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原福建省農業廳長尤珩一行蒞臨武夷山考察茶百戲

原福建省農業廳長尤珩一行蒞臨武夷山考察茶百戲

中華名茶網武夷山站訊 處暑時節,原福建省農業廳長尤珩一行親臨武夷山,考察非遺茶百戲。來賓一行通過講授、演示、體驗等方式零距離感受非遺茶百戲,體驗到氣體幻變圖案的奧秘。

氣體幻變的圖案

原福建省農業廳長尤珩一行蒞臨武夷山考察茶百戲

由於茶百戲的宣傳不足,瞭解的人很少。尤廳長首先詢問到茶百戲的歷史淵源。茶百戲傳承人章志峰介紹到,茶百戲又稱水丹青、分茶,典籍出自宋代陶谷《荈茗錄》:“茶百戲......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茶百戲最大的特點是利用茶湯懸浮液富含氣體的特徵實現幻變,注湯和茶勺攪動是實現幻變的特定方法。武夷山的歷代名人如宋代白玉蟾、朱熹的父親朱松、其老師劉子翬等都喜愛分茶,留下許多點茶、分茶詩詞歌賦。點茶、茶百戲至清代後消失。茶學專業章志峰歷經二十多年史料考證和大量科學實驗,於2009年恢復重現茶百戲,2013年1月茶百戲技藝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原福建省農業廳長尤珩一行蒞臨武夷山考察茶百戲

給原農業廳長尤珩一行講授點茶、茶百戲

雪濤公子來了

隨後,茶百戲傳承人給尤珩一行介紹了點茶的原料加工和器具。介紹了古法團餅茶(研膏茶)加工技術是為了保證茶湯懸浮液的穩定性和良好的口感。同時也介紹了宋人對茶具所賦予的人格化特徵,如雪濤公子、溫谷遺老。

原福建省農業廳長尤珩一行蒞臨武夷山考察茶百戲

給原農業廳長尤珩一行演示茶百戲

水丹青就是水畫的

“茶湯善幻變,禽獸蟲草魚。”所謂水丹青就是通過水實現茶湯幻變的特徵。當進入茶百戲現場演示時,來賓紛紛擁到演示臺前,目不轉睛地盯著茶湯的變化。目睹了注湯幻茶和運匕成象等方法使茶湯幻變出栩栩如生的花鳥圖案,大家連聲叫絕,爭先恐後地到臺前觀看拍照留下這珍貴的瞬間。接著尤珩一行也親自體驗茶百戲,感受一下氣體幻變的奧秘。

原福建省農業廳長尤珩一行蒞臨武夷山考察茶百戲

古代的鬥茶是這樣的

茶分細乳玩毫盞,水腳一線爭誰先。尤珩一行也親自體驗點茶法鬥茶,感受一下鬥茶的樂趣並品飲點茶茶湯,有的還真不錯,接近古代的三品哦。點茶的茶湯味道如何,喝過就知道....醇厚而鮮爽。

原福建省農業廳長尤珩一行蒞臨武夷山考察茶百戲

為了正確傳承這一千年文化,目前已開展茶百戲技藝系統培訓,內容有點茶、茶百戲、茶室插花、日本茶道(中日點茶對比),茶百戲傳承人章志峰親自授課。體驗純正的經典文化,讓經典得到正確的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