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畫意濃——川渝繪畫專題三(上)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畫意濃——川渝繪畫專題三(上)

自古巴蜀便是文學藝術名手雲集之地。抗戰時期,川渝以大後方的地緣優勢廣納四海俊傑成為藝術重鎮。建國後,川渝以其獨特的自然人文風光吸引了李可染等大批繪畫名手前往寫生。及至當代,川渝兩地畫家群體有著敏銳的藝術覺悟,在豐富多樣的自然風光及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質等資源的滋養下,形成了風格鮮明的藝術表達。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川渝繪畫專題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Lot 708

李瓊玖 登高圖

紙本 鏡心

49×35 cm

RMB:6,000-12,000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Lot 709

李瓊玖 高原風光

紙本 鏡心

68×45 cm

RMB:8,000-15,000

李瓊玖一生追求藝術一絲不苟,對大自然的熱愛,發自內心,一草一木總關情。除他生活熟悉瞭解的樂山外,他還數十次帶學生到峨眉山、小涼山寫生,一去就住,少則十天半月,多則數月。他畫的山水氣勢磅礴,韻味十足,熔為一爐,張馳有度,筆法精彩。他畫的花鳥以峨眉山奇花珍禽為素材,筆墨中體現了現代與古韻,塊面與線條,剛毅與柔美,深與淺的對比,融入了畫家的思想感情和表達的辨證關係,藝術感染力突顯。李瓊玖生前為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四川嘉州畫院院長。畫壇巨匠石魯稱讚其:“惜墨如金,動筆為魂”,還敬佩地說:“峨眉(指李畫的峨眉山)太高我何小也”。劉海粟評價其畫“朝氣蓬勃,新得出奇”。何海霞拜題:“蜀中靈秀,近代畫傑”盛讚李瓊玖先生。

← 按住圖片向左右滑動可瀏覽全圖 →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Lot 710

李瓊玖 九老仙府

紙本 鏡心

97×177 cm

RMB:60,000-90,000

← 按住圖片向左右滑動可瀏覽全圖 →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Lot 711

馮建吳 峨嵋勝境

紙本 鏡心

53×139 cm

RMB:100,000-150,000

馮建吳先生或取臨空俯瞰的奇偉視角,如仙人之憑虛御風,收覽大地群峰於一圖;或高遠仰望,群山高峻而巍峨;或取宏闊壯麗的境界,如月湧大江流,劍閣天下雄;他以重拙強健的書法用筆運之畫面,以筆墨自身之表現而出奇制勝,則不僅大山大水愈加崇高壯美,就連幽秀之青城峨眉,亦氣勢不凡,甚至連江水、雲霧、花卉、樹木這些柔美之象,亦因鏗鏘頓挫隸體勾勒一變而為雄強霸悍之物。不僅讓人想到其師潘天壽先生花鳥用筆“強其骨”與“一味霸悍”的主張;當然,還有色彩,建吳先生在一片重墨之中敢用濃色重彩,他的濃重硃砂在淡雅空靈的文人水墨中硬闖出又一條熱烈歡騰的全新境界。(文/林木)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Lot 712

陳子莊 山居圖

紙本 鏡心

22×29 cm

RMB:20,000-30,000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Lot 713

陳子莊 湖山清逸圖

陳子莊將中國山水畫構成從傳統的'三遠法'模式中解放出來,他的作品畫面構成的靈活多變與畫面無論大小繁簡都具有完整感的事實,證明陳子莊山水畫畫面構成的現代改造是相當成功的。中國文人畫的筆墨體系本來就寄生在書法的用筆原則之上,由於這些原則的支持,文人畫的寫意性才得以成立。但明清以來山水畫筆墨的寫意性在逐漸流失,陳子莊說他用花鳥畫法畫水山,正是將保存在花鳥畫中的書法式寫意用筆移植到山水畫中。這樣一來,傳統山水畫的皴法體系不可避免地被消解掉了,因此,陳子莊山水畫中幾乎見不到傳統山水畫最引人注目的皴法,而只是由一些書法式線條組成圖案來表現山石的體感與質感,陳子莊這樣做,在他自己只不過是不願因循舊法而別出新意,但實際上,他已經拆散了傳統繪畫的技法體系,並且證明,即使不遵循這些名目繁多的規則,一樣可以畫出中國氣派的山水畫。因此,陳子莊進而提出,中國繪畫的傳統並不存在於這些繪畫樣式之中,而應該是一種精神。也就是說,中國繪畫的傳統是人類觀照大自然、觀照生命的一種文化態度,而並非僅僅是前人用過的一些方法。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Lot 714

趙蘊玉 吹簫仕女

紙本 鏡心

64×43 cm

RMB:5,000-10,000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Lot 715

趙蘊玉 帝子乘風下翠微

紙本 鏡心

103×54 cm

RMB:5,000-10,000

趙蘊玉通詩書,精鑑賞,擅長各種畫題,又兼善青綠、重彩、水墨、白描等各種畫法,是在學識和修養上最接近於張大千的巴蜀畫家。不過,張大千出於豐沛,達於豪壯,趙蘊玉卻出於豐沛,達於文秀。他以優雅、深穩、從容不迫而精麗典雅的畫風,為20世紀中國畫壇留下了寶貴財富。趙蘊玉首先以仕女畫享有盛譽。觀其仕女畫創作,可謂諸法盡善,洋洋大觀。其中有重彩,有淡彩,有白描;有工筆密體,有逸筆疏體,亦有工寫結合、粗細參化之作。然而無論哪種風格和畫法,其作皆能神通古今,雅俗共賞。趙蘊玉近學張大千,遠學古人。從張大千那裡,他更多地學到了如何在中國人物畫傳統中尋蹤問脈,參古更化。他經由任伯年、費丹旭、改琦、餘集一路而上,溯流明清,遠追隋唐,從明代仇英、唐寅、張風、吳偉,到唐代孫位、周昉、張萱、吳道子,取法環環相扣,為學自成文脈。他又從張大千對敦煌壁畫的研習中受到啟示,以這些摹本為線索,回望六朝,相看隋唐,到敦煌壁畫獲取人物畫表現的豐富營養。通過大量學習,廣集眾善,趙蘊玉終得以脫略繩墨,實現了從師古之法到師古之心。他尤將明清仕女畫的纖麗曼妙與唐代綺羅人物畫的雍容華貴融為一體,創造了清新雅逸、婉約深致的仕女畫風格,在20世紀人物題材的中國畫創作中卓然成家。(文/吳永強)

☰☰☰

嘉德四季第52期 • 金秋拍賣會

中國書畫·瓷器·玉器·工藝品·古籍善本

【 預 展 PREVIEW 】

2018 / 9 / 16 — 9 / 18

【 拍 賣 AUCTIONS】

2018 / 9 / 19 — 9 / 21

【 展 拍 地 點 】

嘉德藝術中心

(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1號)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