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最受寵的香氛蠟燭是這樣練成的!

最受寵的香氛蠟燭是這樣練成的!

最受寵的香氛蠟燭是這樣練成的!
最受寵的香氛蠟燭是這樣練成的!最受寵的香氛蠟燭是這樣練成的!

Fabienne Mauny,法國diptyque常務董事,來自法國最南部,天生熱愛自然與藝術,擁有深厚的奢侈品牌從業經驗。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先後為法國Yves Saint Laurent聖羅蘭香水化妝品部門和時裝部門工作。自2007年加入diptyque之後,她一直堅持以小團隊且極具創意性和藝術化的方式來推進品牌發展。

法比耶納·莫妮(Fabienne Mauny)穿著簡潔合體的煙管褲和帶點兒男孩子氣的繫帶皮鞋朝我們走過來,漂亮的金色短髮下面有張相當生動的臉,又俏皮,又敏感。她瘦削小巧的身材在穿過周遭那些大型而絢爛的古老瓷板畫時反有種相得益彰的生命力。雖然事前對diptyque總部辦公室作過多次想象,但此刻,我們站在這個“藏”身於巴黎市中心的一座歷史建築內的空間中,眼前場景卻如同某種“暗物質”,內裡絢爛無比,外表緘默示人。“我們很幸運能在這樣可遇不可求的環境中工作”,Fabienne用手指拂過環繞她的這些精妙的瓷板畫,她沒有觸到它們,因為這些由藝術家Edmond Lachenal和Théodore Deck創作於19世紀的大型藝術品已然成為法國文化部登記在冊的保護對象,而就在我們背後“俯瞰”來者的傲嬌孔雀壁畫是曾顛倒眾生的女明星Sarah Bernhardt的浴室裝飾牆。靠窗的過廊則把這份豐饒的藝術性加以延伸,那裡是團隊成員從世界各地帶回來的穿越時空的美麗物件,有中國的定窯白瓷、爪哇的木雕、非洲的面具……被這些美之物環繞的每一天,靈感的流淌都是自然而然的。“所以為diptyque這樣的品牌工作,你很難真正從中抽離,職場生活和文化生活在這裡是高度融匯的。”Fabienne所說的也正是被她視為“法式生活藝術”的最大幸福——將很多事物結合起來,去享受單獨的每一天,去享受每一天中的不同時刻,“對法國人來說,總是有不盡的對生活的渴望,總是在享受每日生活中的那些微小卻會靈光一閃的‘珍寶’”。

最受宠的香氛蜡烛是这样练成的!

diptyque巴黎總部內經典而壯觀的展示牆。

她自己就是這樣。這個早晨,她才剛從“浪漫生活博物館”的那個別緻的小型展覽“花朵的力量”(Le Pouvoir des Fleurs)中盡興而歸。曾經為YSL工作多年的她,最早是在香水部門接受訓練,後來又轉到時裝部,“這讓我的鼻子和眼睛都接受了教育”,但更重要的是這段經歷也讓她瞭解到“風格”的重要性。“通過服裝、氣味,我們都在尋找自己的風格,這是一種追根溯源,關乎於‘我是誰’。”對於做自己這件事,恐怕難有像法國人這般執拗的。就像diptyque的3位創始人:室內設計師Christiane Gautrot、畫家Desmond Knox-Leet和劇場總監兼佈景設計師Yves Coueslant。3位好友一起開店,還開的是小眾精品店,憑藉這間小店他們不僅實現自我冒險,還創造時代先聲,這種故事實在鼓舞人,但回頭一想,大概也因為是在法蘭西。當一位藝術家告訴他們可以往蠟燭裡添加香味時,3人抓住了這個閃光的念頭——為何不把視覺與嗅覺聯繫起來?於是在社會運動高漲的1963年,diptyque第一次創造出自己的3款香氛蠟燭:山楂、茶和肉桂。室外風起雲湧,家內優美恬靜,這是法國人的趣味。“3位創始人終生過著非常藝術家式的生活:環遊世界,任靈感來敲門,他們是真正的風格創作者和先行人。”在如今“文藝”已淪落為帶點揶揄性質的形容詞時,50多年前的他們所散發的是一種真正的獨立與文藝氣質。因為並不在意它是否能引領潮流而實實在在地成為風格本身。能被歷史節點記住的作品從來不由創作者刻意追求,它是一種視野,更是忠於當下的內心感受。

diptyque巴黎總部的各處陳設都充滿了歷史感和藝術氛圍,前景處的蠟燭是diptyque城市系列中的上海限定香氛蠟燭SHANGHAI,面料為diptyque在20世紀60年代的設計。

來自法國南部的Fabienne天性熱愛自然,“每到夏日總會開條船到海上去……”而在巴黎的日子裡,她也樂於去發掘那些隱秘而精緻的快樂,譬如去小博物館看特別的展覽,譬如在安靜的長街上漫步。“那是一種秘而不宣的愉悅。在巴黎,哪怕只有一個週末,你也可以把這些不同的事情串聯在一起,就像珍珠。”這話聽上去真像侯麥電影裡那些女人會做的事,“啊,侯麥,他很奇妙。”她露出了一個非受訪狀態的微笑,真迷人。同時,她也是一個香味的信徒。“如果你喜歡蠟燭,你可以在生活的每個時刻擁有它。”她非常浪漫地形容起來,若在冬天,她回到家,會點燃“炭木”(Feu de Bois),然後搭配一款“肉桂”(Cannelle)或“香丸”(Pomander),“它們極其特別,你知道Bois在法語中是‘柴火’的意思,所以點燃它們,你立刻就會感到……”她故意頓了一下,“快樂!”她的目光隨著突如其來的笑聲明亮起來,而在這聲音中我彷彿看到了那個畫面、感受到那個溫度,借她的話說,“很奇妙”。

最受宠的香氛蜡烛是这样练成的!

diptyque的巴黎總部“藏身”在一幢歷史建築中,這裡有幾個空間還保留著藝術家Edmond Lachenal和Théodore Deck創作於19世紀的大型瓷板畫藝術品,它們現在已然成為法國文化部登記在冊的保護對象。“法國很幸運,歷史、文化、享樂都被保護和鼓勵,它們天然水乳交融到法國人的生活品位裡,使他們擁有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多重感官來享受多種藝術的綜合能力。”

diptyque又絕不只是一個香氛品牌。“它是在創造美麗之物,並通過這些美物講述一段故事,它會帶人回到生活的細節裡!”Fabienne一邊說一邊翻開手邊那本厚畫冊,“diptyque所有香氛的故事都用鋼筆畫畫在了標籤上。”她把不同的香水瓶遞給我,就像要用視覺與嗅覺的雙重體驗帶我進入這場“旅程”。“我們希望這些香味就像一趟旅程,它以嗅覺的方式連接一段視覺的經歷,這個畫面我們稱為‘嗅覺風景’。”在每款香氛的結尾,我們還總會添加一味你意想不到的成分,給你一個驚異的東西。我們將之稱為‘神來之筆’。”人會記住的偏偏是那一點“意外”,恰如一場奇遇。

最受宠的香氛蜡烛是这样练成的!

“法國很幸運,歷史、文化、享樂都被保護和鼓勵,它們天然水乳交融到法國人的生活品位裡。”的確,我們很多時候談論法式生活藝術也正是在談論這種品位,“是一種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多重感官來享受多種藝術的綜合能力。”Fabienne指著蠟燭瓶身上的Logo告訴我,這名字是來源於最初那家老店裡的兩扇窗戶。“對3位藝術家背景的創始人而言,這兩扇窗戶就像一對雙聯畫(英語diptych,法語diptyque),彼此獨立又互為對照。”她說的也正是法國人在生活中構建的個人世界、存在於家裡的另一個宇宙,它永遠以自己的步調與外部世界並肩而行。

diptyque的包裝藝術

最受宠的香氛蜡烛是这样练成的!
最受宠的香氛蜡烛是这样练成的!

作為diptyque創始人之一的Desmond Knox-Leet在diptyque每一款新推出的香氛時都會為其繪製插畫包裝,從一幅繪畫手稿開始, 黑白色調的包裝設計漸漸地成為diptyque香氛最具有記憶點的元素之一。

最受宠的香氛蜡烛是这样练成的!

diptyque所有外包裝都遵循著相同的設計原則:以墨汁進行黑白藝術創作。此後,有更多插畫師加入其中,用他們的畫作裝點各款香氛的玻璃瓶身,傳承著diptyque的創作精神。透過調香師的畫作,將屬於每一款diptyque香氛的故事娓娓道來。

攝影 / Sylvie Becquet

視覺 / Candida Zanell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