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簡史 09 十字軍東征

在那次著名的基督教大分裂之後,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羅馬教會那邊紅紅火火,而東正教這邊可是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教會內部缺乏活力就不說了,關鍵是這時候,拜占庭帝國東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外部威脅,強大的伊斯蘭世界開始敵視並且騷擾基督教世界了。

這個時候,東正教大牧首開始害怕了,後悔當初不該意氣用事,和天主教掀了桌子翻了臉。但拜占庭人不愧是羅馬人的後代,該低頭的時候就低頭,畢竟大家都是基督的信徒嗎,又不是什麼外人。於是,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會緊急向羅馬教會求救。

羅馬教皇這會兒正是意氣風發。俗話說“心情愉快好說話”,既然你低頭認慫了,我也就不難為你了,反正我現在正要找個地方顯擺一下羅馬教廷的威望呢,你這麼一請求,我也就做個順水人情,笑納了。

於是,羅馬教皇大手一揮:為了基督耶穌,為了羅馬的權力,為了銀子和女人,兵發耶路撒冷。

十字軍東征從1096年開始,到1291年結束,前後大約經歷了兩百年左右的時間,總共進行了九次。十字軍東征的發起人是羅馬天主教教皇,實際參與者是歐洲各國的國王和騎士,東征的名義是為了收復基督教的聖地——耶路撒冷。而實際上原因有三個:一是吃飽、喝足、有了閒錢之後,回去好好修一下祖墳,光宗耀祖;二是功夫練好之後,上街去找幾個人練練手,趁機打響咱這塊金字招牌,還能多收幾個徒弟;三是聽說阿拉伯人手裡有好多銀子和女人,這一趟出去還能撈幾個花的,順便再教訓一下那個倚老賣老的東正教大牧首,正好一舉三得。

而所謂十字軍,是因為士兵的身上佩戴著十字標誌。十字是基督教的標誌,而星月是伊斯蘭教的標誌,所以這場戰爭也被稱為“十字架對星月的戰爭”。

在共計九次的十字軍東征當中,只有第一次取得了成功,這也是唯一的一次。1096年開始,十萬大軍兵分四路,三年後佔領了耶路撒冷,並建立了一些歐洲式的封建小國家。

第二次是打了個一塌糊塗,德國軍隊在半道上就被突厥人打回去了,法國人也沒攻下大馬士革,灰頭土臉的回家了。

第三次影響比較大,在第一次東征之後大約一百年的時候,希特勒的偶像、那個被稱為“巴巴羅薩”的德意志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帶領德國軍隊衝進了土耳其,英、法聯軍從海路挺近巴勒斯坦,也算是聲勢浩大。沒想到“紅鬍子”渡河的時候,不小心掉進河裡給淹死了,德軍就此瓦解。英、法聯軍一直打到塞浦路斯,然後和那個有名的埃及蘇丹——薩拉丁簽了和平協議,就此打道回府,沒有到達耶路撒冷。

第四次東征最為著名,主要的執行者是法國人和意大利貴族。這幫人確實是天才,他們根本就沒去埃及,直接去了拜占庭。攻下君士坦丁堡之後,屠城三天,殺的是血流成河,鬼哭狼嚎,曾經輝煌的拜占庭帝國,就在自己的基督教兄弟們手裡毀了。

第五次進攻埃及失敗;第六次佔領了耶路撒冷,屁股還沒坐熱就又丟掉了,於是簽訂和平協議;第七次和第八次都很邪門,法王路易九世帶隊,兩次都是一出門就染上瘟疫,折騰個半死。頭一回路易被俘,花錢買了條命;第二回乾脆把小命丟在了北非。

所謂第九次東征,實際上是場救援行動,英國愛德華王子去救路易九世,人還沒到,路易就掛了,只好簽了個停戰協議,回家繼續當國王去了。1291年,最後一個據點阿卡,被埃及的馬穆魯克軍隊攻克,耶路撒冷王國滅亡,十字軍東征徹底結束。

就這樣,兩百年過去了,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但教皇卻不再是那個教皇,國王也不再是那個國王。這場歷史上最為出名的宗教戰爭,向我們充分展現了西方人的殘酷,六百年後他們在大清帝國放的那把大火,可真就不算什麼了。

據《耶路撒冷史》記載,十字軍攻破城池後,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大屠殺。這些所謂的“騎士”們為了尋找黃金,竟然把人的肚子刨開,從腸胃裡面去找;一個一個的找太費勁,乾脆把一堆屍體架起來焚燒,然後從骨灰裡去分揀出黃金。為了分贓容易,他們把黃金器物融化成金塊,然後分掉。二次大戰中,德國納粹乾的那些暴行,在十字軍東征當中都能找到影子。

在第四次東征中,他們也沒放過自己的東正教兄弟。君士坦丁堡被攻陷之後,十字軍洗劫了聖索菲亞大教堂。據歷史學家記載,原屬於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耶穌墓碑的石頭、聖母瑪利亞的乳汁、耶穌的裹屍布,以及很多位聖徒的遺骨,都被十字軍們搶劫走了。這些東西,今天還擺在西方的很多博物館裡。

這就是戰爭。不僅僅是十字軍東征,所有的戰爭都一樣,永遠都會激發人的惡,而不是善,永遠都是惡。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殘酷無情的戰爭,往往又是人類社會融合與進步的促進者。

十字軍東征實際上打開了歐洲對東方貿易的大門,使歐洲的商業、銀行和貨幣經濟發生了革命,並且促進了城市的發展,為資本主義萌芽創造了條件。十字軍東征還使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增多,像阿拉伯數字、代數、航海羅盤、火藥和棉紙等等,都是在十字軍東征時期內傳到歐洲的;阿拉伯世界眾多的圖書館,為歐洲的學者們展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那些用阿拉伯語保存了幾百年的古希臘典籍,為即將到來的歐洲文藝復興,創造了條件。

當初教皇烏爾班二世發動戰爭的時候,誰也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反正是仗打完之後,歐洲各國佔盡了便宜,但是阿拉伯人好像也沒吃什麼虧,那麼根據能量守恆定律,一定有人倒黴了。

到底是誰呢?

你猜對了,是拜占庭人。經過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摧殘,拜占庭帝國和東正教已是風光不再,難以為繼,祖上留下來的那點家產早晚也要耗光。果然,1453年,隨著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崛起,拜占庭走到了盡頭,東正教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大危機。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當年羅馬教會選擇了向西,而東正教該向哪裡去呢?就在這個時候,在遙遠的北方,一位夢想著要重現羅馬輝煌的莫斯科大公,讓東正教會看到了希望,他們做出了和羅馬教會不同的選擇——向北,去莫斯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