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湖北80後帥小夥留學美國,捨棄薪水豐厚工作,創業賠50萬後盈利


80後小夥吳永乾出生於湖北大冶的一個木匠世家,祖父、父親都是和雕刻打交道幾十年的老匠人。他的家鄉是湖北一個叫大箕鋪鎮的小山村。小時候在他山裡“野”慣了,和三四個小夥伴成天不著家。父母希望他能走去更大的世界,八九歲時讓他搬去了城裡。也許是因為父親以雕塑為業,不知不覺中畫畫成了他的一種習慣和精神寄託,小時的他常常臨摹各種畫作,初中開始他正式學畫,一路美術專業直至大學畢業。

他的父輩祖輩們都是傳統的工匠,爺爺那一輩是篾匠,父親是木匠和雕匠。他從小看著長輩們用各種工具把竹子木頭“變”成工具、人像、動物…。小時候每到暑假他也在家裡幫工,父親用刻刀刻出花紋的基本形態後,他開始打磨細琢,但並沒有想過要他繼承父業。

大學他的專業是動畫和油畫——他喜歡更親和、更貼近真正生活的藝術形式。畢業後他去美國舊金山攻讀碩士,學習插畫繪本方向,臨到畢業,卻發現現實與他的理想相去甚遠。當時最常見的工作就是去遊戲公司繪製UI設計或者圖標,大多數時間耗在畫遊戲裡那些不起眼的裝備和虛擬物品上,很是無聊。他試過給畫廊畫風景畫,或者給iPad的線上書畫插畫,但都不是真正向往的長久之計。然而回國後,所有的技藝他卻重新拾起。


他在網上看到國內的許多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挖掘傳統工藝,這讓他想起父輩們的手藝活兒,那些精美的傳統紋樣和工藝,他決定回國創立自己的品牌。離開美國當然有些可惜,剛剛建立起來的人脈和資源就那麼散了,而國內還是一片空白,但是他依舊決定要從零開始。吳永乾組建了3個人的創業團隊。他憑藉自己的藝術造詣和美術功底製作出一系列作品,廣受好評。但口碑上的好評,並沒有轉化為熱銷。前幾年一度虧損近50萬元,吳永乾很苦惱。

後來還是父親的一句話點醒了他,父親說,創作的作品不僅應該好看,還應該好用,只有這樣購買者才會喜歡,不能單單突出藝術性而缺失了生活,在得到父親的提醒後,他將創作放在了大家常見的餐具、茶具等日常用品,傳統窗花式樣的隔熱墊、榫卯結構的儲物盒、個性十足的戒指盒等一個個融合了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的作品從他的手中誕生。

他花了足足一年半的時間系統學習木雕工藝。最開始他力氣不夠,也不會用刀,看著並不複雜的造型卻怎麼也做不出來。但漸漸上手後,他感到一種特別的成就感,木雕作品中的每一種弧線和造型都配備有特別的刀具,每一筆都無法復原,所以製作時需十分細心和耐心。


如今,吳永乾的團隊已經12個人,店鋪積累了近10萬粉絲,作品還亮相米蘭國際手工藝術展。虧損了3年之後,吳永乾終於實現盈利,雖然還不多。“創業和雕刻一樣,需要沉下心來,耐得住寂寞。”吳永乾感慨。

曾有朋友建議他當一個純粹的設計師,其餘的事可以交給工廠生產,不過他覺得,每一位匠人在刀法雕刻上有自己的習慣和偏好、這也賦予了產品一個額外的意義,自己的工作室還是會堅持完全手工,創造出受人喜愛的小而美的作品是他的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