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民營企業家為什麼在遼寧一擲千金?

近者悅遠者來,遼寧仍是一片投資沃土


“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民營企業家為什麼在遼寧一擲千金?


76個項目、總投資2956億元。剛剛閉幕的“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遼寧收穫合資合作大單。

“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民營企業家為什麼在遼寧一擲千金?

民營企業是對市場高度敏感的群體。在唱衰東北聲音甚囂塵上,投資還能不能過山海關的質疑不絕如縷的當口,“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民營企業家在遼寧“一擲千金”,這說明:黑土地仍是一片投資沃土。

“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民營企業家為什麼在遼寧一擲千金?


這份燙手的大單也讓遼寧相信:所謂“關”,過不去時是檻,過去了就是橋。遼寧的魅力攻勢,已取得了近悅遠來的效果。


“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民營企業家為什麼在遼寧一擲千金?


遼寧 胡日新《 崛起的瀋陽》


民企強則省強,遼寧向民企頻拋橄欖枝


遼寧是老工業基地,國企重鎮,計劃經濟時期曾風光無限。然而,歷史總在跌宕中前行,就在遼寧人還津津樂道於“建國初期有多少大項目佈局東北”“遼寧創造了多少個全國第一”的時候,南方那些來東北的“擦鞋匠”“搓澡工”已悄悄完成了原始積累,開始了自主創業。當這些人拎著大把的錢來東北投資時,東北人才發現,被計劃經濟寵慣了的東北落後了。


“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民營企業家為什麼在遼寧一擲千金?


遼寧 徐樹華《飛鯊掠影》


8月29日,也就是峰會開幕當天,中國工商聯公佈了2018全國民企500強名單,遼寧有6家企業上榜,其中兩家躋身前20。和後面的兄弟省市比,遼寧足以自慰;但和分別上榜93家和86家的浙江和江蘇相比,顯然不是一個等級。

民企強則省強,民企不強則省不可能強!“很多人從體制機制靈活方面來認識民營經濟,卻忽略了民營經濟的另一個意義,那就是它對產業結構的調整。” 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對記者說,2010年起遼寧經濟增速一路下滑,有體制機制問題,更有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問題。民營經濟“小、弱、散”,導致東北產業結構偏老偏重,拖累了整個遼寧經濟。

如何才能做大做強民營經濟?李凱說,一是要從觀念上有所突破,二是要賦予民企與國企同等重要的地位。

以往,東北人很是瞧不上南方的紐扣、箱包、小食品生意,津津樂道於自己的機床、鼓風機、盾構機,經過市場經濟的洗禮,東北人才發現,關乎國計的巨無霸企業是發展必須,關乎民生的螞蟻經濟也是振興馬達。

一個鮮活的例子是:葫蘆島是遼寧一座重化工城市,石油化工、有色金屬、機械製造、能源電力曾是該市經濟四大支柱。然而,近幾年來,四大支柱漸漸體力不支,幸有泳裝產業異軍突起,“三塊布”風頭已然蓋過四大支柱,年銷售收入突破150億。葫蘆島經驗告訴人們:東北振興不僅需要頂天立地的大企業,也需要鋪天蓋地的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


以往,東北國有企業一家獨大,民營企業在夾縫中生存,大樹底下難長草。如今,遼寧國企通過增資擴股、出資新設、債轉股等方式,主動吸納包括民營資本在內的各類資本參與國企改革。去年,全省國企共推進引資項目191個,到位資金921億元,完成了遼寧鹽業、益康生物、遼寧眾匯、本鋼寶錦汽車新材料、盤錦保惠等重點企業改制重組。

民營企業鯰魚一樣長驅直入國企,讓遲暮的國企重新煥發活力。東北特鋼因債務違約事件而廣受關注,部分債權人只盯著企業幾十億元的債務,而忽視了企業500億元技術改造的家底沉澱,因而遲遲不肯接受市場化解決方案。與此相反,“接盤俠”——南方民企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敏銳地發現了機遇:東北特鋼為‘神舟’飛船、‘嫦娥’探月等工程提供了大量優質特殊鋼材,其多年積累的先進技術和生產能力,恰恰是沙鋼所不具備的,因而果斷接盤,破產重組後首月即實現扭虧為盈。

民企和國企是一輛車上的兩個輪子,兩個輪子一起跑,東北振興才能衝出困局。為了展示誠意,這次峰會遼寧24位省屬國企負責人參會,拿出48個項目吸引民企與國企進行股權合作,與500強民企達成多個合作意向。省國資委主任李偉說,我們歡迎廣大民營企業以多種方式參與我省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刀刃向內抓改革,削手中的權、去部門的利、割自己的肉


在2018年中國民企500強榜單上,有一家土生土長的遼寧企業——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 23年前,它由瀋陽農業大學6名畢業生創辦,如今已成全球畜牧業舞臺頗具影響力的大型農牧企業,擁有飼料、肉禽產業化、原料貿易等三大核心業務。


“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民營企業家為什麼在遼寧一擲千金?


遼寧 苗樹林《大國工匠》


“禾豐能入圍民企500強,離不開東北這片沃土。”公司董事長金衛東說。東北三省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但“天下糧倉”以往“南運”的大多是“原”字號糧食,曾一度造成山海關車站“運輸擁堵”。遼寧生產的糧食被南方人加工後再賣回來,遼寧人稱此為“兩頭在遼”。禾豐利用本土“糧倉”優勢,在從“糧”到“食”、從“飼料”到“肉蛋奶”、從“吃飽”到“吃好”的轉換中抓住了商機,成為民企500強榜單的第267名“撞線者”。

遼寧不僅有深厚的工業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基礎,省內還擁有1700多家科研機構、115所高校,53位兩院院士,還有分佈於各行各業的460萬產業技術工人。擁有如此豐厚的資源,卻沒有湧現出遼寧的“馬雲”和“馬化騰”。相反卻因為債務違約、政績注水、政治生態惡化、營商環境差而被外界屢屢詬病。“投資不過山海關”是他們最不愛聽、但又不得不面對的“高頻詞”。不辯解,不諉過,刀刃向內,削手中的權、去部門的利、割自己的肉,是遼寧改善營商環境、重塑遼寧形象的“三板斧”。

“共和國工業長子”遼寧受益於計劃體制,也受制於計劃體制,在本該由市場唱主角的地方,政府卻常常“搶了風頭”,導致企業積極性受挫,市場活力不足。遼寧以簡政放權為突破口,讓錯位的權力復位、讓“閒不住的手”縮回來。早在三年前,遼寧就出臺了東北首個省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隨後又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省級“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其後接續發力開展營商環境建設,目標鎖定全國營商環境最優省。

“亮家醜”不護短,追責任不手軟。針對招商引資中承諾不兌現、服務不到位、吃拿卡要不作為等行為,遼寧痛下狠手,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44人,組織處理153人。對發現的142個未履約項目持續跟蹤督導,償還政府欠款95.4億元。

在瀋陽市皇姑區崇山東路19號,有一幢普通的商住樓,2015年12月以後,因為一個全新的機構——遼寧省政務服務中心的入駐,而成為一個地標式建築。3年多來,這幢6145平方米的三層建築,因為“一站式服務”“中心之外無審批”,而成為遼寧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實物見證。

376項證照即辦即給, 284個事項 “最多跑一次”, 40%的業務即來即辦、“立等可取”,企業開辦時間統一縮短至3.5天。

適宜的氣候、良好的 “墒情”催生了一批新型市場主體。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9萬個,比上年同期增長30.4%。按每天24小時計算,相當於每小時有68個主體跑進市場。

春江水暖鴨先知,越來越多的企業來遼投資興業


闊別家鄉十幾年的張玉富再度回到遼寧,帶來的是總投資530億元的項目。

張玉富早年曾在東北大學任教,上世紀90年代投身資本市場,後在北京註冊成立了中元融通投資有限公司。今年6月份,他投資530億元的中海石化(營口)700萬噸/年DCC項目在營口仙人島開工。“是家鄉打造的一流營商環境,讓我堅定了投資信心。”張玉富說。


“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民營企業家為什麼在遼寧一擲千金?


遼寧 康成明 《工人心中》


“啥叫好的營商環境?就是政府理性、企業舒服、市場活躍、競爭公平。”遼寧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對記者說,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感受到了遼寧營商環境的變化,來遼寧投資興業。

出山海關,過關外第一縣綏中,沿2000多公里“N”字形海岸線,一大批招商引資新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中,盤錦的精細化工、營口的中海石化DCC項目、恆力集團投資大連長興島的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次第排開,如火如荼;與此同時,在內陸城市,總投資約60億元的智能醫療產業綜合體項目簽約沈撫新區,大唐集團投資245.7億、年產40億標方煤制天然氣的項目落戶阜新,項目投產後,將通過全長344公里的天然氣輸氣管線,向瀋陽、撫順、本溪、鐵嶺等遼寧中部城市群供氣。在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華晨寶馬第三工廠即將奠基。

這已經是中德企業15年來第三次牽手。15年前,雙方第一次“聯姻”,華晨金盃與華晨寶馬共在一個廠區,部分部件共線生產。業內人士嘀咕:這等於寶馬的一隻腳站在“水裡”,另一隻腳仍站在“岸上”,隨時可以抬腿走人;到了 “第二工廠”,寶馬已開始自己花錢購置新家,“所有權”、“使用權”實現了統一,顯示了寶馬紮根瀋陽的決心。今年7月9日,華晨汽車集團和寶馬在德國簽署了長期發展框架協議,確定在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建設華晨寶馬第三工廠。到明年,華晨寶馬的整車產能將達到52萬輛,瀋陽已成為寶馬集團在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之一。

“寶馬”為何擇瀋陽而棲?業績是瀋陽送給“寶馬”的“定心丸”,“2004年時寶馬在中國的銷量是1萬輛左右。現在,年銷量已達60萬輛,十幾年間已累計銷售了200多萬輛在瀋陽生產的寶馬汽車。我們與遼寧共同創造了合資合作的奇蹟。”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以往遼寧民企開會,經常是清一色的東北話,現在已經變成“南腔北調”大合唱了。

建峰科技集團董事長楊建鋒是浙江溫州人,1983年,19歲的他隻身一人來東北闖天下。大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資源優勢和發展機遇,讓他賺得了第一桶金,並下定了創業的決心。1999年在大連高新區創辦第一家公司,當時是個12人的小作坊。如今已是擁有7家公司、資產超5億元的科技集團掌門人。

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來遼寧投資興業已經28年,是來遼寧時間最早、最長的香港企業家之一。如今集團不僅在瀋陽、錦州等地有投資,還捐資支持東北大學,與遼寧大學合作辦學培養國際化人才。

數字最有說服力!今年1至6月,遼寧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39.1億元,同比增長12.1%,高於全國平均增幅6.1個百分點,增速位列全國第五。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民營企業到資額增長49.7%,佔全省的44.2%。


東北黑土地是世界僅存的“三大黑土區”之一,人們總愛用“一兩土二兩油”來形容它的寶貴,如今,這塊黑土地又因為政策的滋潤而愈加肥沃。“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黑土地不會辜負每一位耕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