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 一張圖讀懂 “區塊鏈與Token” 的四重境界

一張圖讀懂 “區塊鏈與Token” 的四重境界

區塊鏈、數字貨幣、通證、ICO……這一系列的詞彙,相信大家現在都已經不那麼陌生了。區塊鏈火了這麼久了,培養了一大批幣圈的“韭菜”,然而真正瞭解區塊鏈和Token究竟是怎麼回事的人還是很少。

熊市,將鏈圈與幣圈割裂得越來越遠。在鏈圈,區塊鏈被譽為“將在未來十年改變生產方式的技術”,反觀幣圈則是另一番天地,“空氣幣”、“山寨幣”、“傳銷幣”、“跑路”等字眼已讓人審美疲勞。

最近,很多《鏈內參》(微信公眾號:lianeican)的讀者在後臺留言,諮詢一些區塊鏈和Token方面的知識。內參君發現他們大多數人對區塊鏈和Token的理解不僅僅是一知半解,甚至出現了概念混淆,判斷失誤的情況。

他們有的認知來自於鏈圈的“專家”,有的認知來自於幣圈的“大佬”,有的認知來自於媒體的報道……然而這些渠道傳達出的信息都只是冰山的一角,在沒有對基礎層面的認知基礎上,他們在看完之後,難免會雲裡霧裡,有種“盲人摸象”的感覺。

為此,內參君特意通過一張圖,來詳細講解一番區塊鏈與Token的關係,這也是大多數人所面臨的一個困惑。希望你能通過這張圖對區塊鏈和Token的關係有個全面的瞭解,且瞭然於心。相信在這個大的框架基礎上,你再去研究和理解一些細節上的問題,就不會跑偏了。

一張圖讀懂 “區塊鏈與Token” 的四重境界

對於區塊鏈與Token理解有四個境界,從初級到高級,看看你理解到了哪一層?

第一重:

讀懂古典互聯網與區塊鏈互聯網的區別

無區塊鏈,無Token,說的就是古典互聯網。

“古典互聯網”一詞來自於曾火爆一時的“三點鐘”區塊鏈群,誕生於“傳統投資人朱嘯虎與區塊鏈投資人陳偉星”的撕逼大戰中。

古典互聯網泛指那些沒有選用區塊鏈技術的互聯網。在搞區塊鏈的人看來,互聯網+、人工智能、雲核算、無人駕駛等後互聯網時代的科技,統統的都是落後古典的。當然,這個觀念或許有些極點。

古典互聯網從規劃之初秉持著“一致”、“打開”、“同享”、“私密”等準則,通過近二十年的展開,以電子郵件,網頁閱覽,即時聊天,流媒體,電子商務,數據查詢等運用,逐漸融入並改動著我們的工作和日子,讓悉數變得愈加高效。

二十年前沒有互聯網依然可以生計,而現在沒有互聯網則步履維艱。

一張圖讀懂 “區塊鏈與Token” 的四重境界

而未來互聯網則是以區塊鏈技術為主導,以分佈式技術改動傳統互聯網所依託中心化效力結構,被稱為區塊鏈互聯網。

區塊鏈互聯網具有去中心化,加密,揭露,數據不可篡改等特色,以分佈式節點處理了傳統互聯網所依託中心化威權保護的信賴問題,以必定的一致激勵機制,以Token方法促進了價值傳達,因而也被稱為價值互聯網。

區塊鏈互聯網,既不是技術發生了顛覆性的變革,也不是去中心化的問題,而是通過經濟的正向和反向激勵來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強協作,從而實現生產關係的變革。

古典互聯網與區塊鏈互聯網,一個是生產力變革,一個是生產關係的變革,本質上是不一樣的。古典互聯網實現了信息的傳遞,而區塊鏈互聯網實現了價值的傳遞。

第二重:

判斷什麼是空氣幣、傳銷幣。

無區塊鏈,有Token,造就了大量的空氣幣和傳銷幣。

去年,數字貨幣大火,隨便投資一個項目,都至少能有幾十倍的回報,甚至有的回報達千倍。在如此造富神話的刺激之下,今年讓很多人毫不猶豫地殺入了數字貨幣市場。

然而,現實卻非大家所想象。今年,數字貨幣可以用“悽悽慘慘慼戚”來形容。大量新幣破發,空氣幣和傳銷幣肆虐。明顯韭菜已經不夠用了。

雖然國內嚴禁ICO,但許多項目跑到國外去ICO,兜了一圈後,又回到國內進行忽悠。

一張圖讀懂 “區塊鏈與Token” 的四重境界

超級明星MXCC、CTR、HEC、bee、refereum、current、dock、Lino、cortex等空氣幣故意誇大項目,以移花接木、團隊造假等手法實行詐騙,卷錢跑路。讓很多人投資人損失巨大。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打著數字貨幣幌子做起了傳銷幣。共涉MBI、M3幣、暗黑幣、亞洲幣、EV幣、無極幣、中央幣、五行幣、等至少65種名稱的“虛擬貨幣”。涉案超百億,逾千萬人買入。

什麼是空氣幣呢?空氣幣說白了就是沒有很高價值的幣種,也許並不存在。一般空氣幣是投機分子斂財的一個噱頭,這些公司也是一些皮包公司,並沒有什麼團隊。他們更懂得用區塊鏈將本身包裝成為一個區塊鏈的好項目,之後虛假融資,一般投資者都容易被矇騙。其實這樣的項目並沒有白皮書,也沒有具體項目開發的政策,投機色彩非常重,而且在幾個月之後,就露出馬腳並消失了。

空氣幣的說法比較極端一些的就是詐騙,如果一個項目只是發幣,但是並沒有一些實際的區塊鏈項目的開發,那麼也就表示這很可能是空氣幣了,空氣幣一般沒有在交易所上線,當然只是純粹的詐騙和傳銷而已。

空氣幣的特質:1、用創始人的背景和已經有的其他榮譽為項目代言。2、不重技術,重營銷,將宣傳放在第一位。3、白皮書無任何技術說明,全部由項目計劃組成,無實質性的技術路線圖。4、後期多數以交易所上市為主要目的,把幣價作為衡量項目的唯一標準。5、幣價的暴漲並不是由於技術某一難點攻克或者項目進展,而是通過某些營銷手段來拉伸。

去年9月4日,央行發佈的文件,明確叫停了代幣發行融資。這種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籌集如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的行為。

時隔一年,中國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強。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等五大部門聯合提示: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眾合法權益。此類活動並非真正基於區塊鏈技術,而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

同時,還特別提示:此類活動以“金融創新”為噱頭,實質是“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繫。請廣大公眾理性看待區塊鏈,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切實提高風險意識;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

可以預見的是,政府部門的大力監管對區塊鏈行業是好事,通過治理ICO,驅逐數字劣幣,可以讓區塊鏈發展得更加穩健。預計未來中國對ICO的監管還會更嚴。

第三重:

無幣區塊鏈,符合發展現狀

有區塊鏈,無Token,也就是無幣區塊鏈。

從技術上說,區塊鏈可以沒有token,並不影響其成為一個分佈式的數據庫。但少了token的區塊鏈,價值將大打折扣。

雖然具有完善Token經濟生態體系是區塊鏈終極理想,但無幣區塊鏈一定是區塊鏈發展道路上所必須要經歷的階段。

一張圖讀懂 “區塊鏈與Token” 的四重境界

今年,5月21日、22日、23日,央視財經頻道連續三天推出專題報道,三問區塊鏈,既怒揭代幣市場亂象,又對區塊鏈技術應用予以肯定。報道稱,技術落地,無“幣”也能“火”。

報道中還稱,激勵作用目前被普遍認為是權益證明,也就是虛擬貨幣在區塊鏈技術應用中的核心價值,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區塊鏈應用都需要虛擬貨幣的激勵作用。

靠數字成名的李笑來也在電視上表示,無幣也能激勵,區塊鏈應用領域很多……

無幣區塊鏈於是就成了很多人熱議的話題。觀點大致分為兩派,一部分人認為無幣區塊鏈還叫區塊鏈嗎?另一部分人認為,區塊鏈完全可以不用發幣,只要充分利用他的技術就好。

而且無幣區塊鏈在國內外的發展已經是如火如荼。國內像BATJ(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網易、蘇寧等傳統互聯網企業,已經取得不錯的成果。國內銀行業的區塊鏈應用也已全面展開。國外像IBM、FACEBOOK、微軟、甲骨文等這樣的國際大公司也全力發展無幣區塊鏈的落地應用,成果喜人。

雖然無幣區塊鏈在世界範圍內碩果累累。但不可否認的是事實是,無幣區塊鏈帶來的只是產業升級,並沒有帶來產業的革命性改變。

無幣區塊鏈其實就是大家常說的聯盟鏈或私有鏈。它只是有了區塊鏈的形,並沒有區塊鏈的神。但無疑發展無幣區塊鏈是符合當下國情的,尤其是在監管措施不完善,相關法規沒有出臺之際,這是必由之路。

第四重:

Token經濟是區塊鏈的終極夢想

有區塊鏈,有Token,才是區塊鏈的真正革命。

如果說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的靈魂,那麼Token就是區塊鏈的動力源泉。

區塊鏈是新世界的後臺技術,本質簡單理解就是“信任機制”,沒那麼高深莫測一樣;而通證是新世界的前臺經濟形態,其本質就是“激勵手段”,也沒那麼晦澀難懂。兩件事情完全獨立,兩件事情同樣偉大。

如果把區塊鏈比作一個人的身軀,那麼token就是其中的血液,它源源不斷地給身體各個器官輸送著養分。如果一個人沒有了血液,還能存活嗎?

區塊鏈通過共識機制解決的是數字世界的信任問題,分佈式記賬解決了去中心化的問題。Token正是將這些有機地聯繫在起併發揮著作用。

Token與區塊鏈的關係在於:Token運行在一個去中心化的信息系統上,就可以實現該Token對應權益的自由流動。

一張圖讀懂 “區塊鏈與Token” 的四重境界

“Token”的神奇在於:Token可以將實體資產、虛擬的數字資產,通過數字的方式進行記錄。比如,現在已被記錄的,比較常見的有門票、積分、合同、證書、點卡、證券、權限、資質等等。

真正有投資價值的Token,至少是三權合一:第一,物權屬性,代表使用權,可交付產品或服務;第二,貨幣屬性,可流通,至少在生態系統內是硬通貨;第三,股權屬性,可增值,長期收益可期,升值空間較大。

能過Token的三個屬性,能充分體現出權益承載、智能合約編程、生態激勵三種區塊鏈特性的職能。

從Token經濟的角度來說,對Token價值的判斷也是一種共識。比如,對比特幣來說,形成了一種比特幣有價值或者未來價格能夠上漲的預期,有這種預期的人越來越多,這種預期就成了一種共識。其他Token也是如此。從某種程度而言,這也是幣圈的一種共識,是炒幣的基礎。

但Token價值遠不止於此。真正有威力的Token,一定觸及到深層次的生產關係。生產關係的關鍵就是“生產資料所有制”。Token最終一定要用於區塊鏈生態的建設之中,能最大化的激勵和完善區塊鏈生態。Token經濟的核心,就是共贏!

Token經濟體系是基於Token建立或者利用Token流通來支持運行的經濟系統,這套體系設計的好壞直接決定了Token的長期健康運轉以及社區的可持續穩定發展。

既然說區塊鏈是一場生產關係革命,那麼Token機制就是生產關係革命的最佳落地方案。而生產關係的核心就是“生產資料所有制”,股權就是最直接的體現,只有觸及到這個點,才算是真正的生產關係革命。

寫在最後:

有些“專家”或“大佬”在區塊鏈佈道時,總愛拿區塊鏈的終極理想去忽悠大眾。顯然這些人都是另有目的的,無非就是要麼顯示自己有多麼“牛掰”,要麼就是故意而為之,從而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因此,我們在聽佈道者佈道時,心中一定有一杆稱,去甄別、去判斷、去學習,去正確地理解區塊鏈。千萬別被佈道者牽著鼻子走,在忽悠中迷失了自己。

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區塊鏈在世界範圍內還只是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離大範圍的應用還有相當大的一段距離。而且區塊鏈的發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過早或過晚都不利於區塊鏈的發展。

時下,虛擬貨幣亂象從生,大都是利用人們逐利的心理去牟取暴利。據Gartner曲線顯示,區塊鏈已經達到了輿論炒作的高峰,而區塊鏈技術成熟至少需要5到10年時間。

可預見的是,區塊鏈技術或許會像第一代互聯網一樣,以洪水傾瀉般的姿態席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新事物的到來不可阻擋,所有的一切也只待時間的檢驗。

特別聲明:區塊鏈行業ICO項目魚龍混雜,投資風險極高;各種數字貨幣真假難辨,需用戶謹慎投資。《鏈內參》只負責分享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用戶一切投資行為與本站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