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發現南京」它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板橋天團瞭解一下

南京地處江南,水網密佈,河溝多,橋自然也多。但古時建橋的材料除了磚石外,主要是木頭。因此,

歷史上南京不少地方取名“板橋”或“某某板橋”。

「發現南京」它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板橋天團瞭解一下

圖片來源於《週末》報2018年7/26期

文青聚集處

如果要給南京叫“板橋”的地名排個隊,位於現在雨花臺區的板橋,應該算“老大”。

這個板橋早在六朝時即已存在,又名古雄,漢代又稱板橋浦。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寫道:“江水位三山,又湘入土焉。水上南北結浮橋渡水”。此處的“浮橋”便是最早的板橋。

歷史上的板橋因地處長江黃金水道,是商賈雲集之地,蘇鹽陶瓷,木材竹器,在這裡中轉和流通。南朝《洲歌雲》:“送歌板橋灣,相待三山頭,遙見千幅帆,知是逐風流”,形象地描繪了當時板橋生機勃勃興旺景象。

「發現南京」它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板橋天團瞭解一下

▲現位於南京主城區西南處的板橋

與此同時,板橋也是人文薈萃之所,郭璞、李白、楊萬里、陸游、蔡宗旦、韋莊、王安石、郭沫若等名人都遊歷板橋,並留有詩句。南齊詩人謝眺《晚登三山遠望京邑》中,“澄江靜如練,餘霞散成綺”的千古名句,寫的就是板橋西南與採石磯、燕子磯並稱長江下游“三磯”之一的三山磯的景色。而過了幾百年,李白也來到了板橋,即興作詩《秋夜板橋浦泛舟獨酌懷謝脁》,懷念自己的偶像謝脁。“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繩。斜低建章闕,耿耿對金陵。 漢水舊如練,霜江夜清澄。長川瀉落月,洲渚曉寒凝。獨酌板橋浦,古人誰可徵。玄暉難再得,灑酒氣填膺。”

「發現南京」它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板橋天團瞭解一下

▲圖為詩人李白,曾作詩作詩《秋夜板橋浦泛舟獨酌懷謝脁》

板橋在哪兒?

除了曾經的繁華遺夢、詩詞歌賦外,一個“鬥”字也貫穿了板橋歷史。

歷史上流傳的岳飛大破金兀朮騎兵之戰,胡大海走馬奪古雄,“新亭對泣”等傳說也出在這裡,所以雨花臺區板橋新城命名8條新路名時,將其中一條道路命名為“新亭大街”。

板橋又名古雄,相傳古代曾有隻雄雞戰勝外邦的雄雞而得名。其實,板橋很早就是全國的鬥雞名鎮了。這裡曾經發現過一塊光緒年間的“鬥雞碑”,講述南齊廢帝“昭業”專門過來鬥雞的事,還有個地名叫鬥雞坡。

「發現南京」它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板橋天團瞭解一下

▲圖為光緒年間的“鬥雞碑”

話說回來,板橋的橋在哪裡?

最初板橋河上是浮橋,後來是木板橋。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有賢士募款,將板橋河上的木橋重砌為青石板橋,橋欄用磚砌成,外側雕有龍頭,並嵌有石刻“板橋”二字。

據說這座橋又被當地居民稱為“花藍橋”。清朝時柏家村慈堂庵蔣道士化緣搭建了一座木板橋,被洪水沖垮。河附近有家姓陳的富翁只有一個兒子,但不成器。富翁於是心灰意冷將錢財捐出來,重建石頭橋。世人感嘆富翁苦累了一生,結果是“花籃子打水一場空”,“花籃橋”由此得名。

今天走到板橋老街還能看到這座清康熙年間的板橋。

那些年我們走過的板橋

南京至少有18個“板橋”。

鼓樓老下關一代有“二板橋”,據記載此處原有三座木板橋,此橋排第二個,故此得名;江寧有兩個“三板橋”,一處位於秣陵街道周里社區,《江寧府志》記載,傳舊時村中有三塊石板製作的小橋因此得名 ,另一處位於谷裡街道周村社區,1911年此地建有小石板橋 ,橋面用三塊石板搭成;“四板橋”位於棲霞區的新合村一帶,清代村前有河,河上有四塊石板鋪成一小橋,稱四板橋;秦淮區剪子巷有個“五板橋”,明代這裡曾有條小河,清時為明溝,溝上蓋有五塊石板,故稱五板橋。

九板橋最霸氣,在今天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園內,明朝這裡是宮廷重地。民國六年(1917年),浚渠的工人從“通濟門外九板橋間”發現了明朝洪武間的“大明壹貫寶鈔”的銅質模板,清時京城內正藍旗一甲的佐領、騎驍校的官署就設置在九板橋。

「發現南京」它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板橋天團瞭解一下

▲圖為雨花臺板橋

明宣德四年,官府在上新河設立“上新河關”,專收船舶稅。當時朝廷發行的“大明寶鈔”是紙幣,商民都不願意使用,“上新河關”規定,商人只能用大明寶鈔繳稅,所以上新河古代又被稱為“鈔關”或“寶鈔關”,這是南京設立鈔關之始。當時的拖板橋由石頭構建,橋邊有石護欄。所謂“拖板橋”,就是在橋下設一擋板,船家繳稅後才將擋板拖去放行。

在夫子廟秦淮河南岸曾有座長板橋,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清初著名畫家石濤曾畫有《金陵八景圖冊》,長橋豔賞就是其中之一,後來衍生出的“長橋選妓”,又成為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發現南京」它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板橋天團瞭解一下

▲圖為清初著名畫家石濤曾畫的《金陵八景圖冊》

在現在“1912”的原址,曾有個板橋新村,16幢磚木結構聯排建築專供中央陸軍大學高級教官居住。

民國時,在國民大會堂(即現人民大會堂)附近還有個“石板橋”,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其公館就在這裡,現在叫做大石橋。

史志記載進香河的南端,曾有五座橋:西倉橋、北石橋、紅板橋、嚴家橋和蓮花橋。紅板橋歷史上是紅板倉的遺址。明朝開國之初,馬皇后曾建議立下了“紅板倉”制度,按月發糧給太學生以供養其妻子兒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