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吃夠了“黃色”的苦,也種下了“綠色”的幸福

走進甘肅定西市通渭縣榜羅鎮張川村許堡社,鬱鬱蔥蔥的林海把村子兩面的溝坡染得像披上了翠綠色的衣裝。走進林海,不僅可以看到長勢良好的雲杉、龍柏、黑松等常青樹,還能見到棕櫚、芒果、海棠等南方樹種。

50年前,這裡可是另一番景象,是地地道道的幹山苦嶺。在許志強、許志剛孿生兄弟的記憶裡,當時迫於人口壓力,村民除了砍樹蓋房外還退林種田。山上光禿禿,村莊荒涼蕭瑟,周圍崖邊不斷塌陷,溝裡的窟窿越衝越大,一下大雨,山水就卷著泥土湧進院子。

“剛強”兄弟下定決心栽樹,把這片幹山苦嶺變成四季常青的美麗家園。吃夠了“黃色”的苦,也種下了“綠色”的幸福,他們每天凌晨5點起床,喝口茶就忙活栽樹,一直到很晚才回家。大多數時候,餓了就啃口饃饃,渴了就喝涼水。

種樹之初,沒有樹苗,他倆就挑著擔子步行到武山、隴西等地去買。因為水土流失嚴重,前一天剛剛種好樹苗,一場大雨後,樹基就塌了。當地地勢陡峭,經常要在崖邊栽樹,甚至還要用繩子吊著爬到半崖上栽樹,稍有不慎,就有墜崖的危險。許志強指著崖邊的一排松樹說,“我們經常是一個人腰裡拴著繩子挖坑種樹,另一個人在上面拉著。”

眼看著小樹一天天長大,可是天牛病的疾病卻蔓延開來,使已經長大的新疆楊大面積枯死,十年的心血打了水漂。面對家人的抱怨,兄弟倆沒有放棄,決然挖掉枯樹,從頭再來。“上山挖樹坑、背樹苗、挑水澆樹,這些活基本上都靠肩扛手挖,複雜得很。”許志強說他倆種的樹多在兩山之間的崖邊,土壤多為鹽鹼地,草木都很難生長,更別說是樹了。為了保證樹能成活,兄弟倆不得不從山下挑水澆灌。直到前些年通了電,做了蓄水池,澆水問題才徹底解決。

兄弟倆平常以種地為生,也沒什麼錢,為了湊錢買苗木,什麼辦法都想了。“剛包產到戶那會最辛苦,我想擴大栽種面積,可錢不夠。那時的樹苗一根要賣3元錢,相當於10斤面的價格。”許志強的妻子陳轉榮記得,有一年家裡的馬生了小馬駒,總共賣了700元,沒想到許志強竟瞞著她,把這些錢全買成了樹苗,那時候700元差不多是全家一年的生活費。“有一段時間,為了瞞著家人,就採取‘聲東擊西’的辦法,哥哥買了樹苗,放在弟弟家,弟弟買了樹苗,放在哥哥家……”

“剛強”兄弟倆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他們用50年的蒼茫歲月換來了美麗家園,兄弟倆先後被評選為全國綠色小康戶、定西市首屆勞動模範、定西市第四屆敬業奉獻道德模範,榮登中國好人榜,摘得CCTV2016年度三農人物殊榮。

“剛強”雖不是科班出身,但卻痴迷根雕藝術。他們白天種樹,晚上做根雕,雕出的百鳥朝鳳、孔雀開屏、丹鳳朝陽、水滸人物個個造型奇特栩栩如生,簡單而純粹的生活散發著藝術美。

吃够了“黄色”的苦,也种下了“绿色”的幸福
吃够了“黄色”的苦,也种下了“绿色”的幸福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