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人多勢眾被嚇到?以少勝多的技巧趕緊學起來

人多勢眾被嚇到?以少勝多的技巧趕緊學起來

來源|喜馬拉雅FM昱楓格文化傳媒中心的精品課《王蒙講孔孟老莊》

老子的智慧與理念,是儒家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源頭。作為老子思想的集大成作品,《道德經》中闡釋了很多非常有見地的人生哲理,對後世的學者為人、處世、思考、境界產生深刻影響。


人多勢眾被嚇到?以少勝多的技巧趕緊學起來


老子多次提到“柔弱”,欲表明“柔弱勝剛強”的哲理。他從當時的生活中舉了大量例子來加強這一觀點的正確性,後世的一些實踐歷史也在為此佐證。

柔弱克剛,一切皆有可能

古代“堅強”的含義,既有正面也有反面。正面解釋為堅守自我原則,如孟子所言“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但堅強也說明其有不能靈活調整的一面,老子以此立點來解釋堅強的負面。

老子說“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草木活著的時候是柔弱的,枯死後幹而剛強。“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軟的,可以彎來折去,但是人死了以後,身體就僵化了,搬動不了。


人多勢眾被嚇到?以少勝多的技巧趕緊學起來


老子和他人討論過:人的嘴裡,牙是最強的,舌頭是最軟的,但是先壞的是牙,舌頭到死也基本不會壞,說明越是柔弱的東西越有力量。

他也表明“堅強者,死之徒”,堅強是死的一個原因。“以兵強則滅”,軍力太強早晚要被滅掉;“木強則折”,木頭太堅硬容易折斷,軟的怎麼折也斷不開;“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太強大反而居於劣勢了,柔弱時卻居於優勢。

這些例子初聽有些奇怪,仔細一想是這麼個道理。中國古代民間的諺語,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也驗證了這個說法。

柔弱的反敗為勝,歷史一條條來證明

老子“柔弱勝剛強”理念在後世的歷史演變中不斷賦予新定義,以弱勝強、以小勝大、以退為進、以柔克剛等各種柔弱最終打敗強者的例子,比比皆是。

劉邦和項羽楚漢之爭,開始時劉邦處於弱勢,項羽不論是個人的武功、地位、影響和軍隊都比劉邦厲害,但是劉邦在任人用計上,一點一點從弱變成了強,戰勝了強大的項羽。


人多勢眾被嚇到?以少勝多的技巧趕緊學起來


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希特勒代表的法西斯勢力,無堅不摧、無往不勝。蘇聯被他們攻打時,從邊界一直都撤到了莫斯科的城下。但是他們的強悍也帶來了問題,霸道的行徑激起了全世界對他們的反對、打擊、封鎖,各國群起而攻之,最後被擊敗。中國的革命戰爭歷程也這樣,所以以弱勝強是可以做到的。

以柔克剛,在中國文化觀念裡體現感最強是太極拳。中國人一直追求一種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的取勝方法,以此理念發明了太極拳。儘管在當下社會,太極拳的搏擊作用不實用,但它代表了一種健身、自衛,以至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方式,以一種柔韌、先讓一步的精神,去戰勝來勢洶洶的對手。


人多勢眾被嚇到?以少勝多的技巧趕緊學起來


如何能做到以柔化敵?

歷史上小人物戰勝了大人物。因為小人物沒有包袱,不以勢壓人,從底層慢慢往前發展強大,反而戰勝了高高在上、自吹自播的人。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專氣,動用全身的氣息、精神、生理功能,集中向著一個目的,使自身更柔和、更溫柔、更謙遜、更容易調整、更容易變化。這時候的狀態就像嬰兒一樣。嬰兒不做任何的防衛,反倒是無敵的。


人多勢眾被嚇到?以少勝多的技巧趕緊學起來


“載魄抱一能無離乎”,把心思和魂魄都集中在一個道上,做事永遠不離開這個道,不犯糊塗不胡來,這樣就永遠不會偏離正確的、最重要的大道。相反的,如果把自己吹得太大了,太過於逞強,反而會露出破綻被對手抓住而被摧毀。所以做一個人寧可柔一點,弱一點,而不要過於逞強。

柔不是使我們處於一種可以隨便被欺負的狀態,這是一種最聰明的保己攻敵的方法,面對某些難處理的場景,可以快速調整自己的節奏,或者避免爭端,或者很快遭到化解辦法,這裡面的大學問,需要一點點學起來的。

關於主播:

昱楓格文化傳媒中心,用聲音去溫暖身邊的你我。在靜謐的時逢裡,帶來異樣的感動和知識的力量。傳承國學文化,將先人前輩的理念賦予現代可汲取的營養。在喜馬拉雅FM平臺推出1張專輯《王蒙講孔孟老莊》,有97節聲音作品,用耳朵去傾聽古人的智慧。

關於喜馬拉雅:

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7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人多勢眾被嚇到?以少勝多的技巧趕緊學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