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曾經滄海

曾經滄海

當年,喜歡的女同學跟他明確地說了分手之後,他很傷心。那麼刻骨銘心的戀愛都結束了,以為一輩子的情已用盡,以為這一生再也不會遇到那麼好的女孩了。他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兩句詩是在他那裡第一次知道。以當時的年紀,對與愛情有關的詩句總是記得牢。又想起有個同學“情場失意”,朋友寫信勸他,結尾用的是“天涯何處無芳草”。

勸人失戀了要想得開,都如此詩意。寥寥七字,胸懷遠方,風流灑脫,格局畢現,似乎看到海角天涯邊極目接天處遍地芳草萋萋。懵懵懂懂的年紀,只覺自己讀書太少,連這些詩都不曾知道。

《羅輯思維》的一期節目裡,羅振宇講了一個故事,讓我想到也是“曾經滄海”的一種。

有個餐飲集團的老闆非常注重後廚的清潔,他把後廚管理到“地上不能有一滴水”的程度。別人問:“吃飯的人只在乎食品乾淨不乾淨,把後廚的地面管得那麼好,有啥用?”

老闆說,用處很大,為了防止大廚被挖走。因為習慣了在乾淨環境裡工作的廚師,就算被對手用高薪挖走,很快就會忍受不了其他家的髒亂差,就回來了。

乾淨的後廚,不是一個人的習慣能決定的,是餐館管理系統在起作用。

環境會影響人,也會改變人。同事有段時間在公司負責巡店,有次私下裡她說:不管多晚回家不打掃完衛生都沒法睡覺。

用管理者的眼光審視自己的家居環境,衛生也會上一個檔次。

老羅說“這是塑造體驗的作用,體驗這東西一旦上去了,就不容易下得來了。”元稹說“曾經滄海難為水”。

楊瀾在《憑海臨風》中寫過她小時的經歷。她三四歲時寄居在上海外婆家,年青的舅舅常在領了工資的週末帶她去最高等的紅屋子餐廳吃西餐,去淮海路照相,去看最新潮的電影。長輩責備他為個小孩子亂花錢,舅舅說,女孩子就要見世面,不然未來一塊蛋糕就把她哄走了。

很多人說“女孩要富養”、“見世面有多重要”,常拿楊瀾的這段文字來作論據。我以為,這也是“曾經滄海難為水”的一種。

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曾經滄海”的經驗、體驗會在身體上、心理上留下印記,內化為性格特質的一部分。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經歷越多,見識越廣,內心越豐富,越不會思想固化。

前段時間我寫了篇文章,關於世界盃期間日本球迷賽後撿垃圾的事,有讀者留言:我就不信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亮!

那篇文章從頭至尾也沒寫過一句“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亮”啊……對這種評論,“我竟無言以對”。又猜測對方的年紀應該不小了,不然不會知道這句上世紀70年代的流行語;又想,他大概“連世界都沒觀過”,有這樣的世界觀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樣一想,就通了。

對了。以為“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朋友,後來在正當年時找了新的女友,結了婚生了子。時隔20多年了,一起吃飯,看他伉儷情深的樣子。不禁莞爾。

又覺得那些以為“曾經滄海”的事,放在人的一生中,時間的長河裡,更應該“風物長宜放眼量”。

曾经沧海

最新文章

長按下圖二維碼可關注“丁是丁”

歡迎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