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土木堡之變中明朝皇帝被俘虜,為什麼還能活命?

第一軍情


土木堡之變後,景泰皇帝朱祁鈺把也先太師玩的團團轉。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十六日,明英宗朱祁鎮率20萬大軍,御駕親征蒙古瓦剌也先。此時,大明立國已80年,處於仁宣之治之後,國力尚強,但是已經不復當年勇,國內小規模叛亂和盜賊不斷,北邊的蒙古族常常沿著長城一線南下侵擾,搶掠財物。

明英宗已經22歲了,能幹的太皇太后已經去世,輔導政務的“三楊”也已經老去。於是,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唆使下,不顧大臣們的反對,堅決要求御駕親征。但是,由於準備不足,謀劃不周,部隊承平日久,訓練不夠,指揮錯亂等因素,明英宗的20萬大軍,明軍8月中旬在北京西北200餘里的土木堡(現張家口境內)被也先的5萬騎兵消滅,跟去的五部尚書(禮部尚書沒去)和其他重要大臣,或是被殺或被俘虜,消息傳到北京,朝野驚慌失措。

英宗出征前,命令自己唯一的親弟弟郕王朱祁鈺率百官居守北京,但不是監國。朱祁鈺此時已經21歲了,還留在北京,沒有安排外出就藩。以上兩件事,足見英宗對這個弟弟的喜愛。

此時,北京城只有殘兵十萬,精銳都死在了土木堡,面對也先的大軍,朝廷就遷都還是守城展開了討論,後來孫太后和朱祁鈺召開會議研究,多數人主張遷都,但是兵部左侍郎(兵部主持工作的第一副部長)于謙等主張守衛北京,不能重蹈宋朝的覆轍,並向朱祁鈺提出要求,誰再說遷都就要砍誰的腦袋。

為了應對皇位空缺的危機,于謙等人主張擁立朱祁鈺為皇帝,因為英宗的長子朱見深這時才兩歲,太小了,雖然已經被孫太后先立為太子,但不適合當皇帝處置危局。孫太后是英宗的親孃,不是朱祁鈺的親孃,但突發重大變故,只好同意由成年的朱祁鈺登基做皇帝,統一處置危局。朱祁鈺於九月初七登基,是為景泰帝,英宗朱祁鎮變成太上皇。

明朝開始從各地調兵譴將,在土木堡之變發生不久,就調集了22萬大軍守衛北京,甚至將守衛昌平皇陵的兵馬都調去守邊關。並破天荒地詔令皇室親王領兵北上救援,這是明朝唯一一次詔令親王領兵勤王,明末唐王朱聿鍵自行率1000多人到北京勤王,中途被趕回,唐王本人被崇禎帝關進皇家監獄。同時,朝廷對長城沿線加強部署,封在甘肅平涼的慶王子孫一個個嚇得要求內遷,但朱祁鈺不允許。

當然,不能饒了罪魁禍首太監王振,王振在土木堡已被明朝將領殺死,但王振的黨羽和家人不可饒恕。王振的幾個黨羽在北京被大臣當街打死,王振的本宗不論大小全部被處死,親戚和女人發配到王公貴族家當奴隸。

朱祁鈺和于謙等人採取的就是嚴防死守的辦法,並沒有主動出擊。也先擁著英宗到明軍的各個關口叫門,希望明軍看在太上皇的面子上給點吃的喝的,給點茶葉,但朱祁鈺嚴令各邊關,不得開門,否則重處。也先沒有撈到任何好處。

也先沒有辦法,只好派出使者到北京談判,朱祁鈺對使者相當客氣,安排大將石亨陪吃陪喝,臨走了還要備一些財物給他們帶回去。後來翰林院一個叫吳節的官員上疏朱祁鈺,勸告皇帝不要過分優待使者,我朝不是宋朝,國力這麼強大,有什麼好怕的?今後也先的使者來了,給點財物就好了,千萬不要安排石亨這樣的大人物陪酒,有失天朝威嚴。

談來談去沒有結果,也先那邊先沉不住氣,十月初,也先率部掠過大同,奪下紫荊關,兵分兩路殺到北京城下,但是情況不妙,朱祁鈺和于謙做了充分準備,22萬大軍列陣以待,城上槍炮林立,根本不敢上前交戰,後來也先和明軍在北京城外小規模接觸,也先沒佔到便宜,就撤軍了。

也先橫豎沒有撈到好處,就派出使者告訴朱祁鈺,說要送英宗回來,但是英宗回來要當皇帝。這個問題難不住朱祁鈺,朱祁鈺就告訴也先,太上皇之尊怎麼能屈居當皇上,太上皇比皇上大,不能以尊就卑。

也先被這個愣頭愣腦的朱祁鈺搞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但是,這個時候也先看清了明朝的實力,從北京回來後,開始對明英宗行君臣禮,將明英宗當成自己的皇帝,真是造物弄人,當初派20萬大軍攻打你的時候,你不將我當成自己的皇帝,被你俘虜了,你卻將我當成自家皇帝,真是不打不相識,造化弄人。

英宗很想回到北京,北京有他的疼愛的兒子、有他慈祥的母親、有他心愛的女人,看到弟弟朱祁鈺還不迎接自己回去,實在憋不住了,於十月初八派使者告訴弟弟朱祁鈺,說只要多給也先一些金錢財務,也先就可以放我回來,朱祁鈺覺得不妥,於是不答應。

也先知道,再這樣下去是不行的,庫存的茶葉快沒有了,明朝的茶葉是蒙古人救命的物資,沒有別的都好說,沒有茶葉會死人的,急需要明朝的茶葉,如果不送英宗回去,茶葉遙遙無期,這不是辦法。於是,也先告訴朱祁鈺,同意你的要求,放你哥哥回來當太上皇,皇帝還是你朱祁鈺來做,我們將安排大部隊歡送你哥哥回北京,畢竟是太上皇,場面要大一點,儀式要隆重一一點。

朱祁鈺一聽安排大部隊送哥哥回來,覺得很不妥,就回話給也先,勞師動眾可不太好,那麼多人,擦槍走火了怎麼辦,你們只要安排十幾個人送我哥哥回來就好了,我也派十幾個人去邊界接,大家都簡單一點,又不是娶媳婦,沒有必要那麼大場面。

也先被這個嘰嘰歪歪的朱祁鈺氣得差點吐血,但是沒有辦法,茶葉要緊,終於在英宗被俘虜一年後的景泰元年(1550年)八月,將英宗送回了北京,也先和明朝重修舊好,恢復朝貢關係,也先的茶葉又有了保障,從此也先老實了好幾年。

景泰六年(1555年),阿剌知院攻打也先,也先被暗殺身亡,後來韃靼部的孛來又殺了阿剌知院,擄走了也先的母親和妻子,都說報應,沒想到這麼快。也先死後,瓦剌逐漸衰微,大明北邊稍微安寧了一段。但是,哥哥回來,朱祁鈺的日子可就不安寧了。





坐看東南了


朱祁鎮在亂軍中生還,並最終“衣錦還鄉”,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亂軍之中,凹造型擺pose(席地而坐,閉目不語,俗稱裝B),讓敵方士兵感覺到這是一個有身份的男人,不能隨便砍了頭回去領賞

第二階段是也先帳中,耍酷裝逼玩冷漠(汝何人?也先乎?伯顏帖木兒乎?),讓韃靼首領也先十分震撼,然後盤算著這個皇帝能帶來多少利益,並決定不殺掉他

第三階段是敵國陣營中,左右逢源、溫潤如玉(跟敵人相處的非常nice),讓韃靼上下都非常喜歡他,並且有不少人為其說情,意欲將其送回

不得不說,朱祁鎮的個人魅力,真是百年難得一遇的,那麼我們來看看他的返鄉之路,到底充滿了怎樣的傳奇色彩!


土木之戰——文臣武將死傷無數,朱祁鎮卻毫髮無損!

王振的確是個有理想、有夢想的太監,不同於其他同仁一心想著爭權奪利,他心裡有一個宏大的理想——橫刀立馬、建立不世功勳!

然後,他就忽悠自己的老大御駕親征,別說朱祁鎮還真就是政治白痴,不僅覺得很靠譜,還把指揮權交給了這個堪稱是軍事白痴的死太監

結果我們都知道了,此一役明朝精銳部隊損失殆盡,隨同官員均戰死沙場(說句不好聽的話,是被人像砍瓜切菜一般收拾了),光尚書級別的,就死了有五個,更別說其他文臣武將了

可就是這麼一場死亡率極高的戰爭,朱祁鎮竟然奇蹟般的活了下來!

當時,已經崩潰的明朝軍隊被人隨意屠殺,驚恐的王振也被早已憤怒不已的武將先行斬首,也算是功德圓滿領盒飯了

可是朱祁鎮呢?這可是大明的皇帝啊!此時,朱祁鎮表現的很淡定,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裳,扶了扶被左右撞歪的帽子,安靜的坐了下來,彷彿周圍的一切與自己無關

很快,殺奔而來的瓦剌士兵,準備一刀砍死他,畢竟砍其他人還得攆著殺,這個現成的砍了正好回去領賞(古代殺敵求賞,以人頭為準)。可很快他就改變了這個想法,因為他覺得面前這個人,應該是個大人物,如果獻給領導,豈不是......

於是,朱祁鎮在亂軍之中活了下來,但是其他文臣武將,可就這麼好的待遇了

朱祁鎮之所以沒死,是因為他有巨大的利用價值

小兵帶著朱祁鎮到一個將軍營帳中請賞,這個將軍很傲慢,知道自己面前的這個人應該是個大官,但是無論多大的官,不都成了自己的俘虜了麼?

本著這樣的想法,這個將軍十分傲慢的問朱祁鎮:“你丫的,是幹啥的?當啥官?有啥可以給爺進獻的!你們大明不是很有錢麼!”

面對傲慢無禮的將領,朱祁鎮很是淡定,從牙縫裡擠出了一句話:“你算什麼?叫你的主子來吧(也先)”

裝逼成功的朱祁鎮見到了瓦剌太師也先,隨後經過一番交談,也先知道,眼前這個人就是大明天子!

而朱祁鎮的人頭在也先看來,就是一顆金燦燦的豬頭!(這得多少贖金才能...)

然後就是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朱祁鎮被也先“恭敬”的請到邊關,試圖以皇帝的名義要求邊關守將將城門打開

可是,任憑朱祁鎮叫破了喉嚨,守將就是不為所動,還說什麼:“奉長官之命,不可隨意開門”無奈的朱祁鎮只好問他長官在哪,出來聊聊啊~

可是守將的回答,徹底讓朱祁鎮無奈了“我們長官去出差了,什麼時間回來不知道,你還是早點回去吧!”

氣急敗壞的也先,發誓要和明朝死磕一波,只是很無奈遇到了于謙這號人物,轟轟烈烈的京城保衛戰以明朝的勝利告終,瓦剌灰溜溜的退兵

朱祁鎮呢,自然也被帶走

變成狗不理的朱祁鎮,只能靠自己

也先很憤怒,“你大明朝的皇帝,說不要就不要了嗎!(我贖金還沒收夠呢!!!)”

誠然,也先一開始不殺朱祁鎮,的確有企圖。他想著,憑藉這麼一號人物,就算是不能騙開守將的城門,至少可以勒索一筆,這可是長期飯票啊

可惜,明朝不是傻子,在於謙的主導下,皇弟朱祁鈺搖身一變成為新皇帝,朱祁鎮從皇帝搖身一變成為太上皇,除了皇后一開始給也先送了一筆金銀珠寶外,瓦剌再也沒有從明朝這撈到什麼好處

也先憤怒了!長期飯票變成了一張廢票,還玩什麼?“老子殺了你!”

由於夢想破滅(撈錢),也先準備殺掉朱祁鎮,別說,朱祁鎮的人緣真不是蓋的,他跟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關係非常好,在他的遊說下,也先還是想殺掉朱祁鎮

似乎是老天也不想朱祁鎮就這麼領盒飯離場,於是安排了一個突發事件給也先,一天晚上,也先的戰馬被雷給劈死了,比較迷信的也先同志不是很開心,加上弟弟的勸說,他沒有殺掉朱祁鎮,而是交給弟弟看管

很快,朱祁鎮左右逢源,不僅和也先的弟弟打的火熱,還和其他瓦剌官員相處的非常好,每次聚會都帶著他,並且幫著他說好話

看樣子,朱祁鎮的小日子過得還是蠻滋潤的,但是畢竟不是自己家,天天吃牛羊肉也是會膩的,朱祁鎮想回家了

說巧不巧,已經成為皇帝的朱祁鈺不想哥哥回來,所以十分不重視也先提出的友好訪問活動,派了幾個閒雜人等就去了

結果,偏偏有個叫楊善的人,為明英宗的勝利歸來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雖然此人並不知名,但是我們應該學習他的能力——空手套白狼,不,空手套皇帝!

加上朱祁鎮的好人緣,經不住勸說的也先放走了朱祁鎮,而後朱祁鎮經歷了八年太上皇的生活(軟禁),完成奪門之變,重新登基成為皇帝

總的來說,朱祁鎮還是有水平的,如果不是亂軍之中穩如泰山,面對瓦剌毫不畏懼,或許他根本撐不到楊善前來營救

但是,歸根結底,如若沒有于謙,朱祁鎮縱然是三頭六臂,也回不來的!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有些俘虜,活的比死的更有價值。

土木堡之變中被俘虜的明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就是這樣。



打個比方,一夥劫匪綁架了一個富豪的兒子,他們是直接撕票呢?還是勒索錢財呢?

如果沒有深仇大恨的話,綁匪應該一直囚禁這個富家公子,缺錢花了就勒索一些錢,就是不放人,也不撕票。

朱祁鎮就是這樣一種處境,瓦剌首領也先想的就是如何利用這個皇帝俘虜取得更大的利益。

要贖金是次要的,我也先剛打敗了你的大軍,只要打進中原,說不定這個天下都是我的了。



而在當時,瓦剌想要打到北京去,必經之路便是郭登鎮守的大同和楊洪鎮守的宣府。

朱祁鎮現在可不能死,他得為也先叫開這兩座城門。

到了大同,朱祁鎮被逼迫向大同守將郭登下達開門的命令,這是一道送命題啊。開呢,把瓦剌放過去就是引狼入室,可是不來呢,誰知道這個皇帝俘虜朱祁鎮會不會被放回去,會不會記恨自己,會不會找自己的麻煩。



面對朱祁鎮的叫門,郭登是這樣做的:“臣奉命守城,除此之外什麼都不知道。”

裝傻是吧,朱祁鎮又被帶到了宣府,楊洪的做法更絕。

白天叫門的時候只當沒有聽到,等到晚上叫門的時候,守門的士兵就回復:“按規矩,晚上不能開城門。”

那就找你的長官來吧,來個能管事的。

對不起,我們長官出差了。(好一句應付的辭令,古今通用)

也先看到叫不開門,只能退而求其次,去明朝要點贖金也行啊。(朱祁鎮先生這點面子總該有吧。)

勒索的書信已經發出,可是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有人來送贖金,一打聽明朝已經換了一個皇帝。



這下子朱祁鎮這張長期飯票也變成了廢票了。但是朱祁鎮交朋友的能力很強,也先的弟弟慢慢地成為了朱祁鎮的朋友,這讓也先很是不滿。

在也先率大軍進攻北京失敗後,怎麼看朱祁鎮都不爽,對朱祁鎮起了殺心。就在他準備動手的時候,在一天夜裡,天降雷雨,居然把也先的馬給劈死了,這下也先也不敢動朱祁鎮了。



從此,朱祁鎮變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人,最後被也先放回去了。

綜上,朱祁鎮在被俘後沒有被殺是因為也先覺得朱祁鎮還有利用價值。當朱祁鎮失去利用價值後,沒想到和也先的弟弟成了朋友。最後在也先準備動手殺掉朱祁鎮的時候,居然出現超自然現象,因此朱祁鎮抱住了姓名。


林杭之


土木堡之變從軍事上來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敗,從戰場發展上也可以說虎頭蛇尾的一場作戰,最終以數十萬將士的性命為明英宗埋了單。

首先這個事情還要從瓦剌蒙古的朝貢說起,最開始瓦剌蒙古的朝貢使臣也只有三五十人,但因為明朝的賞賜較多,後來竟然慢慢增加到了三兩千人來明朝打秋風。

王振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也大罵瓦剌蒙古不識抬舉,居然敲詐大明朝廷,他也告知禮部,就按照普通的來,但瓦剌蒙古也賄賂了禮部的官員,在皇室不知情的情況下,禮部就將公主許配給了瓦剌蒙古。

於是王振也明確的告訴不會嫁公主,瓦剌蒙古感覺大失顏面,開始分三路入侵大明。

數十年過去,當時明太祖明成祖的那一批將士老的老死的死,戰鬥力大不如前於是瓦剌軍隊一路大破。

消息傳回京師,按道理來說應該是京師震動,但王振卻看到了這是一個提升自己威望的好機會。

於是走入了大內,開始攛掇明英宗出征,此時的明英宗滿腦子都是祖宗,想要像太祖成祖那般領軍打仗。

於是被王振攛掇成功的明英宗開始了屬於他的英明指揮,他想著大不了拼消耗,唐唐大明難道還打不過一個小小的瓦剌蒙古?

於是在短短几天內就很快召集力量五十萬兵馬,這五十萬人中有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有各種各樣的人,就是職業軍人極少。

於是在王振的胡亂指揮下,碰上會一點點戰術的瓦剌軍隊,這些臨時召集而來的軍隊一鬨而散,士氣一下子就沒有了。

失去了士氣的軍隊不再是軍隊,而是會動的戰功,這數十萬人就被瓦剌騎兵追著驅趕,連皇帝都被俘虜了過去,最終全軍覆沒。

可是皇帝對於瓦剌來說就更加的重要了,相當於是一個重要的人質與戰利品,隨時都可以與明朝皇室談條件,如果直接擊殺,也會讓下一任明朝皇帝有充足的理由發兵瓦剌滅國!


娛樂吃瓜主


土木堡之變,當時的蒙古後裔也先遠沒有幾百年前大金帝國君主的雄才大略!


也先不想滅了大明統一中國,他也沒有這個能力,他只想在戰爭獲利,以來滿足蒙古日益匱乏的物質需要!

在俘虜了明英宗後,也先根本沒有想過殺他,而是想利用他獲取最大的利益,但是大明那邊又立了新的皇帝,這個時候也先又一計上心頭,我既然現在不能獲得利益,就把老皇帝放回去,讓你們爭權,這樣我們就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咯!

所以,一切因素都決定了明英宗不會被殺!!


風雨奕生局


因為奇貨可居啊!

第一,入關通行證

朱祁鎮可是堂堂大明帝國的天子,是無價之寶。如無意外,也先可以挾持朱祁鎮,率領瓦剌大軍長驅直入大明境內,甚至還可能一舉拿下北京城。


不過大明出了個于謙,擁立朱祁鈺,尊朱祁鎮為太上皇,穩住了大明軍民的心,還在北京城大敗也先。

第二,談判籌碼

朱祁鎮不管是皇帝還是太上皇,那沒關係,反正大明不能忍受自己的皇帝在外族人手上。因此,為了救回朱祁鎮,明朝當局肯定要像也先讓步,給他開出有利的條件。


第三,擾亂大明的武器

條件談不攏也沒關係,朱祁鎮還可以在也先那多待些時日,反正養他有不用多少投入,餓不死就好了。

等到明朝政局穩定後,把他放回去,就可以達到擾亂明朝的目的。而事實上也的確達到了,後來明朝就發生了奪門之變。


除了這些好處,也先還有不能殺朱祁鎮的理由,那就是:大明國力比自己強。

朱祁鎮和五代十國時那些亡國君不同,也和宋徽宗父子不同。那是的明朝國力還是相當強大的,如果也先殺了朱祁鎮,只會徹底激怒漢人。到時候大明不僅上下一心,更加團結,還極大的激發了明軍復仇的戰鬥意志。到那時候等待他也先的恐怕不僅是亡國,還有可能滅族!


所以,朱祁鎮是不能殺,不但不能殺,還得保護好。因為他要是死在瓦剌手裡,也會遭到大明的毀滅性報復……


這些歷史要讀


因為他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這個不是搞笑,我是認真的。

如果明朝當時被蒙古人滅亡,而蒙古人入主中原的話,明英宗可能就活不長,或者要被虐待了。

舉個例子,比如當年五胡亂華,匈奴人入主中原後,先後抓獲了晉朝的兩個皇帝。雖然一開始匈奴人好好對待了兩個皇帝,但當時匈奴人在中原建立的政權並不穩定,百姓還是傾向於晉朝,如果留著這兩個皇帝,那麼日後可能會產生更多事端,於是匈奴人就把他們殺了。

這是政權不很穩固的情況。稍微穩固一點的就看金朝,當時入主中原抓獲了徽欽二宗,則是把他們扔到東北的五國城去關押起來,他們的生活質量當然比當皇帝要差遠了,他們的寵妃和女兒被搶去做金朝貴族的小妾,金朝貴族還不時給他們戴頂綠帽子,等到金海陵王篡奪皇位,更是打算在眾人面前整死宋欽宗和遼天祚帝。遼天祚帝還有點本事和骨氣,死前搶了匹馬殺了幾個追兵才死,宋欽宗則是手無縛雞之力,直接被亂馬踏死了。

所以明英宗的好運在於當時明朝還沒有滅亡,他的弟弟景泰帝在亂中繼位,和于謙等朝臣穩定住了局勢。如果明朝滅亡了,他的命運不會好過宋欽宗。

而如果明朝沒有滅亡,就像歷史上那樣另立君主,明英宗在蒙古人手中的價值就只是一張肉票,只能拿他來換些錢,把他殺了,就得不償失了。這也就是歷史後來的發展,明英宗換了點錢被放了回來。

可以說正是景泰帝和于謙等人在北京城下的拼死一戰保住了明英宗的小命,後來明英宗復辟清算景泰帝和于謙那就是厚顏無恥,忘恩負義了。


貓圖怪談


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虜,卻沒有被殺害,大家一定都會覺得很有意思。

其實明英宗雖然不英明,卻天生自帶一個光環,那就是很能說服人。蒙古大軍的大首領雖然也有殺了他的想法,但是二首領卻成功被明英宗說服了,反過來刻意保護了明英宗。

然後把,蒙古大首領作為一位有想法的首領,也想要光復當年大元朝的興盛,於是被忽悠著留下了英宗的性命,而且好吃好喝的伺候著,企圖用這張“通行證”打開明朝邊關的大門。

後來在於謙等人力主之下,明英宗的弟弟登基為皇帝,明英宗這張牌失效了。還好大明的很多臣子們心心念念著他,雖然皇帝老大不願意接回自己的哥哥,卻在臣子們的巧妙設計下將明英宗結了回來。

關鍵還在於明朝當時邊關(主要是山西北部邊關)守將不是那種書呆子,知道了消息不但不給開城門,還給予蒙古軍隊以迎頭痛擊。而首都北京城在於謙等人組織下成功給予蒙古部隊以消滅性打擊,為明英宗的迴歸創造了條件。


阿慶還是阿慶


土木堡之變,是明英宗朱祁鎮一輩子的陰影。朱祁鎮有個廟號“英”字,不知道是不是反話,他“英”在何處?朱祁鎮寵信大太監王振,王振本來是一個識字的,聽過《三寶太監平妖記》,對他的老前輩鄭和崇拜的是五體投地。有人對王振說,您現在可以呼風喚雨,權勢已經達到頂天了,但是還沒有建功立業,不如去搞一個軍功,好和鄭和一樣的百世流芳。王振聽了就記下來,攛掇皇帝朱傻蛋去打蒙古瓦刺。朱傻蛋不聽百官勸阻,帶著王壞蛋和幾十萬大軍上了路。一路上風雨交加,磕磕碰碰,大軍到了邊境,士氣早就沒有了。瓦刺人一看,送人頭的來了,藉著大霧,來了一個幾萬騎兵大沖鋒,把朱傻蛋的軍隊分割開來,狠狠的屠殺了一場。王振被義憤的明軍將領一錘子擊斃,領了便當就退場了。而可憐的朱傻蛋,被蒙古人俘虜了。

蒙古人抓到朱傻蛋,瓦刺人首領可是高興的不得了。本來人家家裡窮得要當褲子,和大明帝國作對,無非就是想弄幾塊錢花花,現在抓到了世界首富朱傻蛋,還不得好好的勒索一番?瓦刺首領正在幻想著敲詐大明一筆錢,先還了房貸,再買幾艘豪華遊艇去地中海看看美人魚,還沒有想好,那邊大明帝國的新君已經登基了。原來,明朝官員得知皇帝被俘虜了,亂成了一團,大臣于謙說:我們大傢伙靜靜,為了不被蒙古人要挾,我們還是先讓朱祁鈺上位,至於朱傻蛋,還是先讓他在外面喝幾天小米粥,諒他們也不敢把朱傻蛋怎麼樣。就這樣,于謙此計穩住了明朝群龍無首的國內局面,也讓瓦刺的陰謀計劃瞬間落空。瓦刺首領氣急敗壞,這個朱傻蛋已經毫無價值了,留在這裡每天還要供應幾個雞蛋,殺了也沒有必要,反而會徹底得罪大明,畢竟以後還要做生意的。瓦刺首領想了又想,既然如此,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把朱傻蛋放了吧。


懷疑探索者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為瓦剌太師也先俘虜,但最後還是活著回到了大明。我覺得這個問題的原因還是在於現實的考慮。

一、明成祖朱棣的五徵蒙古,使的蒙古四分五裂,讓草原部落勢力對於大明王朝的畏懼達到了頂峰。而土木堡之變距離朱棣徵蒙古過去的時間未久,只有二十五的時間,蒙古各部對於大明的畏懼仍在,對於俘虜的明英宗不敢進行過分的對待。

二、大明實力尤盛。土木堡之變前,大明經過仁宣之治,以及正統十來年的發展,大明實力正處於明王朝統治的頂峰時期。而蒙古瓦剌並沒有全面對抗的實力,所以對於明英宗只好以禮相待。

三、明英宗畢竟是大明的皇帝,雖然在明代宗繼位後被尊為太上皇,所以瓦剌在明英宗的待遇上必須相當謹慎。如果當時把明英宗直接殺了,那麼對於大明來說,太上皇被殺,對於朝廷是極大的恥辱,與蒙古瓦剌的仇恨加劇,大明朝廷必然萬眾一心要討伐瓦剌。

四、瓦剌入侵中原的目的在於求財,希望在入侵中能夠獲得財物收穫,不管是搶劫也好,威脅談判也好。所以也先對於俘虜明英宗的作用也是在於開關,取財,而且在塞外的時候也要求大明提供贖金。

五、對於不殺明英宗,還放回的目的,或許也有一些陽謀在裡邊。就是對於前任皇帝與現任皇帝之間的矛盾,創造條件讓它產生,發展,然後發酵,變亂,從而削弱大明實力。而放回英宗就是好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