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重新定義“世界”:當我們在聊博弈時,我們錯過了什麼?

6月的文體領域有兩件吸引我的事件,一大一小。

大事無需贅言,4年一度的世界盃,號稱“和平年代的戰爭”“沒有硝煙的廝殺”。32個國家的足球隊匯聚在俄羅斯這片頗有戲劇色彩的土地上,為了大力神杯再度廝殺。

截至目前,衛冕冠軍德國、“絕代雙驕”梅羅所在的阿根廷和葡萄牙、老牌勁旅西班牙均已淘汰出局,更別說不曾入圍決賽圈的意大利和荷蘭。

因為冷門頻出,奇蹟屢現,全世界的球迷在跌破眼鏡的同時,也在另一項事業中找到了足夠的樂趣——競猜賽果。

一夜之間,無論是二三十年“球齡”的老球迷,還是因為帥哥入坑的偽球迷,都成為浩浩蕩蕩足彩大軍中的一員。在合法合規的足彩中,結合多方因素預測一個結果,再看看是否正中靶心贏取收益,這種博弈與推理的過程,說其樂無窮也並不為過。

也因為這種熱潮,延展出大量相關的內容:段子類,諸如“足彩反買,別墅靠海”和玩之不盡的天台梗;分析類,諸如場內外情況、歷史戰績梳理等投注指導,佔據著朋友圈的主流。

重新定义“世界”:当我们在聊博弈时,我们错过了什么?

世界盃期間,“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似乎又成為社交網絡的永恆主題。說世界盃重新定義世界,恐怕並非妄言。

相比世界盃,想說的另一件事要小太多。一部國產電影上映了。雖然有李易峰和周冬雨背書,這部電影的核心賣點仍然是博弈。在輸無可輸的極端情況下,公海上的一艘孤輪裡,剪刀石頭布這樣簡單的遊戲,如何變幻出萬般可能。

人性會如何淪落,又會如何堅挺。理智會如何崩潰,又會如何倖存。命運會如何頹圮,又會如何轉折。電影的名字叫《動物世界》,不失為一個很恰切的比方:當人成為絕境裡的困獸,人性不再可靠,理智負隅頑抗,你爭我奪的地盤都會成為動物橫行的修羅場。

從個人角度而言,我很喜歡這部由日本漫畫改編的電影。雖然縮略了原著的篇幅,添加了主角的動機,但2個多小時流暢的觀影體驗和緊湊的節奏氣氛,的確是國產電影中的翹楚。

更重要的是,《動物世界》引出了一個重要的類型電影的主題:邏輯、數理乃至運氣,當這些東西聯繫到一起,會有怎樣精彩的博弈。

重新定义“世界”:当我们在聊博弈时,我们错过了什么?

在電影史上,關於“賭”的類型電影自成一脈,譬如好萊塢式的講究的是氣勢與後續的情節推進,香港更追求在桌上的技巧(譬如出老千)與心理(譬如詐術)。而《動物世界》弱化了“術”的層面,放大了“道”的可能,給小孩都熟練掌握的剪刀石頭布遊戲,賦予了牌數、星數、資金等變量,一下子就晉身為一場定義規則、挖掘規則的“大逃殺”。而在此背後,則是更加龐大也未知的人生選擇。

乍看起來,世界盃和《動物世界》好像只有“世界”兩個字有所關聯。但從內容的角度而言,我倒覺得世界盃與《動物世界》,都揭示了一種全新的可能:受眾對於博弈的興趣和熱情,始終不曾消散。但內容創作者基於博弈的好作品,卻少之又少。

當世界杯黃金時段的廣告充斥著“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或者洗腦式的口號和重複,我很期待有人會拿球迷的博弈心理來做一番大文章。可惜,這個願望迄今沒有成真。

而在大賽期間上映的《動物世界》在上映前5天突破了3億票房,也足以證明,關於博弈的好故事,並不缺追捧者。

當我們在聊博弈的時候,我們並沒有展開討論人類智慧的極限和設局解謎的快感。我們真正在意的是,面對如此顯而易見的訴求,有大量社交網絡的互動和討論做基礎,與世界盃相關的內容生產者們,大都仍在沿襲4年前、8年前乃至更多年前的思路,專題片如是,營銷亦如是。

這種因循舊制,顯然跟不上正在被重新定義的“世界”:用戶需要的不是重複,是刺激,不是陳詞濫調,是奇思妙想,不是穩中求勝,是峰巒突起。但慣性的思維,像是一艘航行海面的巨輪,以為四平八穩,卻忽略了海底的暗流湧動。

這麼說當然不是鼓勵博彩,而是強調,人性之中自有勝負心,能通過博弈來調動人性的內容,才是真正優秀的內容之一。好內容的標準千千萬萬,有哪條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唯有一個,用尼采的話說,“人性的,太任性的”。

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問題是,世界盃期間,我們的內容創作者,是真的睡著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