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澳大利亞為什麼這麼囂張?

榕錦名車匯


澳大利亞最近的國際活動中確實很惹眼,尤其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上也很硬氣了。


幾天前,澳大利亞封殺中國企業華為在該國的5G網絡建設,華為已經在澳大利亞發展15年了。


這一舉措實在令國人氣憤。並且,近來對中國人去澳大利亞的移民政策越來越緊,理由令人無法理解。


對別國移民卻相當寬鬆。那麼澳大利亞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竟然如此囂張!有書君分析如下:

第一、澳大利亞在地理上佔有絕對的天然優勢。

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遠離歐亞大陸,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


是個孤立的大陸島國家,這個有利的地理位置保證了他很難受到非海權國家的外部勢力影響。



所以可以有恃無恐的在南海等地區指手畫腳,參與反華活動,畢竟中國是個傳統意義上的陸權國家,海軍力量相對薄弱,即便近幾年海軍發展迅速,也還停留在近海防禦階段,遠距離的威攝很有限。

第二、引起美國的注意,有討好美國的因素。

澳大利亞是亞太經合組織的創始成員,也是聯合國20國集團、英聯邦、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及太平洋島國論壇的成員。


它與美國、新西蘭、加拿大、英國形成聯盟國,共享國際情報等活動,戰略空間大。


況且,有美國這個世界強國撐腰,做後盾,澳大利亞自然也就自覺強硬起來,對待中國也咄咄逼人。


正值美國對中國實行貿易制裁,做為美國的小弟,怎麼能不出來顯擺一下呢,也刷刷存在感。


第三、在國際關係中,畢竟還是要有一定的國家實力,才有發言權,澳大利亞自身還是有一國力的。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作為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全球第12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而且還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

因此被稱作“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同時,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也被稱為“騎在羊背的國家”。

所以說澳大利亞是一個資源型國家,鐵礦石這種戰略資源,中國是它的進口大戶。



由於無法找到替代國,以及不擁有國際鐵礦石定價權,因此在與澳大利亞的礦石談判博弈上處於下風,反而為它所制。

但是,中國如果能找到替代國,必然會中止與這個傲慢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國家的合作。


比如,天然氣的進口就中止了,牛肉的定單也在減少,還有其它澳大利亞的可替代資源都在不斷的減少進口量。這個損失對澳大利亞也是相當大的,看它還牛不牛了?

第四,拉選票。

澳大利亞人口高度都市化,近一半國民居住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


最先,澳大利亞是英國犯人的流放地。後來就成了白人的移民地。所以澳大利亞人的基因裡還是有英美列強等國的好鬥基因。

當然,政府內閣的竟選中,拉選票就顯得非常重要,只有站對隊才可以拉到更多的支持選票。而白人在澳大利亞站有絕對優勢的地位。


這些人一直以西方白人種族主義自居,一直對華人存有偏見。所以在國家領導人的竟選中,為了拉國內反華勢力選票。



自然就要做出一些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事情,恰好也迎合了美國對華的政策。做為同盟國的澳大利亞怎麼可以放過這樣的好時機呢?

毫無疑問,上天給了澳大利亞優越的物質條件, 7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卻只有2000多萬人口,地廣人稀。


有豐富的礦產、動植物資源,可以不誇張的說,澳大利亞人什麼都不幹,都可以衣食無憂。


但是,這樣的大國情節,澳大利亞還是缺乏安全感,它能依靠美國,即便是外強中乾,也可以無所畏懼,參與國際事務,對別國,尤其是亞洲國家指手劃腳,所以,其他國家也不敢怎麼收拾澳大利亞。


有書課堂


世界上唯一個獨霸一洲的國家,就是澳大利亞了。不過從澳大利亞外交政治來看,這個國家不斷在亞洲找存在感,對亞洲國家指指點點,彷彿它就是亞洲老大。但亞洲與澳大利亞毫不相干。澳大利亞為什麼這樣做呢?


一是基因所導致

為什麼說基因呢?人種基因很重要,現在澳大利亞那些英國人的後裔,大都是英國罪犯的基因。

自從澳大利亞被英國佔領後,當時英國就把澳大利亞作為一個罪犯流放地。說白了就是英國當年流放犯人的地方。

流放到澳大利亞犯人,大都是失業者、強盜、政治投機犯、商人等組成。這些人做事除了投機就是不計後果,所以從基因學角度看,這些人流下的後代也好不到哪去。

二是國家意識淡

英國人移民澳大利亞後,他們殺了很多當地土著人,從強盜到主人身份變化,使他們忘乎所以。因為很輕鬆從當地土著人手裡奪來土地,在一些人心中國家意識很淡,並沒有換位思考,作為一個國民應該具有的基本感情。

從近代來看,澳大利亞沒有經歷過戰爭,也就是說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沒有在這個國家發生,他們和美國一樣,在這種和平環境下生活,沒有亡國之痛,也沒有戰爭之痛,使他們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三是強國做後盾

作為一個孤懸在大洋上的國家,總要找個靠山。因為澳大利亞最初的移民與歐美國家有著天然基因,無論是語言還信仰都相同。而且澳大利亞還是英聯邦成員。所以澳大利亞有英美作靠山也無可厚百,必竟都是“親戚”。

隨著老牌帝國英國的衰弱,澳大利亞又接著跟美國混,近代以來美國在朝鮮、越南的戰爭,都有澳大利亞人參與,雖然損兵折將,但依然抱美國大腿不放。有了強國做後盾了,說話底氣就硬了,彷彿它就是大國的代言人。

四是刷存在感覺。

既然有了大國做後盾,再加上資源豐富,經濟高度發達,這就有了優越感,開始找存在感。本來亞洲與澳大利亞不相關,但從地理位置上看,東南亞更靠近澳大利亞,這就給了澳大利亞刷存在感的機會。

因為近代以來東南亞一直不消停,戰事不斷。於是澳大利亞就想以大國自居介入,但在越南戰爭中,越南人根本沒把澳大利亞人放在眼裡,很快被打殘。但澳大利亞並不甘心,只要東南亞有動向,澳大利亞就會站出來當老大,儼然亞洲它就是老大,這種心態也使的這個國家傲慢無禮。近期洪森就澳大利亞干預柬埔寨內政的事,毫不客氣點名罵了澳大利亞,一點情面都沒留。

五是甘當出頭鳥

澳大利亞盛產袋鼠,袋鼠奔跳能力特強。所以澳大利亞又稱為“袋鼠國”。既然傍了美國的大腿,美國也不會放過“小弟”的,冷戰時期兩大陣營形成後,澳大利亞很自然要站在美國那一邊,所以帶著這種強烈的意識形態參與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受挫後依然不改,還是以意識形態為主,只要美國說不的,它也跟著說不。但有時也如袋鼠一般停下來看看路,看完後繼續跳,不過跳不好就容易栽跟頭。


泥腿看客


近日,我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駐墨爾本和阿德萊德總領事館相繼發出安全提醒。

這說明了在澳大利亞的中國人處境不夠安全,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特別是今年發生的兩起比較嚴重的襲擊中國留學生典事件,就很具代表性。一起是今年8月,四名中國留學生在澳洲國立大學被一名18歲青年用棒球棒打傷。一人手臂骨折,一人頭部縫了5針,且因右手中指骨折接受了小型截除手術。傷勢最嚴重的女生,腦震盪還縫了8針,右手臂骨裂。

另一起是今年10月,三名中國留學生在堪培拉一個巴士轉乘站因為拒絕對方要煙抽的無理要求,遭到一群當地青少年連續幾次圍毆,就連同行女生都不放過,結果造成一人暫時失明。

我們不禁要問,澳大利亞怎麼了?為什麼如此反華?個人認為,原因無非這樣幾個。

第一個就是根本性的問題,即意識形態不同的問題。澳大利亞本來就是西方陣營的一員,遏制中國的戰略基本和西方國家一樣。13億人口的共產主義中國迅速崛起,是他們非常無法接受的,所以各種遏制戰略相繼粉墨登場。但是儘管非常用心,非常用力,還是沒有很明顯的效果,讓“他們”很是惱火,想必內心異常糾結。所以,也就只能通過“反華”、“排華”來發洩鬱悶之氣。

第二個是澳大利亞國際活動空間受到擠壓。隨著我國不斷崛起,在國際舞臺上話語權逐漸增大,本來在國際上存在感就不是很強的澳大利亞,越來越感到空間被擠壓。所以一心想當好美歐小弟,至少意識形態一致,跟著美國老大混至少能喝點湯吧。

第三是澳大利亞有種族歧視的“前科”。19世紀50年代,許多澳大利亞白人埋怨中國人的到來降低了勞動力價值,同時遷怒於他們帶來的中國文化傳統,剛建立起的以白人為主的自治政府亦持排華態度,陸續制定出一系列限制中國人移民的法案。到1888年,澳大利亞的所有中國人都遭到驅逐,總理埃德蒙多·巴頓得意洋洋地宣稱“人類平等的原則只適用於澳大利亞人之間,澳大利亞人跟中國人之間則不遵循這條原則。” 1901年,白澳政策正式確立為基本國策,只許白人移居。二戰結束後,澳大利亞才開始反省自己的種族政策。直到1973年,惠特拉姆政府正式從法律層面終結白澳政策。不難想象,有這種“基因”,在澳大利亞出現“反華”、“排華”就不會讓人感到驚奇了。

按理說中國和澳大利亞沒有海陸糾紛,合作優勢明顯,原本應該是天然的盟友。雖然經濟上還想搭乘中國發展的便車,但是澳大利亞卻寧願充當美國的“馬前卒”,總是跟中國作對,內心也很是糾結,如同其前總理託尼·阿博特說的那樣: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態度是“貪婪加恐懼”,既想依靠發展對華經貿關係拉動澳大利亞經濟增長,又害怕有著不同政治制度、巨大文化差異的中國崛起,澳大利亞面臨巨大不確定性,不知如何自處和相處。


一己見


客觀的說,澳大利亞有相應的資本嗎?在國際社會中澳大利亞連二流國家都不是,只能歸為三流國家。如果把聯合國古城認為世界一流國家的話,德國、日本、加拿大就是二流國家,澳大利亞只能列入三流國家。

它的政治、外交、軍事、科技、經濟都不算強,在全球沒有大的影響力,在大洋洲秀一秀力量還可以,要是跑到國際舞臺上唱唱高調,估計會被認為是一個瘋子,其頂多就是跟著美國屁股後頭搖搖旗、吶吶喊。

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看到了澳大利亞總理2017年12月9日發佈的講話視頻了,他用不大流利的中文對中國人說:“澳大利亞站起來了!”

事情的經過大概是這樣的:澳大利亞總理之前宣佈推行新的反間諜和外國干預法,並指責稱“中國影響力正干預澳大利亞政治”,隨後爆出將對中國駐澳大利亞媒體採取相關行動。中國外交部回應稱,我們對澳大利亞領導人有關言論感到震驚,這種言論純屬捕風捉影、無中生有,毒化了中澳關係氣氛,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已向澳方提出嚴正交涉。可是隨後該國總理回擊了中方,用普通話稱“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了!”

澳大利亞玩得越來越大,今年8月真正的追隨主子要和中國死磕華為,公開宣佈澳大利亞已經禁止該公司為其規劃中的5G網絡供應設備。

按道理說,中國是澳大利亞重要的貿易伙伴,同時澳大利亞對中貿易處於出超地位,每年從中國賺取數百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中澳貨物貿易額1362.6億美元。其中,中國對澳出口414.4億美元,從澳進口948.2億。澳大利亞對華貿易順差高達530多億美元。一個做生意的人要從顧客手中賺錢,又何故要和顧客過不去,這是什麼道理呢?

我認為有兩個原因導致了澳大利亞目前的囂張氣息。第一個是自恃有美國主子撐腰,天不怕地不怕。第二個是自己患了被迫害妄想症,總覺得別人要謀害他的利益。


財經知識局


澳大利亞囂張嗎?不,這個國家本身並無囂張的底氣和資本

澳大利亞位於南迴歸線一帶,中部是大沙漠,沙漠的周邊又是熱帶草原,整個澳大利亞幾乎沒有什麼國際知名的大河,除了東南和西南沿海一帶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和地中海氣候區其它地區幾乎天然不適合大規模人口定居。鑑於這樣的情況英國在殖民澳大利亞時最開始是將這裡當成罪犯流放地的——如果說英國在北美的殖民活動客觀上推動了當地的產業升級換代,那麼在澳大利亞英國根本沒建立成熟的工業體系,直到在澳大利亞發現了礦石才對其進行了初步開發。目前的澳大利亞一共才2300萬人口與中國北京市相當,還沒有韓國的人口多——韓國還有5000多萬人口。

所以迄今為止澳大利亞並沒成熟的工農業體系,主要是依靠出口農礦業初級產品換取外匯的,所以國際航道的暢通與否實際上就關係到澳大利亞的經濟命脈,而以澳大利亞的現實綜合國力而言根本無法將國際航道控制在自己手中。而美英作為世界霸主實際上牢牢控制著國際航道的通行權,這點澳大利亞是看得明白的:如果不和美英合作,澳大利亞這個缺乏獨立自主的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其實很難在當今世界立足。而與美英合作實際上等於變相放棄了自己的獨立外交,人們很難聽到澳大利亞自己發出的聲音,以致於很多人都認為澳大利亞就是美英的應聲蟲。

所以澳大利亞真沒多少囂張的底氣和資本,所謂的囂張不過是追隨美英外交政策而發出的聲音而已——有時馬前卒需要比帶頭大哥表現得更激進才能彰顯自己的存在感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首先,澳大利亞現在對中國的不友好情緒和國際道義優越感來自其在中國面前的恐慌感和不自信。這種恐慌帶來的不滿和敵視情緒,在國家層面,主要因為政治制度和價值觀與其迥然不同的中國崛起給澳大利亞精英層和社會到來的心理壓力到了一個臨界點。在社會層面,主要源於華人群體在澳大利亞的競爭優勢帶給白人和原住民的不安。澳大利亞主流白人社會無進取心,歷史因素、週薪制的消費模式、較高的社會福利導致其普遍對經營和發展缺少長期規劃,屬於小富即安型社會。反觀華人移民能吃苦耐勞、能幹肯幹,威脅了當地好的就業機會。這些對華不友好的社會情緒,經常被集中度很高的媒體放大,從而綁架澳大利亞政客的言行。澳大利亞3年一換屆,週期短,每逢鄰近競選年,發佈反華言論和對中國不友好的政策,便成為政客們拉選票的手段和策略。基於以上心態導致的非理性排華情緒,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和澳大利亞人口結構的變化,早晚一定會突破和改變,但短期也不是中國可以通過友善的方式可以化解。


其次,澳大利亞排華也受外部因素,特別是美國因素的影響。澳大利亞自身國力和影響力在國際體系中並非上升趨勢,屬於會被逐漸邊緣化的國家,但澳大利亞精英層又一直存在很強的構建“中等強國”的地緣政治訴求。要想保持在國際社會的中等強國地位,澳大利亞只有跟著美國走,如今在印太地區拉著美國追隨其一起混刷存在,是目前澳大利亞精英層的合理選擇。


再次,澳大利亞文化底蘊匱乏,缺少文化軟實力,如果不緊跟西方文明及其價值觀體系,便只剩下土著文化,所以其社會從小教育就是一元論的西方主流價值觀,必然造就白左小清新社會,而且往往比美歐更具有道德優越感,認為自己需要捍衛“西方價值體系”,並將其作為其精神層面的慰藉,因此其精英層對於異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中國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在經濟領域對澳大利亞的巨大影響,更存在一種焦慮感和排斥心理。


高程CASS


澳大利亞本身並不猖狂,因為澳大利亞只是一個荒島,後來有一群罪犯被英國流放在了這裡,於是,這裡就開始了猖狂。

對於一個犯罪分子,你要不讓他猖狂,除非你能夠將他們關入大牢,否則,只不可能的。

澳大利亞幾乎參加過世界上所有的戰爭,儘管在二戰期間對日本進行了殘酷的打擊,取得了光鮮的戰績。不要忘記了,他們是袋鼠?日本人都跑到了口袋裡面,能夠有活動的空間嗎?當然沒有,所以就只能夠被老鼠一口一口的撕咬了,最終命償黃泉。

但是,袋鼠一旦走出?其下場就只能夠受死了。朝鮮戰爭上,袋鼠連吭都沒有吭一下,就全軍伏沒了。隨後的每一個戰爭,他們也還樂此不疲,結果也只是跟著鬧而已,並沒有什麼作戰成績。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是罪犯,而罪犯的特點是什麼?狂忘、狂想、囂張跋扈!

如果我們理解了這些,我們就知道了澳大利亞為什麼囂張了。

流氓總是要去依靠一個大哥的,依靠大哥的聲望,好對外囂張跋扈目中無人。儘管他的大哥常常把他罵跟孫子一樣,他過後立該就會忘記,並且繼續他的囂張跋扈的劣根性,這就是他囂張的原因。

個人觀點,切莫上心。謝謝你了!!


幸福地帶2


憑藉著較為安全的地理位置,澳大利亞欲當西太平洋“一哥”

曾幾何時,澳大利亞還是一個人畜無害的“袋鼠之國”。不過在最近的幾年中,澳大利亞在國際事務上卻日漸活躍,特別是對於中國指手畫腳,處處插手東亞事物,儼然以亞洲領導者自居。

澳大利亞如此熱衷於“拋頭露面”,我認為還是源於一種危機感。

除去更加偏遠的新西蘭和北邊的俄羅斯,澳大利亞是西太平洋上唯一的一個白人國家。而且與北方的亞洲國家相比,澳大利亞的人口顯得十分稀少。

(澳大利亞是距離東亞、東南亞最近的西方國家)

與澳大利亞距離最近的東南亞地區,只有老撾、新加坡、東帝汶三個國家人口少於澳大利亞,其他的國家人口都遠多於澳洲。

其中與澳大利亞隔海相望的印尼,人口更是有2.64億,十倍於澳大利亞。

因此,澳大利亞的危機感十分強烈。澳政府總是擔心東亞和東南亞龐大的人口湧入澳洲,徹底取代當地白人的主導地位。

(澳大利亞是一個以歐洲白人為主的移民國家,這裡深受英國文化影響。漫步於澳洲的大學,你彷彿置身於英國的劍橋)

而在二戰中日軍對澳大利亞的進攻,更加加深了澳政府的這種不安。

因此,隨著澳大利亞國力和人口的不斷增長,澳政府開始主動參與東亞和西太平洋事物,希望以攻為守,藉此保障本國的安全,提高澳大利亞地位。

由於在地理上獨佔一塊大陸,澳大利亞四面環水,熱點糾紛地區,還算是比較安全。在處理對外界事務上進可攻,退可守。

這也是為什麼澳大利亞對外“叫囂”,而底氣十足的原因。

目前,澳大利亞在外交上追隨美國,與日本、新加坡、印度打得火熱,處處與中國為難。

(澳大利亞與菲律賓在南海附近進行共同軍事訓練)

在國內,澳政府否決了多宗正常的商業收購案,其中的原因就是這些收購案的買家是中國企業,而藉口無非就是“國家安全”等一套陳腔老調。

在國際,澳大利亞則積極參與美國和日本的軍演,加強與印度的聯繫,對南海問題指手畫腳,絲毫不忌諱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的關係。

而目前,中國不僅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商品進口國,中國每年還有大量的遊客前往澳大利亞觀光、消費,並且中國還有大量留學生在澳學習,這都為澳大利亞帶來了鉅額的收入。

而澳政府如此種種的行為嚴重影響了中澳關係的發展,這終究也會對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造成巨大損失。


千佛山車神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於近期下臺,在此之前,澳大利亞反華的聲音一度甚囂塵上,澳大利亞雖然在大洋洲是最強的國家,但是在亞太地區根本排不上號,卻對中國百般誣陷和刁難,實是跳樑小醜之行為。

而澳大利亞之所以反常的囂張起來,最重要的是其作為美國的代言人跪舔美國,為美國背書。澳大利亞是美國的核心盟友,美國戰後所有的對外戰爭澳大利亞都堅決跟隨,澳大利亞在執行美國對外政策問題上表現出最高的一致性,皆因其與美國有著極深的盟友關係。對於中國南海問題指手畫腳、對中澳貿易問題不斷挑刺,渲染所謂“中國威脅論”,都是在為美國背書,以刺激和對抗中國。

其次,則是對中國不斷強大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恐慌。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伙伴,澳大利亞鐵礦石和煤礦最大出口目的地就是中國,但現在中國的國力已經非常強大,經濟實力甚至與美國有的一拼。這使得美國核心小弟的澳大利亞慌了神,中國在南太平洋的外貿往來和投資不斷加深,這使得澳大利亞神經脆弱,只能編造謊言和加強渲染來敗壞中國的名聲。


再則是政客們的冷戰思維和操縱輿論,其實中澳關係在陸克文等執政時期是非常友好的,無論是文化、經濟等往來均十分密切,兩國關係處在十分良性的道路上。但在畢曉普、特恩布爾等冷戰思維強烈的政客影響下,操縱澳國內輿論,不斷渲染對抗和中國威脅,致使兩國關係不斷下行,這些不負責任和冷戰思維強烈的政客對中澳關係趨冷負有很大責任。

就像前期澳大利亞無端指責中國海軍艦船監視澳大利亞軍艦一事,我國國防部發言人明確指出來澳大利亞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我國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對澳大利亞艦船實施監控。澳大利亞如此囂張完全是跳樑小醜,自導自演,最終只會作繭自縛。


標槍毒刺


說起澳大利亞我們腦海裡出現的第一印象就應該是“袋鼠”,然後是悉尼歌劇院,再然後呢也就沒有什麼然後了,而登上中國媒體最多的新聞除了鐵礦石價格那就要屬澳大利亞政客的嘴炮了。下面咱們就來簡單的做一個分析看看澳大利亞心裡到底打的是什麼如意算盤。

第一,現在的澳大利亞是一個白人為主的移民國家,是的沒錯!它就是一個移民國家而且早期以歐美人為主,所以在政治上它的思想與西方國家是一致的,冷戰思維也比較嚴重,對於不同意識形態國家的囂張氣焰主要源於親西方思想。

第二,澳大利亞在經濟和政治上對待某些大國呈現出一種矛盾的態度,就是既想掙人家的錢,又喜歡在意識形態說抨擊他國,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國家與澳大利亞政冷經熱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第三,澳大利亞之所以有這種思想主要是因為其意識形態和地緣環境決定的,歐洲人因為與崛起的新型經濟體相距甚遠所以主要以防範“經濟侵入”為主,所以我們會發現歐洲經常對新興經濟體經常會發起反傾銷調查。而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由於和東方為鄰所以主要以防範“軍事侵入”為主,特別是近些年世界各國的海權意識覺醒,加強了在海上的管控這引起了澳大利亞的警覺,冷戰思維也隨之覺醒,其結果就是在海上問題上頻頻向敵對國發射嘴炮。

第四,我們前面說了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人口區區兩三千萬在面對新興經濟體國家巨大人口優勢的時候顯然有些力不從心,特別是近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大量亞洲新興經濟體移民定居澳大利亞,隱隱的打破了澳大利亞國內的某種政治平衡,為何維護澳大利亞歐美白人的主導地位在思想意識上更加敵視新興經濟體,頻頻發出囂張的言論也屬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