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孩子財商的基礎,不是“會省錢”,而是“會生錢”

越來越多的媽媽開始關注寶寶的財商教育,但其中絕大部分還只是在跟“省錢”較勁,其實讓孩子看到金錢的更多價值,學會“錢生錢”的概念,才更有意義。

億萬富翁思考的是省下的錢怎麼用?

相信很多媽媽都會用這樣的故事教育自己的孩子:

億萬富翁比爾蓋茨有次和同事去開會,由於找不到免費的停車位,同事建議花12美元停到貴賓車位,卻被比爾蓋茨拒絕了。在他看來,12美元的停車費是-筆不划算的消費。

媽媽們以為故事就講到這裡了,是的,目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便你成了億萬富翁,也依然不要亂花錢,心中依然要有“是否划算”的尺子。

然而事實_上,故事遠不止如此。比爾蓋茨花每一筆錢都精打細算,為的是什麼呢?為的是,如今每年將數億美元投入慈善事業的財力一節 省所有不必要的開支,將錢花在該花的地方。真正有財商的人都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 健康的金錢觀,是能讓健康、美好的世界觀得以付諸實現的能力。

一零後要面對的世界比我們的更復雜

當你為孩子準備教育經費、醫療保險、留學學費的時候,往往把孩子與整個準備過程隔離開來,卻還指望他們理解你,並且希望等到未來某個時刻他們一一下子就能學會理財,學會怎麼還房貸、攢養老金、結婚過日....這的確是中國父母的通病,18歲以前讓孩子一一心只讀聖賢書,18歲以後卻指望他們變成全能超人,自己打理一切。 事實是,包辦式的養育方式,已經不能讓孩子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了。

孩子財商的基礎,不是“會省錢”,而是“會生錢”

有理財師指出,經濟低增長的代已經來臨,未來人口形勢還會加信經濟低迷,00後、10後的孩子們將多所要面臨的問題,將比當今時代更加拿雜。他們比任何一代人都更需要在財富領域具備深刻的洞察力以及有效的管理能力。

身為父母,給孩子留下百萬、千萬的財富是一種愛,而讓他們擁有管理,甚至創造百萬、千萬財富的能力,是一一種比財富本身更具價值的贈予。

財富管理從實際目標啟航

萬達集團“掌門人”王健林曾說:“想做首富的想法是沒有錯的。但是最好先定一個小目標。這句話後來被網友戲解為“首富一小步,人類一大生步”。 但是若以亞洲首富為目標,一個億自然是 “小”的。大多數人並沒有想做首富,而是渴望小富即安。可即使是“小富”也需要積累與保持,都需要以自身可以實際完成而定。

所有的財富都不是一夜築起,健康的金錢觀也不可能一天養成。 培養孩子,不妨就從此刻、從“一小步”開始,契機可以是一-次晚間的幫廚、打掃衛生、擦鞋等有償勞動,也可以是-次家庭內分期付款行為。

孩子財商的基礎,不是“會省錢”,而是“會生錢”

讓孩子時刻在生活中學會使用、掌握金錢,理解消費,讓他們從小就成為金錢的主人,這不僅會使家庭關係更加和睦,更會惠及孩子的一生。

為孩子樹立正確金錢觀的三大策略

策略一: 用經濟的眼光規劃人生。

正確健康的金錢觀念可以讓孩子更加明白理解人生的意義,進而享受並創造美好人生。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還讓他們學會用經濟的眼光和思維方式來規劃夢想和管理人生。交通銀行的理財師建議,父母可從日常生活教育著手,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及觀念培養,如建立儲蓄觀念,明白金錢是用來為人生服務的而非人生目的,不做金錢的奴隸等。

策略二:小錢變大錢。

每個父母都會給孩子零花錢,逢年過節孩子還會從親戚朋友那兒獲得數量不小的壓歲錢。學會將這些零散資金系統運用,是教會孩子理財的重要一步。理財師建議,父母幫孩子開個賬戶,讓他們明白自己的錢可以掙錢。如採用零存整取+整存整取的方式,進行教育儲蓄等。

孩子財商的基礎,不是“會省錢”,而是“會生錢”

在孩子的零花錢少於想要買的東西的價錢時,可以讓孩子將想買的東西列出優先次序,這樣可以讓他們學會取捨。平時帶孩子去商店時,也可以跟孩子說,在眾多商品中,只能選樣真正想要的。漸漸地,孩子就會學會如何做決定。

策略三:學會“錢生錢”

教會孩子從小利用金融理財產品為他們自己創造財富,能夠培養孩子的賺錢意識和能力。給孩子開設獨立的銀行戶頭是不錯的選擇,比如銀行推出的兒童卡,讓孩子可以自己記錄、管理收支明細,銀行提供的收支對比、構成和走勢圖,則能夠輔助孩子直觀分析賬戶收支情況,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和能力,開啟他們豐富多彩的理財體驗。而待資金累積到一定程度後,還可以購買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進行基金定投,積少成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