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教育上不準體罰學生,但可以懲罰,如何界定體罰與懲罰?懲罰方式有哪些?

過客之憶


從來沒有法律規章明確界定過什麼是懲罰和體罰,也從來沒有教育部門告訴老師什麼是懲罰什麼是體罰,一切都是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自己把握。舉個例子吧,很多老師對違紀學生採取罰站措施,在我們讀書那個年代,罰站罰掃地都不算個事,但現在,是屬於體罰還是懲罰,有些時候真的要看家長的"意見",家長理解支持,就是懲罰,家長投訴,就是體罰。

我們學校專門請一位律師給所有老師上了一堂課,律師列舉了十餘類情況提醒老師,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做的事不做,否則容易"出事",其中包括"當眾批評學生","罰站"等,都存在"出事"的風險。有老師問律師究竟該怎麼管理學生,律師也只能尷尬一笑,畢竟隔行如隔山。

教書,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是存在風險的,所以教育好學生的同時,保護好自己,是每個老師面對的共同難題。說起來這真令人心情沉重,現在很多老師都感覺學生打不得罵不得批評不得,手無寸鐵。其實何止老師,好多父母都沒辦法管住自己的孩子了。



但身為老師,如果放縱學生,如果對學生錯誤視而不見,則班級將會一團糟,教育不能失去懲罰,不能失去懲戒,我甚至希望主管部門制訂一個明確的詳細的規範,告訴老師什麼是懲罰,什麼是體罰,老師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別把責任全推給老師。


途蟲的百味人生


我不知道題主為何說“不準體罰學生,但可懲罰”的。

有哪些法規規定“可以懲罰”了?

這個說法純屬胡說八道。

教育部三令五申:嚴禁體罰、變相體罰學生。

國家從未提到,“可以懲罰”學生。

事實上,根本無法界定體罰與懲罰。

任何懲罰方式都是被禁止的。

現在的學生打不得、罵不得。

老師動手肯定是不行的,包括罰站、罰抄書、罰掃地、留堂寫作業也屬於體罰。

老師批評的語氣重了,也變成嘲諷、歧視學生,如果學生家長投訴,老師吃不了兜著走。

甚至老師不理睬學生,也可能被投訴為“冷暴力”,老師一樣要挨板子。

老師教育學生,只能耐心的說服教育、鼓勵教育、溫和教育。也就是說,老師已經沒有了懲戒權。

學生成了學校的主人,老師成了服務的小二。

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心吊膽、戰戰兢兢,深怕一不小心觸碰了“體罰”的紅線。

因為體罰和懲罰的界線太模糊,是否體罰由學生和家長說了算。

只要接到家長投訴,領導都怕擔責,就會用“和稀泥”的方式處分老師。

所以,懲罰學生是不可能的。

除非這老師不想幹了!

――我是“小李滔滔”,謝謝您的關注。


小李滔滔


題目表述稍有不妥,教育是一箇中性詞,有好的教育,也有不好的教育。更嚴謹的表述應該是:現代教育不主張體罰孩子,卻可以懲罰孩子,體罰和懲罰之間如何分辨?

能提出這個問題的盆友顯然被不好的教育限制了想象力,以為除卻體罰,就不知道還能有怎樣的懲罰。

好,那就追根朔源地稍作介紹。

教育學是關於教育的一門學科,現代教育學是建立在現代心理學的基礎之上,所以所有的師範生都要學教育學和心理學兩門課,而且考取國家教師資格證也必考這兩門課。不過,也幸好教育學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之上,在半個多世紀前心理學才得以免遭社會學、政治學的滅頂的厄運,得以在師範院校保留一席心理學教研室,不至於整個學科被滅。題外話。

從1920年代到1960年代,心理學的主流是行為主義心理學,因此從那時起一直到1980年代之前,現代教育學的主流也是建立在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基礎之上。其中,對教育學影響最大的是斯金納(他是心理學歷史上僅次於佛洛伊德的網紅)最早提出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

以斯金納理論為主導的行為主義心理學裡面,強化與懲罰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基本概念。簡單地說,當行為後果是獎賞性的,就會產生強化作用,增加行為發生的概率;當行為後果是懲罰性的,就會減少行為發生的概率。所謂懲罰性,指的是令人不快的行為後果,凡是令行為人不快的行為後果,大體都可以視為懲罰。

例如,孩子喜歡玩遊戲,那麼禁止他玩遊戲就是懲罰性的;孩子喜歡出門去玩,禁止他外出也是懲罰性的;孩子不想打掃院子,那麼要求他打掃院子就是懲罰性的,等等。

換句話說,懲罰是相當寬泛的概念,體罰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種。

那麼,既然懲罰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種,而懲罰的範圍又如此寬泛,那就涉及到何為恰當的、有效的、好的懲罰的問題。

先說體罰,大量研究以及教育實踐證實,體罰是不當的、無效或效果差的、壞的懲罰。特別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體罰是高風險、災難性的。

為什麼這麼說,體罰最可能帶來的負面心理後果包括:

一、暴力習得。被體罰的孩子會習得通過暴力的方式達成目標,他們成年後高概率會成為施暴者,用暴力來教養孩子之類。

二、情緒困擾。被暴力對待會帶來孩子的情緒困擾,特別是成年人的暴力體罰往往在盛怒之下,這很容易給孩子帶來情緒上的挫折和傷害。

三、損害積極自尊。經常被體罰的孩子很容易養成退縮、迴避、不自信的人格,進而損害終其一生髮展的積極心態,對體驗和感受幸福至關重要對積極心態。

四、隱忍與掩飾傾向。為了避免被體罰,孩子會發展出掩飾自己真實想法,迎合成年人期望的“兩面派”來,表面上看這樣的孩子似乎早熟,其實是損害了他們發現真實自我的能力。

那麼,回過頭來,怎樣的懲罰是恰當的、有效的、好的呢?一般來說,具備下面幾個要素的懲罰就是比較積極的。

一是懲罰的內容與不良行為的後果相關。例如,孩子罵人了,那麼給予他的懲罰就是去向被罵的同伴道歉,並採取措施彌補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損失。

二是懲罰的目的要讓孩子能並使其理解,不要超出孩子的經驗見識水平來實施懲罰,一旦孩子不能理解懲罰的目的,就可能滋生怨懟。

三是懲罰的尺度要公平,而不能憑成年人的情緒好壞而有所不同。不公平的懲罰會令孩子錯誤歸因,心存僥倖。

四是懲罰的後果應該是提前與孩子約定並達成共識,這就是說孩子在違規時已經預知了相應的懲罰後果。

五是懲罰不能以損害孩子其他方面的積極發展為代價,例如懲罰孩子抄課文20遍很容易損害孩子的學習興趣,高概率導致厭學。

六是懲罰應該基於理性,是為了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不能基於情緒,為了宣洩。


唐映紅


如果說中國已經經歷了兩個文化繁盛的時代,第一個是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第二個是五四運動之後的新文化運動。

文化繁盛代表著各種思維方式層出不窮,許多在當時看成不合理的一些意見和思想都輪番登場。

那麼我認為我們已經迎來了第三次,也就是指現在的思想已經更換了一部中國幾千年來的一些傳統教育教學方式,已經徹底被推翻,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

孔子自開辦私學以來,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民間教育,也就是指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用一些輔助手段幫助孩子提升自己的學業成績,比如說用戒尺打手掌打屁股。

同時老夫子先生還給我們說出了一個類似的教育原則,棍棒之下出孝子,說他是封建餘孽的思想也好,說它是過時的思想也好,反正這兩種思想在原來都是有盛行之處的。

您知道了,現在所有的體罰都被列入違法違規行為,更有甚者一些批評也被禁止。

然後更多的時候一些教育專家,一些社會學家卻給老師們出了一個新的方案,這種方案就是可以懲罰,不可以批評和體罰。

我沒有上過學,不知道這樣的一句話應當如何理解,可以懲罰,但是不允許批評和體罰。

聰明如你,是否知道這句話應當如何理解呢?


義誠老師


第一,有關教育和老師的任何一條法規,都沒有明確說明老師有任何一丁點的懲罰學生的權利,真的一丁點都沒有,現在還敢懲罰學生的多是一些很個性老師的特色教學方法,而且也是小心翼翼的,因為一旦有個家長或者學生去有關部門告這個老師,體罰學生,這個老師只能被開除或者離職。

第二,體罰和懲罰沒有明顯的界定。字面上來看,懲罰要輕的多,但是在生活中,任何懲罰都是體罰。有個學生沒有完成作業,老師讓學生在教室後面站了5分鐘,學生就不幹了,家長也不幹了,學生就感覺自己的自尊受到傷害,家長認為孩子的內心和靈魂還有肉體都受到了莫大的摧殘,要求老師賠禮道歉,老師只能真誠的給孩子道歉,給家長道歉,給學校的領導道歉。試問,罰站5分鐘真的那麼嚴重嗎?

第三,作為一個老師,如果一開就沒有考慮過懲罰措施的話,就不要再班級管理中再考慮懲罰了,任何一種輕微的懲戒都有可能葬送自己老師生涯,面對學生的錯誤,輕聲細雨的點一點,做一個老師的最起碼 義務就可以了,不要指望著採取措施,直擊學生的靈魂深處。

總之,老師不要輕易地去懲罰,精心備好課,就夠了。


鳴人給路飛上課


我就不明白,為何非要用懲罰二字?

懲罰

(1) ∶懲戒;責罰;處罰

懲罰壞人

(2) ∶施加鞭韃或體罰使之服貼、受辱或以苦行贖罪

這是懲罰二字的詞語釋義。

現在老師們還覺得適合把懲罰二字用在孩子的身上嗎?

教育!批評教育!

方式很多啊!口頭不點名批評;口頭點名批評;寫錯誤認識單獨交給老師;因犯錯影響了大家的,給全班同學寫讀錯誤認識;多次犯錯的聯繫家長,告知其孩子的情況。嚴重犯錯的,通知家長,通知學校管理部門,一起討論對其處理。

難道這些方法都對孩子沒用嗎?就一定得懲罰?


手機用戶64878439027


既不能以理服人,又不能以德服人,黔驢技窮惱羞成怒,只能用威權來使人屈服。以教化之名,行奴化之實,這是歷來舊社會中,腐朽落後的統治階級奴役人民之手段。若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理所當然奉行如此辦法,教出來如那位副所長,不也是一般無二的濫用權力折辱他人?長此以往,國人如何自強,民族何以復興?


不覺20992319


是不是體罰由家長來判定,是不是犯法由受害者來判定都是不好操作的。警察抓到嫌疑犯可拘留、審問,判定罪責由法院。教師在管鋰學生時也應有問詢、懲戒的權力,這個要明確,不然就像警察沒有抓捕、審訊、拘留的權力一樣,如何管理?


春風20296


我估計教育部長也不一定能區分體罰和懲罰。


飛狐2020


棍棒之下出孝子,祖宗幾千年的古訓被幾個所謂的磚家搞得老子像孫子,孫子像祖宗,說不得,罵不得,打不得,!試問一下,從古至今,哪個人的人生是為所欲為的?得不到就尋死覓活,這樣的垃圾長大了也是社會的災難!磚家有病,把整個社會都帶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