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12月31號前真的能完全清退不合規的網約車嗎?你怎麼看?

Sclljh


只要做就肯定能,這得看平臺的意願和管理部門的力度。想要做到這點其實並不難,系統一卡,直接解決。


以滴滴為例,最近也確實看到了動靜,滴滴車主群有部分車主已經收到被封禁的消息,再次上傳認證就出現了需要上傳營運許可證的提示。這至少印證了滴滴平臺的執行措施。

其實作為平臺方肯定是不情願,要不這新政也不會試行這麼久,辦證量也不會這麼少。只是迫於輿論和政策壓力,恐怕不得不這麼做。


個人覺得清退不合規車輛本身沒問題,問題是這新政的門檻兒是不是制定的合理?這個還是有一定的考量餘地,任何行業的存續,收入是基礎,依據當下跑網約車的收入,很明顯12萬起步這個標準有點高,投入回報率太低,這也是多數人不願意辦證的主要原因。這一點是不是可以考慮依據城市規模大小,因地制宜的重新做個調整?

網約車發展到今天,已經是部分群體的剛需,確實有著很多優勢,使用習慣已經形成,我們當然希望出行行業能夠良性發展。因此合理的政策制定就顯得很有必要。


迴歸正題,看最近的態勢,年底前清退不合規車輛,我覺得很有可能達成。


呼市老賀


相關部門強制要求差不多,如果強制了,估計運力不夠,證件全部齊全的沒多少人。我也經常在公司那邊沒事的時候去跑滴滴,如果網約車真的要求證件齊全了我也不跑了!知道為什麼嘛!我到現在接了3000多單,基本平均下來就是一單10塊錢。出去油費,就掙了一萬多點點錢吧!其他的不算。被乘客惡意搞過幾次分降了,還被封過2次號!我都不知道怎麼封的,現在一天單子也不好接。平臺搞哪個獎勵就只得到1.2塊錢,多的時候10多塊。這些都沒什麼。最關鍵的一點我說一下,我去把證辦齊了平臺能保證我每天的收入嗎?出租車辦了證出來完全靠自己的能力,滴滴辦了證出來還是看平臺,乘客要搞你,幾下就把你分降下來,你出門接鬼的單,到時候車又是營運車輛,一年保險都要多交很多,車子8年報廢。我就想問滴滴公司到時候這樣怎麼搞?現在油價又太高,又搞個拼車單出來玩司機,看你們剛搞拼車單的時候是劃定區域的,為什麼現在有的出城幾十公里還能打拼車單,還不能叫乘客加價。你算下來回還賺錢嗎?所以個人覺得能不跑的還是儘量不要跑!


王921262765129


不是怎麼看的問題,是必須要做到的問題。在網約車發展伊始,政府沒有相應法規,同時滴滴投了大量資金進行補貼,吸引了大量駕駛員和乘客,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市場佔領和擴張。隨著佈局的完成,滴滴已經成為國內網約車市場的龍頭,幾乎成了凌駕於法律和政府之上的規則制定者。著名的專車第一案,稀裡糊塗地就贏了!自此,更是毫無忌憚,毫無敬畏。政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各級相繼出臺了有關法規,但滴滴拒不執行,安全問題頻發,滴滴面對市場不是想怎麼合法化,怎麼加強管理,反而用報銷罰款、拒絕數據接入、開展應對執法檢查培訓等方式對抗政府監管,同時開始調整政策,壓榨駕駛員利益,放水養魚成功了,開始撈魚吃魚了。網約車方便了出行、提供了就業機會,這是好事,但這些都不應該是抵擋一切的擋箭牌。滴滴在有的省市設立辦事處,沒有幾個工作人員,連分公司都沒成立,連最起碼的職能也進行了外包。遵守相關規定和規則,健全安全制度,將更多利益給駕駛員,自覺接受監管,清理人車不符、有暴力犯罪史的駕駛員,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下去。不然,這樣的企業不要也罷。


淡淡的煙味飄


12月31日完全清退不合規的網約車難度很高。在網約車已經成為大眾出行主要工具背景下,強制執行新規將引起廣大乘客的不滿。估計各地方政府的規定 ,以及執行力度都會有所保留。 關於網約車具體的新規沒有確切的信息,不知道其規定的嚴格程度是否在社會的承受能力之內。如果超出網約車和司機的承受範圍,估計滴滴公司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司機流失現象將非常嚴重。除了首汽等高門檻網約車之外,其它網約車平臺都得拋錨。而出租車公司亦難以承擔如此巨大的運力,黑車將蜂蛹而起,整個出行市場出現混亂。

作為網約車老乘客,非常支持國家交通管理部門的整治行為。但是,新規定的操作性非常重要,否則很可能虎頭蛇尾,不了了之。以前交通管理部門對出租車和黑車的管理,效果明顯欠佳。由此可見,新規如果不接地氣,如果沒有足夠的執法監督隊伍,是很難查處到位的。

即使對網約車進行網絡監管,全國各地亦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入駐網約車平臺,才能真正掌控網約車執行新規的效果。如果因為網約車停擺,黑車氾濫又怎麼辦?


陸燕青


現在網約車違法違規案件頻發,早就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和網民的高度重視。前不久交通管理部門又大力整改滴滴,為的就是整治網約車圈子的不正之風,還市民一個安全出行的環境。而那些不合規的網約車就是最先被開刀的。

這個事情既然提出來了就一定會落實下去做,但是要做到徹底完全的清退確實有很大難度。

目前大到發達的一線城市小到很多邊陲小城,幾乎是有汽車的地方就普及到了網約車。規模很大,大眾接受度也高,很可能上面已經開始整改了,下面還沒有收到具體消息。且不說司機是否能夠放棄眼前的生意不坐,對乘客而言,是不會捨近求遠的。出門就上車,已經成了習慣,誰有願意在路邊打很久出租車呢。

這就是執行力度的問題,力度不夠,層層抽絲。根本達不到預計的效果。

還有一方面就是老百姓生計的問題,有很多人看網約車來錢快,辭去自己的工作專門開網約車跑活。這樣一整改,讓他們去吃什麼。如果真的要清退,那就必須要顧全這幫人的就業問題,又是一件難事。

現在有關部門還沒有下達具體指令,所以到時能否真正的全面清退誰也不知道。非常明確的一點就是這件事是很有難度的。

其實網約車確實給大家帶來了便利,但是因為其發展速度太快,有且方面已經逾越了法律的界限,威脅到了乘客的生命安全。要想網約車真正的做到安全出行,還是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的。


鎂客網


其實這個問題,如果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是非常困難和難以抉擇的。畢竟大部分司機在這兩三個月內是無法接受將車輛性質變更為營運性質的。

何況合規的網約車不僅僅車輛必須為營運車輛,而且還需要網約車司機考取網約車從業資格證,這個從報名到考試也是個漫長的過程,剩餘的3個月時間也是比較緊張的。

可以預見到的情況是大部分司機不會將車輛性質進行變更,也無法及時的取得網約車從業資格證 ,那麼在12月31日後不是出現無單可派,而是將出現無車可派。不合規的網約車清理出網約車市場,導致路上網約車數量斷崖式下降,合規的車輛數量根本無法滿足訂單量,乘客打車所需要的排隊時間將大幅增加,隨著時間的推移,滴滴出行也必將流失大量客戶。

司機和乘客的大幅減少,滴滴的估值也必將大幅縮水,因此滴滴出行的各大投資方應該會利用自己的各方面力量和關係,需求更好的解救(這裡不僅僅是解決,如果政策真的得到100%的執行,那麼對於滴滴而言,是生死存亡的事情)方案,以免自己的利益受損。

根據公開的資料,滴滴已經歷多輪投資,股東構成十分複雜,不僅成為唯一一家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BAT三巨頭)共同投資的企業,

還引入眾多知名產業資本,包括蘋果公司、北汽、中國平安、招商銀行、中國人壽、民航股權投資基金等戰略投資方。

從這份投資方的名單就可以看出,都是國內的行業大佬,他們和政府有著良好的關係,很多CEO和高管本身就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有著巨大的政商人脈。中國歸根結底還是人情社會,很多事情還是會講人情的,如果運作得當,雙方都有臺階下,應該最終會有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我們拭目以待!


窺視界


根本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想不想的問題。中間牽扯的利益過多,導致了最終不了了之。再出現了惡性事件再收拾一次,一次性清理,估計是妄想。作為城市交通的補充,網約車類似出租車。從國家層面來說,建立全國性的網約車平臺,吸收網約車司機和車輛,增加城市運力,這應該是正解。現在寄希望於一個商業平臺,來解決城市運力,無異於虎謀皮。商業企業必須要以盈利為目的,城市交通類似於社會公益,兩者不可調和。所以此事需要頂層設計,而不是讓商業企業來運作。


煙雨困江南


共享汽車就是偽命題,根本沒有所謂的共享,滴滴現在就是全國最大的出租車公司,而且不受監管。全民出租本來就是不正常的,畢竟出租行業有著比較高的要求。一是司機的駕駛技術,二是司機的背景核查,三是保險制度。這三點滴滴都做不到!滴滴本質上是資本瘋狂擴張的產物,但最終要走向合法合規化,否則門檻太低,人員太雜,對乘客的安全是極大的威脅,保險制度又讓出現交通事故後的理賠難。滴滴全然不顧這些,仍然在瘋狂的擴張,為的就是爭取大流量以獲得融資,終極目標就是上市後在資本市場賺錢!資本的醜惡嘴臉何其難看,老百姓大都不知道這些,就想著滴滴哪哪都好,卻不知當他們打滴滴的時候其實本身利益已經被侵害了。滴滴公司不會長久,因為如果他接受政府監管他會倒閉,不接受政府監管他也會倒閉,只是前者更快,後者更慢!這就是滴滴一直拖,一直和政府打太極的原因!!


雨眾不桐12



微風飄香834


能清退沒雙證的滴滴,那以後,我就姓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