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導師帶徒|原來,鐵路行業裡還隱藏了這麼多老師……

今天是我國第34個教師節,全國各地正以不同形式慶祝這個特別的節日。其實除了這些擁有“教師資格證”的老師們,咱鐵路行業也有不少“老師”,他們為鐵路新人傳知識,教業務,授技能,通過“傳、幫、帶”的方式,讓新人們能夠迅速成長,併成為保障鐵路大動脈運輸暢通的一名合格員工……接下來,就為大家分享幾個小故事吧。

导师带徒|原来,铁路行业里还隐藏了这么多老师……
导师带徒|原来,铁路行业里还隐藏了这么多老师……

Happy Teacher's Day

教師節快樂

沒有您的教導,就沒有今天的我


謝琅松

每當看見線路上師傅們手把手指導新職工使用道尺的畫面,總能勾起我滿滿的回憶。

2014年8月,我來到玉林工務段,成為一名光榮的鐵路人。初來乍到,我還是一名職場“菜鳥”,是他一步步地耐心教導讓我成長。他就是我的師傅——溫燊。

“小謝,第一堂課我先教你如何正確使用道尺。”與師傅簽訂“師徒合同”後,工作上便與他形影相隨。“測量軌距時,既要看軌距值有沒有超限,還要看軌距變化率是否超標。”“在小半徑曲線作業時,要處理好軌距、水平、超高、正矢及曲線圓順之間的關係。”……作業現場,師傅不厭其煩地向我傳授線路養護維修技能。

幾個月下來,我進步飛快,終於有了一次“大顯身手”的機會。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小謝,今天你是‘主角’,我當‘配角’,好好展示你的‘絕技’。”師傅邊說邊把道尺交到我手裡。師傅半認真半開玩笑的一番話,讓我心裡瞬間忐忑不安。作為初出茅廬的新手,萬一量錯了尺寸,找錯了病害位置,師傅會不會怪罪於我?儘管如此,我還是硬著頭皮答應:“沒問題,我可以試試。”

來到作業地點,我按照師傅平時傳授的方法和步驟,先趴在鋼軌上目測病害的大致位置,然後再用道尺測量數據。不知不覺中已滿頭大汗,“小夥子,幹得不錯!”聽到師傅的一番表揚,我心裡美滋滋的,瞬間覺得涼快了許多。找到病害具體位置後,我便安排職工們開始作業。

作業完畢,我正急著走向下一個病害點時,師傅突然拉住我,眼睛直瞪著我看。我心裡咯噔一下,意識到自己肯定漏了什麼步驟,原本喜悅的臉色一下子沉了下來。“小謝,作業完成後用不用質量回檢?不回檢怎麼確認線路質量是否達標?”師傅的接連發問,讓我羞愧萬分。

去年3月,溫師傅得知我要被調到車間助勤。當他把這消息告訴我時,他比我還高興。“你到車間助勤要勤快些,趁年輕多學習業務知識,服從領導的安排,有空也要回工區看看。”師傅輕拍我的肩膀,笑呵呵地說道。

如今,我離開工區已有一年多了,每到夜深人靜時,我會不由地想起在文裡巡養工區工作時的點點滴滴。溫師傅,沒有您的教導,就沒有今天的我,您的恩情,我永生難忘。

导师带徒|原来,铁路行业里还隐藏了这么多老师……

桂林工務段賀州路橋車間職工龐世虎帶著徒弟鄧應志進行高空橋檢作業。陳光俊攝

“快”與“不快”的秘密

黃 乾

他體型微胖,個子不高,一張國字臉,看起來有些嚴肅;他走起路來步伐穩健,一雙佈滿老繭的雙手,讓人印象深刻;他工作認真細緻,平易近人;他做事快速精準,心中有數。他,就是我的師傅王先進。

雨夜,柳州機務段柳南整備場燈火通明。睡夢中的我耳畔響起備班室的廣播,“王先進機班,值乘車次21022,出發時間2點20分……”迷迷糊糊之中,我聽到一陣腳步聲。當我努力睜開雙眼時,師傅已穿好制服,背起單肩包,準備向調度室走去。他催促我抓緊時間,我迅速做好準備。

我們師徒倆一前一後快速地向整備場走去。爬上機車,師傅拿出手電筒,開始合上蓄電池閘刀。從升弓驗電、制動機實驗再到車鉤檢查,整個過程有條不紊。雨仍在下,鋼軌上到處溼漉漉的。為了防止列車在運行途中發生空轉,師傅手裡緊握著鐵榔頭下了車,仔細檢查每一個輪對的撒砂器,叮叮咚咚的敲擊聲在濛濛細雨中迴響。他時而彎腰,時而深蹲,在確保機車狀態良好後,我們駕駛列車向南寧方向馳騁而去。

快到南寧南站場時,喜歡追求速度與激情的我,想把調速手柄調到高速級位運行,感受列車飛速運行的快感。可王師傅及時阻止了我,當列車越過關鍵車站時,師傅的左手一直緊貼著閘把,彷彿每一次撂閘都要通過大腦的精密計算,每一次提手柄右手都是緩緩挪動。“駕駛列車一定要專心致志、踏踏實實,絕不能為了尋求快感而憑感覺做事。”師傅叮囑道。後來我才明白,當天我們牽引的是汽車專列,如果牽引速度過快,會使每一節車輛之間發生較大的衝動,輕則會使牽引的汽車受損,重則會造成車鉤斷裂。

此時,天邊泛出魚肚白,列車安全正點抵達目的地,師傅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原來師傅的“快”,是可以提高鐵路運輸生產的效率,避免造成列車晚點;“不快”,是要讓列車平穩運行,確保運輸安全。

导师带徒|原来,铁路行业里还隐藏了这么多老师……

百色工務段百色線路車間綜合維修三工隊班長汪伯華教導徒弟陳光看道。朱超攝

永遠的師傅

王玉強

8月1日,看著新入路職工揹著揹包、拉著皮箱走向志願者服務檯時,我不禁心生感慨,這不正是一年前的我嗎?這一年,我經歷了許多,收穫了許多,成長了許多,但我仍清晰地記得到班組第一天上班時的情景。

“玉強,腳在護木裡踩穩站好,使用扳手時要向內側發力。”來到桂林工務段永福路橋機隊上班的第一天,師傅教導我橋上作業要時刻注意安全。從此,“安全”這一詞貫穿我的工作和生活。

我的師傅名叫楊聖力,是永福路橋機隊的班長。他特別喜歡踢足球,崇拜西班牙球星勞爾,所以在班組大家都稱他“勞爾”。師傅來自山東,性格豪爽,卻有一顆細膩的心,時刻提醒我認真工作,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有一次,我們在橋上進行護木螺栓塗油作業,有一顆螺帽鬆了,螺桿有些鏽蝕,卡在護木和枕木中無法拔出,師傅便趴在步行板上用手扶著螺帽底部,喊我用大錘砸。我剛砸了一下,師傅便大聲呵斥道:“不能那麼砸,螺桿上面有絲口,砸劈了螺帽就擰不上了,而且非常容易傷手,要墊個膠墊慢慢砸。”回去的路上,師傅耐心地對我說:“玉強,作業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要多看、多問、多學。”雖然被師傅批評,但我能感受到師傅是發自內心地關心我。

前段時間,全段排查更換失效步行板。我第一次接觸這麼高強度的作業,體力有點吃不消。在將製作好的步行板抬上車時,走得有點急沒抬穩,手被步行板砸到,頓時鮮血直流。師傅看到後,趕緊拿出小藥箱一邊幫我包紮傷口,一邊對我說:“上班前剛講過,搬運笨重物體要拿穩、輕放,不要著急,和同事配合好。現在受傷了吧。”包紮後,師傅讓我在一旁休息,他幫我抬步行板。看著師傅的身影,我滿心愧疚,因為我的操之過急,一時粗心,拖了班組的後腿。那一刻,我心裡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萬分小心,時刻注意安全。

如今,我已成為一名能夠獨立上崗作業的橋隧工。非常感謝我的師傅,是他的悉心教導,讓我快速成長。這一年,師傅上班時指導我工作,下班後耐心給我講解業務知識。當師傅得知我定職考試取得滿分的好成績時,他笑得如陽光般燦爛。前幾日,得知師傅因經驗豐富,業績突出,要被調到靈川路橋機隊當工長時,我立刻給師傅打電話說:“師傅,不管您到了哪裡,永遠都是我師傅……”師傅停頓了一下說:“對,永遠……”

导师带徒|原来,铁路行业里还隐藏了这么多老师……

南寧通信段柳州傳輸車間職工韋世英向徒弟陳智講解鐵路通信組網的構成。韋聳攝

最是無情卻有情

蔡劍寶

“楊永堅,你今天的站場設備檢查作業質量不達標,考核50元。”前幾日,玉林工務段貴港線路車間橋圩巡養工區職工在黎湛線78公里至85公里處進行線路檢查時,工長李祝惠當場對職工楊永堅提出考核。

“師傅,我只是漏檢接頭螺栓,你這考核未免太重了吧。”楊永堅的嘴巴撅得老高。“你看你漏檢了多少處,考核50元算少了。”李祝惠一瞪眼,發起了脾氣。

看到師傅真動火了,楊永堅立即重新檢查。“檢查道岔時,要蹲下查看滑床板有無斷裂。”“發現彈條鬆動,必須立刻擰緊。”“重點查看……”一路上,李祝惠在徒弟耳邊不停地“嘮叨”。按照師傅的要求作業,楊永堅的工作服不一會兒就被汗水浸溼,豆大的汗珠從前額滑落。“師傅,這次我保證認真工作,您能否撤銷對我的考核?”楊永堅試探性地問。

這讓李祝惠有些為難。徒弟跟著自己已有數年,除了愛犟嘴外,其他方面都不錯,遇到急難險重任務都是衝鋒在前,可考核也是為了幫助他改正自身毛病。想到這,李祝惠一口回絕。楊永堅的眼眸頓時黯淡下來。天陰沉沉的,烏雲彷彿要壓到鋼軌面上,不一會兒,暴雨如期而至。來不及躲雨,李祝惠急忙從包裡拿出雨衣給徒弟,拉著他下道避車。這突如其來的舉動讓楊永堅一愣,繼而感到溫暖。似乎感受到徒弟的目光,李祝惠轉頭看他,“咋了,不恨我啦?”“不恨,師傅您這麼做肯定是為了我好。”楊永堅笑了。

“安全無小事,我不能因為師徒關係就對你網開一面。”看著徒弟穿上雨衣,李祝惠趁機開導,“很多事故大都因為麻痺大意引起的。你認為漏檢事小,卻和行車安全息息相關。”沒想到無情的師傅心裡裝著自己,楊永堅打心眼裡感動。“師傅,您說得對。如果我再犯錯,您繼續考核我。”

大雨依舊,師徒倆繼續前行。

导师带徒|原来,铁路行业里还隐藏了这么多老师……

柳州車務段柳州北站職工蔣炳凱給徒弟董相講解鐵路貨車構造。特約通訊員覃曉平攝

“工匠精神”傳承師徒間

李柯霖

2016年2月,我來到南寧南車輛段南寧南一場運用車間二班報到。“小李頭,這是你的新徒弟,以後多帶帶他。”副工長王恆捷對我身邊一名年輕職工說道。就這樣,“小李頭”成了我入路後的第一位師傅。

師傅名叫李錦波,是南寧南一場運用車間的一名檢車員,也是班組同事眼中的良師益友,大家都親切地稱他“小李頭”。

在檢車員這個崗位上,師傅從事的時間雖不長,卻已是班組裡的業務骨幹了。他曾被評為段先進生產工作者、段優秀共青團員、全局標準化檢車員。

“別看你師傅年齡跟你差不多,卻是業務能手,以後要多跟他學習。”工長王家顯對我說道。在跟師傅學習檢車員的半年裡,我深深地感受到師傅的功力深厚。在他的教導下,我很快熟悉了車輛配件和檢車作業流程,由一個“門外漢”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檢車員。

師傅愛鑽研,通過不斷摸索,他總結出一套實用的查找故障作業方法,2017年度查找的故障件數在一場運用車間排名第一。2018年,師傅被車間推舉參加典型故障經驗分享會,跟車間職工分享自己的作業經驗,同時還順利通過了職業技能高級工的鑑定。

在跟師傅學習的那段時間,我耳濡目染,感受到了師傅的嚴格。一天晚上,我跟師傅學習檢車作業流程。我走在師傅的前面嘗試獨立作業,在檢查一輛車的拉風條時,我用榔頭敲了一下,拉風條晃動得厲害,但因天氣炎熱,心裡想偷懶早點回去吹空調,就沒有認真確認。這時,師傅叫住了我,指著剛剛我檢查過的拉風條說:“這裡鬆動得厲害,很可能有故障,剛剛我見你不彎腰確認就要走,以後可不能這麼馬虎。”果不其然,鬆動處的拉風條被磨穿了。工作中,每當我想偷懶時,總會被師傅發現。我想,正是他堅持按標準作業,才練就了發現故障的“火眼金睛”。

從“門外漢”到“老師傅”,師傅堅持按標作業。他牢記自己的工作責任和使命,每一次都爭取把工作做得最好,我想這就是“工匠精神”,他將良好的作業習慣傳承給我。

导师带徒|原来,铁路行业里还隐藏了这么多老师……

欽州工務段欽州港線路工區班長吳相潤在教導徒弟譚露茜看施工計劃圖。 高健攝

导师带徒|原来,铁路行业里还隐藏了这么多老师……

南寧通信段南寧無線車間職工王保城與徒弟張振興探討無線通信電臺的測試方法。覃蘇振攝

是師徒,也是閨蜜

江慶圓

我的師傅名叫張雪蓮,年紀不大,卻已是柳州南站貨檢車間響噹噹的招牌車號員。作為一名入職10年的資深車號員,她是全車間業務公認的No.1;長期的崗位歷練,助她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能第一時間發現錯漏。

作為一名新職車號員,我在師傅的引領下,戰戰兢兢地走上了崗位。面對有些發怵的環境,師傅笑著說:“怕什麼,我的徒弟還能差?”聽著她俏皮風趣的鼓勵,我重拾信心,一絲不苟地按照師傅的引導,開啟了“探索”之旅。每當我有點緊張時,雪蓮師傅那雙俏皮的眼睛總會及時出現在我面前,讓我萌發了信心和力量。

跟班後不久的一天,我重新認識了師傅。師傅不光有俏皮的鼓勵,更有嚴厲的要求。我和餘婉瑩兩名新職車號員在她的訓導下,既學業務知識,更學處世之道。“一定要尊重每位老師傅,他們不光年齡大,而且技術經驗非常豐富,只要點撥幾下,你們就能少走很多彎路!”或許是感受到了我們的緊張,師傅又露出她那張俏皮的“招牌笑臉”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咱們車間這麼多老師傅,遍地都是寶,你們要抓住學習的機會!”

“一個好漢十個幫,何況你們還不是女漢子,所以一定要與外勤貨檢員協作好、配合好!”在師傅的風趣教誨下,我們很快熟悉了環境、融入了崗位。師傅成了我們無話不談的好閨蜜,工作之餘,我們常常一起逛街,一起分享皮膚保養的小秘訣,一起品嚐美食,一起暢談對車號員工作的認識。每天,師傅的“招牌笑容”讓我們如沐春風,伴生出許多溫暖和親切。不僅如此,她還經常提醒我們,“注意節奏,仔細看票,勞逸結合”,並以“工作不能懈怠,生活更要精彩”來勉勵我們,讓我們很快融入了貨檢車間這個大家庭,感受到了貨檢車間的歡樂。

這就是我的師傅,一名貨檢一線女漢子。她因“招牌笑臉”和突出的業務,成為最受新入職職工愛戴的師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