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蒙古騎兵在南宋末年遇上岳家軍,蒙古騎兵還能滅掉南宋嗎?你怎麼看?

滴血微笑


記得多年前曾經有一款名為《岳飛傳》的戰棋遊戲,最後某個關卡就是假想岳飛和成吉思汗等人交戰。至今時光流逝,讓人感慨。

回到歷史上,空口無憑,我們就用蒙古入侵之時岳家軍遺存後代的實際戰果來看吧。


岳飛故去後——岳家軍精神的繼任者。

北宋滅亡後,不少北方人不願為大行屠殺奴隸政策的金國效力,紛紛南渡。一個名叫孟安的山西武人在此時投奔了岳飛。他跟隨岳家軍四處作戰,立下不少戰功。因為屯駐的緣故,他把家安在湖北的隨州棗陽,不久有了孫兒孟林。在祖父的影響下,孟林成人後也加入了深受百姓愛戴的岳家軍,共同為國效力,形成了嚴謹敢戰的家風。

(世系圖:孟安——?——孟林——孟宗政——孟珙)

後來1142年岳飛遇害,岳家軍即鄂州駐紮御前諸軍被大量裁減,人員也遭到大規模成體系的審查迫害,不少將領入獄或者離散,牛皋和邵隆因影響力大被處死。官場中,秦檜大興詔獄,連文官集團中敢於主張抵抗者也遭到肅清,廣西經略胡舜陟被處決,前宰相趙鼎被流放嶺南後逼死,李光張浚胡銓王庶等名臣均被流放,號稱宋代蘇武名滿天下的洪皓也被貶斥致死。社會上,秦檜大肆增加捐稅,原本議和後降臨的並不是和平,而是蜂起的民眾起義和兵變。黃曽,張大一,江大明,王宣,漁民,鹽販等連連揭竿而起。

孟林等基層將領對於大局變化無能為力,中斷北伐讓岳家軍尚存的將士們只能苟圖衣食。數年後兒子孟宗政降生,孟宗政和父祖一樣,從小就富有膽略,也懷著一顆赤膽忠心。孟林繼續用自己在岳家軍中受過的教育來引導孩子,未來的時機還需要等待。秦檜死去後,韓侂冑主持平反和開禧北伐,任命孟宗政為棗陽縣令,駐防襄陽一帶。

孟宗政在接下來金軍對襄陽棗陽的進攻中表現突出。兩年內不僅多次打退金軍進攻,還一鼓作氣攻下金人營寨,燒燬對方糧草器械,俘獲滿載而歸。從此金人不敢輕易入侵襄陽地區。

“一鼓而拔,燔燒積聚,夷蕩營寨,俘掠以歸,金人自是不敢窺襄、漢、棗陽”

南宋名將孟珙的崛起——靖康恥稍雪。

孟宗政長期的軍旅生涯裡,十個兒子中的四個孟璟、孟珙、孟璋、孟瑛兄弟被帶在軍中。經過岳家軍流傳下來的嚴格軍紀耳濡目染,加上父親親身指導,四兄弟都練就了精熟武藝,其中以孟珙為最。

(宋代武士圖)

孟珙23歲時,參與棗陽救援戰。戰陣之中他和父親宗政失散,只見他望見敵陣有身穿素袍騎白馬之人大喊:“那就是我爹了!”言罷,帶領部下騎兵縱馬突陣,所向披靡,救出了孟宗政。於是,這個少年以他的勇武登上了歷史舞臺。

稍後,父親孟宗政命孟珙偷襲金軍,這個少年帶隊竟連破金軍18個營寨,斬得首級1000多,嚇得金人潰不成軍,繳獲武器物資難以勝數。

父親孟宗政為了穩固防禦,招募唐,鄧,蔡州的壯士2萬多人,號為“忠順軍”。起初以他人率領,人心不穩,後來以孟珙帶領,合理分軍之後,士兵們都俯首服氣。孟珙不僅善於治軍,還努力屯田,蓄養馬匹,為將來的大戰做準備。

1232年,金軍主力被蒙古軍擊潰,金國恆山公武仙蒐集了數十萬潰兵,預備奪取南宋的四川為基地繼續抵抗。這個計劃不想遇上了強敵孟珙,雙方多次大戰。結果孟珙首戰就斬金軍首級5000,第二次交手,又斬首級3000,金軍士氣崩潰,大量將領投降。緊接著,孟珙再次擊敗金軍,俘虜700多人。最後連續擊敗金軍,攻破武仙的營寨,金軍7萬多人投降,武仙本人換了衣裝得以趁亂逃脫。

蒙古這時也緊逼金軍最後的據點蔡州,邀請宋軍一同參戰。不等蒙古軍到達,孟珙就以2萬宋軍迎戰金軍2萬增援騎兵。孟珙軍嚴陣以待,擂鼓前行,打的金軍騎兵全部潰散,斬首1200級。蒙古軍向來敬重善戰之人,見南宋竟有如此人物,便與其相見。蒙古主將塔察兒和孟珙飲酒甚歡,還約為兄弟。

後續的圍城戰,孟珙用實際戰鬥向蒙古人證明了宋軍的戰鬥力。他先擊破金軍從東門的出戰,由於截斷了敵軍退路,金兵偏裨將領被擒獲達87人。接下來,孟珙掘開堤壩水工城池,還於亂戰中營救了蒙古軍大將張柔一命。金兵拼死防守要地柴潭樓,結果也被孟珙以兩翼弱點擊破,殿前右副點檢被抓獲用巨石磔死在城牆下,金人見狀肝膽俱裂。

對蔡州的總攻擊隨即到來。孟珙率軍攻擊南門,先於蒙古軍用雲梯爬上城樓,殺金軍元帥兀林達及部下偏裨將200多人,擊滅軍兵無數,迫使其丞相烏古論栲栲投降。宋軍控制城牆後,遂打開西門讓仍在攻城的蒙古軍塔察兒所部直接入內。金國由是滅亡。

孟珙還奪得金哀宗遺骸一部分,帶回臨安府供於南宋太廟,可算是雪了當年靖康的奇恥大辱。

後人有詩云:太廟埋魂骨已枯,復仇九廟獻軍俘。拼香棄雪清風鎮,誰寫將軍嘗後圖。

這次宋蒙對蔡州的圍攻,讓蒙古人見識到了一向輕視的“南人”居然有如此善戰之人。孟珙也用自己的表現贏得了對方的敬佩。

己酉,珙帥師向南門,至金字樓,列雲梯,令諸將聞鼓則進,馬義先登。趙榮繼之,萬眾競登,大戰城上,降其丞相烏古論栲栳,殺其元帥兀林達及偏裨二百人。門西開,招倴盞入......珙與倴盞分守緒骨,得金諡寶、玉帶、金銀印牌有差。

對抗蒙古大軍的孟珙——南天一柱。

金國的滅亡意味著宋蒙之間再沒有緩衝,僅僅幾個月後,戰端再次開啟。南宋的端平入洛失敗,蒙古大軍正好找到理由大舉入侵。

(現代復原的蒙古軍裝束)

1236年,蒙古大軍主攻湖北和四川兩個方向。先攻蘄州,被孟珙派兵擊退。但襄陽,隨州等地很快失守,江陵危急。宋理宗命令沿江各路出兵救援,大家認為沒有誰比孟珙更合適的了。於是孟珙派部將張順(水滸傳原型)率先渡江,自己帶主力緊隨其後。

蒙古軍此時一路進攻復州,一路在枝江、監利一帶大量製造木筏,準備渡江順流東下,形勢十分兇險。面對強敵,孟珙沒有硬拼,而是展現出“智將”的一面。

他命令部下們每天變換衣服旗幟顏色,故意在準備渡江的蒙古軍視野裡來回兜圈子。到了晚上,又讓士兵們沿江插上眾多火炬虛張聲勢,以至於數十里江面都被火光照的透亮。蒙古軍滿腹狐疑,不知從哪裡冒出這麼多宋軍來。

為了增加勝算,孟珙悄悄召來表弟趙武等人加強了軍力。見時機已到,孟珙親自指揮部下們向蒙古軍展開突擊。戰鬥在蒙古軍連綿不斷的營寨處拉開,這些宋軍都是孟珙訓練出來的精銳,戰鬥力強悍。他們硬攻蒙古軍營寨,連續突入其中,接連打破24個蒙古營寨,燒燬準備渡江的竹筏艦船2000多艘。見勝負毫無懸念,蒙古軍連忙退走,孟珙部下們因此解救了2萬多被俘虜為奴隸的百姓。

珙變易旌旗服色,迴圈往來,夜則列炬照江,數十里相接。又遣外弟趙武等共戰,躬往節度,破砦二十有四,還民二萬。

第二年,蒙古軍再次向漢陽地區攻來,蘄州舒州主官棄城逃走,光州知州投降。蒙古軍準備攻下黃州後乘勢渡江。正在黃州戰事不利時,孟珙再次及時趕到。城內普通百姓聽到消息,興奮的相互傳言:“這是我們的父親來了啊!”

對於蒙古軍的集中攻擊,孟珙把營帳設在黃州城樓智商,現場指揮防守。為了穩定軍心,立即斬殺逗留不敢前進的49名將兵。皇帝親筆下詔按戰功賞賜,特別賜給孟珙金碗。孟珙卻把這御賜的金碗加上白銀50兩全部分給各位將領。艱苦的守城戰中,受傷得病的士兵眾多,孟珙派醫官們持續診療,讓屬下士兵們感激涕零。

蒙古軍很快發現孟珙到來引起的變化,攻城變得無比困難,強攻一個多月後依然毫無所得,蒙古軍只能被迫退走。

後來幾年中,孟珙相繼收復郢州、信陽、襄陽、樊城、夔州等要地,多次擊退蒙古軍渡江企圖,燒燬其輜重船隻無數。他也因功成為京湖安撫制置使,也是整個長江中上游防禦的實際指揮人。

並且他還採用縱深防禦戰術,建立了三道防禦線來應對蒙古軍的攻勢。此外,他也屯田養兵,招募流亡恢復生產。軍隊得到訓練,賈似道,王堅,劉整,李庭芝等一批名臣名將被他培養提拔起來。孟珙還寫下了《蒙韃備錄》以記錄分析對手,供後人參考。

當時甚至蒙古的河南長官孛術魯久住也提出向孟珙投降,不禁讓人想起多年前岳飛兵臨開封城外數十里,金軍大將韓常等人的同樣舉動,真乃可悲可嘆。

在孟珙病逝以前,蒙古大軍無法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可以說宋蒙戰爭的前十多年,都是孟珙用他出色的戰略戰術在對抗蒙古大軍。不僅消弭了對方的攻擊,還穩定了全局,讓後方百姓得以安全耕作生產。而他的那股精氣神和出色的治軍,不能不說和父祖在岳家軍裡受到的薰陶有關。


岳家軍的遺產。

正如日本明治時代的《通俗宋元軍談》一書中所言:“孟珙,雖處於衰宋,然其忠義、兵略,則不劣於岳飛。”

孟珙不僅是岳家軍精神的繼承者,也證明了蒙古鐵騎並不能輕易戰勝這片土地上意志堅定的抵抗者們。

其實我們縱觀靖康以來的宋代歷史,

先有宗澤召義兵中流砥柱,

再有岳飛定內亂開北伐力挽狂瀾,

後又孟珙南天一柱十餘年,

繼之王堅在釣魚城擊斃蒙哥大汗,

末了李庭芝盡忠於孤城揚州,

可謂一脈相承,都是我中華兒女不屈精神的延續。

至於問題所言的岳家軍能否對抗蒙古軍,我想大家會有自己的那一份答案。

(謝謝觀賞,圖片來自網絡,侵刪,筆者賬號下有專門的釣魚城之戰文章可供參考)

參考資料:《宋史》,《金史》,《孟珙年譜》,《從邊疆將帥群體探索南宋能長期抗蒙的原因——以孟珙為重點》


文史小茶館


沒用的,從你的問題可以看出你把蒙古滅宋想的簡單了。你以為蒙古滅宋就一會兒,其實整整用了46年,快五十年了。在這麼長時間裡,翻來覆去的打,就是岳飛也是無能為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