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江浙滬,今年為啥颱風多?

江浙滬,今年為啥颱風多?

昨夜23時35分前後,颱風“摩羯”在浙江溫嶺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可達10級。這已經是一個月內,華東地區迎來的第三個颱風了。剛躲過了一個“珊珊”,還有兩個颱風胚胎在醞釀,江浙滬今年的颱風咋就這麼多?

江浙沪,今年为啥台风多?

“摩羯”登陸,第16號颱風已生成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由於恰逢天文大潮,我國沿海潮位都較高,“摩羯”到來將引發較大風暴增水,從山東半島南部到福建北部沿海都將受影響,其中上海到浙江台州沿海風暴潮預警級別達到橙色。

江浙沪,今年为啥台风多?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此前持續影響我國華南沿海的熱帶低壓系統,在12日14時強度增強至熱帶風暴,成為今年第16號颱風。預計12日至14日,第16號颱風將繼續在廣東西部近海徘徊,強度先維持、後逐漸加強,預計最大強度可達強熱帶風暴級。

多地啟動應急響應,全力防禦

為應對臺風“摩羯”,浙江省防指12日10時啟動防颱風二級應急響應。截至12日12時,台州、舟山、寧波、溫州等9市共轉移135160人。浙江省20582艘漁船已在港避風或處於安全水域,4100艘非漁船已在港或處於安全水域。浙江省防指提醒,在未解除警報、未正式通知之前,回港避風船隻、已轉移人員、沿海或海島旅遊景區要特別注意安全,同時密切關注當地氣象臺發佈的最新預報預警信息,特別重視因強降雨可能發生的小流域山洪和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

江浙沪,今年为啥台风多?

12日,浙江台州市路橋區金清鎮漁港碼頭,公安民警、邊防官兵在加固漁船。蔣友親攝(新華社發)

“摩羯”外圍環流已致上海出現大到暴雨。上海市防汛指揮部12日15時發出消息稱,上海已對一線海塘外作業施工、危棚簡屋內居住的人員及漁船上的漁民等實施了轉移安置。由於目前正值天文大潮,11日夜至12日晨,黃浦江和杭州灣沿線均出現了較高潮位。上海已要求加強對一線海塘、江堤、防汛牆的巡視,及時檢查關閉各類擋潮閘門。截至12日12時,上海全市已組織避風進港船隻1929艘、已上岸人員5096人,各區已轉移安置4150人。

記者從廣東省防總瞭解到,為應對今年第16號颱風,廣東省防總先後啟動防汛、防風四級應急響應,全力做好防禦工作,並再派出2個督導組赴粵西指導防汛防風救災工作。目前,廣東受強降雨影響各地市已啟動應急響應,落實各項防禦措施。

副熱帶高壓影響,江浙滬颱風偏多

從7月下旬至今不到一個月時間,繼颱風“安比”“雲雀”之後,華東地區又迎來第三個颱風。

“颱風如此密集登陸華東沿海,的確罕見。”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許映龍解釋,從歷史數據看,江浙滬地區算不上臺風青睞之地,今年江浙滬颱風偏多主要在於副熱帶高壓。7月初至8月上旬,副熱帶高壓如鍋蓋一般“蓋”在我國華北、東北、黃淮等地上空,華東沿海地區處於其南側邊緣。“颱風‘安比’和‘雲雀’,都是受此影響,可以說是順著副熱帶高壓南側邊緣‘爬’到華東地區的。目前副熱帶高壓西進靠近我國大陸,華東沿海仍處於南側邊緣。正因如此,颱風‘摩羯’的登陸點也在浙江。”

江浙沪,今年为啥台风多?

“今年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位置偏北,因而副熱帶高壓控制區內容易出現高溫天氣。而在副熱帶高壓北側,冷空氣相對較弱,同時,副熱帶高壓西側不斷輸送的暖溼氣流與北側冷空氣交匯,為降雨提供了良好條件。”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說。

原文刊載於8月13日《人民日報》 生態版

綜合本報記者趙貝佳、劉詩瑤、賀林平和新華社報道

本期統籌:馬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