”確有其事。當天在場的萬州法院執行局法官助理伍泰運向記者還原了事發經過。

8日一大早,伍泰運和其他三名同事將“老賴”何某某傳喚到執行局,督促他履行義務,配合法院執行工作。

故事的主人公何某某算是幹警們的“老熟人”了。他原來是一家食品公司的老闆,前幾年公司停產,廠房的租約也到了期,理所當然應當搬走,可他就是佔著房子不肯搬,何某某還安排了一名70歲的老人長期住在廠裡,擺明了架勢要“一賴到底”。

意識到再怎麼提醒都沒效果,執行法官們按照法律規定,決定對何某某實施司法強制措施,誰曾想一聽說要被拘留,他突然身體一陣搖晃,順勢暈倒在了大家面前。

不說話、不動彈。叫他不應,拍他也不理。何某某到底是真病還是演戲?為了安全起見,法官趕緊通知醫生到場,結果,醫生也沒發現他身體有任何異常。

那就送醫院,再仔細檢查。量血壓,測呼吸,聽心率。幾名醫生一番忙碌,結果顯示何某某的血壓心率一切正常,大家沒轍了。

“別擔心,這種情況多半是裝的。” 一位醫生的話突然讓在場法官醒悟過來。“這樣,我們先聊天,看能不能把他逗醒。”伍泰運靈機一動。

於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所發生的一幕。

“何某某,你因為拒不執行法院已生效判決,法院將對你採取15天的司法拘留強制措施,請你配合,並儘快履行法定義務。”執行法官向坐在病床上的何某某宣佈了拘留決定。

“在此,我們也要提醒廣大失信被執行人,切不要心存僥倖一賴到底。”伍泰運說,無論怎樣“花式”耍賴,都終究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