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楚雄市:雙創促升級 壯大新動能

近年來,楚雄市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營造鼓勵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良好環境,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全市就業形勢持續穩定,呈現出就業增長與經濟增長相一致、就業結構與產業轉型升級要求相適應、就業質量與群體訴求相契合的良好發展態勢。

健全就業創業政策保障體系。出臺《楚雄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實施意見》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建立了由人社部門牽頭抓總,扶貧、農業、財政等14個部門齊抓共管的協同機制。全面兌現財政投入、稅費減免、創業貸款、就業援助等一系列促進就業政策,持續釋放政策紅利,政府促進就業的作用得到更好發揮。

創業成為帶動就業新引擎。以房地產、建築、餐飲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為支撐,落實免費就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貸免扶補”等扶持政策,著力推進創業型城市創建向鄉鎮、社區延伸,形成以市區為引領,企業為帶動主體,輻射15個鄉鎮的梯次協同發展格局。

加強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建設。以“互聯網+就業”為平臺,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實體和產業,統籌開展“創業人員+承辦單位+聯絡員+創業導師”的“1+3”創業培訓、實訓和服務,提高創業培訓質量和創業成功率。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省級校園創業平臺1個、省級眾創空間1個,入住創業園區孵化企業261戶,為入駐團隊辦理創業貸款、“兩個10萬”、雲嶺大學生補貼等創業補貼400餘萬元,帶動835人就業。

加大創業政策扶持力度。對畢業3年內在州內創辦帶動脫貧效果明顯、創新示範效應顯著的大學生創業實體給予創業補貼扶持;對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自主創業,並招用其他失業人員就業的,除失業保險基金外,再給予3000元創業補助;從2017年起,每年將徵繳失業保險基金10%用於進行創業扶持。截至今年7月底,已申報大學生自主創業無償資助18戶,每戶給予3萬元至5萬元的資金扶持;發放“貸免扶補”扶持貸款5055萬元,扶持509人創業。

啟動實施技能強市計劃。大力培養“雲嶺首席技師”“威楚名匠”等技能人才,發揮技能人才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支撐作用。2017年以來,共對400餘名電商從業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培訓繡女及彝繡女經紀人100名,128名婦女取得“育嬰師就業初級證書”;開展農民工職業培訓9074名,379名農民工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帶動就業12918人。同時,對784名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學生實施“雨露計劃”幫扶,共發放補助資金235.2萬元。

實施援企穩崗補助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廣泛參與“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專項行動,努力為失業人員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對困難企業發放企業穩崗補貼,最大化減少在崗人員失業。截至今年7月,全市共申報穩崗企業57戶,發放企業穩崗補貼196.61萬元,5689名職工受益。

就業困難和貧困人口就業實現新突破。對就業困難人員,建立全員登記認定、全員免費服務、全員崗位提供、全員特困安置的“四全”就業援助機制,促進就業困難群體就業。

實施就業精準扶貧。廣泛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春潮行動”“雨露計劃”等專項行動,確保有就業意願的貧困勞動力掌握1至2門實用技能。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累計培訓農村勞動力6970人,發放就業補助金204.48萬元。開設“就業扶貧車間”,組織農村貧困人口從事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品等生產活動,確保2020年前,全市建成15個以上就業扶貧車間。

擴大勞務轉移輸出。建立市、鄉鎮、村委會(社區)共用的用工信息發佈平臺,與省外發達地區建立勞動力轉移就業友好協作關係,開展勞動力規模化培訓轉移輸出。截至今年7月末,全市發佈用工信息750餘條,開發就業崗位1.28萬個,累計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7341人。

創立勞務協作關係。以用工企業與村委會簽訂村企勞務合作協議和聘請勞務公司到鄉鎮現場招聘等方式,動員、組織好農村地區勞動力轉移輸出。截至今年7月,已促成3個行政村與省外民營企業簽訂了跨省村企合作協議,輸出農村勞動力127人;24人通過現場招聘實現轉移就業。

抓好勞動崗位開發。以公益性崗位為重點,努力為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戶創造就近就業機會。同時,積極動員和組織企業為貧困人口提供就業崗位,4421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對象實現就地就近就業。(王保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