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超skr!原來碧桂園還有另一面

相信大家都知道,曾經是手機中的頂尖品牌的諾基亞在幾年前瀕臨破產,最後被微軟收購,在社會各界引起軒然大波,後來,在收購的記者招待會上,諾基亞的CEO向記者們表示:諾基亞從不曾做錯什麼,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卻輸了。輸的很徹底,一敗塗地。

諾基亞輸了,但它真的沒有做錯什麼嗎?作為曾經全世界最大的手機公司,這艘龐大的航空母艦最終沒能跟上時代潮流發展的腳步,最終被時代所拋棄。

據此,財經作家吳曉波得出結論,偉大企業,都是因為它們不斷自我突破和變革。沒有所謂的傳統行業,也沒有所謂的新興行業,有的是你能不能跟上這個時代變革的步伐,不斷進行自我革命。

今天的地產行業,商品房萬億銷售規模很快可以達到,但同時一個已經達成的共識是,傳統開發業務的“天花板”也已經清晰可見。

在登頂之後如何破頂?成為了所有房企巨頭思索的問題。

上週末,萬科在拉薩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媒體交流會。作為曾經的“老大”,萬科從未放棄過在打破房地產“天花板”上的嘗試,但即便轉型的方向已經從“城市配套服務商”變成了“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鬱亮依然坦言,“今天的我們特別焦慮,焦慮在於,如何找到新的發展渠道、路徑與方法。沒有現成的道路可以學習,這是萬科最大的焦慮。”

作為房地產行業現今的 “老大”,對於登頂之後如何破頂,碧桂園又有著怎樣的看法?

江湖傳言,楊國強危機感很強,“整天都在擔心公司會倒閉”,而且不善言辭,但誰也無法否認,他是個有大智慧的企業家。

對於這樣一位企業家而言,做,或許比說,要來得實際得多。

隨著碧桂園機器人谷項目9月8日落戶佛山順德,此前一直略顯神秘的碧桂園機器人戰略終於浮出水面。

超skr!原來碧桂園還有另一面

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在相關項目簽約儀式上表示,碧桂園計劃5年內在機器人領域投入至少800億元,投資設立全產業鏈所需的研發、設備製造工廠和供應鏈渠道,打造機器人產業生態圈,將機器人更廣泛地運用到建築業、社區服務、生活起居等各類場景當中。

同時,碧桂園將用5年時間在順德建成面積達10平方公里的機器人谷,未來將引進10000名全球頂級機器人專家及研究人員。

從地產,到產業,再到農業,機器人,碧桂園和楊國強關於破頂之路的思索和戰略,正在變得日漸清晰。

01|一個更加廣闊的萬億市場

相較於已經瀕臨天花板的地產行業而言,機器人產業無疑是另外一片更加廣闊也更具前景的市場。

資料顯示,我國機器人研發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近年來,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及市場需求的拉動下,我國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服務機器人在科學考察、醫療康復、教育娛樂、家庭服務等領域已經研製出一系列代表性產品並實現應用。

自2013年起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2014年銷量就達到5.7萬臺,同比增長56%,佔全球銷量的1/4,此後其規模更是穩定在全球市場份額三分之一左右。

而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於2018年2月在法蘭克福發佈的最新報告,自動化生產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加速,全球製造行業的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已達到74臺/萬人(每萬名工人使用工業機器人數量),而在2015年,全球平均機器人密度為66臺/萬人。

報告顯示,中國機器人密度增長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

由於機器人設備的大幅增長,尤其是2013年至2016年,機器人密度25臺增加到68臺。目前,中國的機器人密度在全球排名第23位。中國政府計劃在2020年前進入世界前十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屆時其機器人密度將達到150臺。另一個目標是到2020年共銷售10萬臺國產工業機器人。2017年,中國機器人供應商銷售27,000臺,外國機器人供應商銷售6萬臺。

活在未來的企業,才能在未來活。

一個簡單的舉例便是,10年前沒有微信,沒有微博,沒有天貓,沒有小米,沒有共享單車,沒有今日頭條,沒有滴滴打車,沒有美團大眾點評……但短短10年時間,所有東西都變了。

因而,可以斷定的是,未來10年有一件事情會發生,就是我們今天所認為的很多能力,在10年後不再是能力。而這有賴於科技的創新和應用。

一個顯而易見的現實是,科技的進步正在改變人類社會,傳統的產業面臨著淘汰風險,加速轉型升級是製造業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不只是因為勞動力的上漲問題,機器和自動化的投入使用除了解決勞動力缺口,還能提升效率,更是為了達到快速製造的效果,以滿足個性化的需求。

這正是碧桂園決心投資機器人的根源所在,因為投資機器人,就是在投資未來。

02 | 應用場景裡的無限想象

如果說對於碧桂園來說,機器人之於地產是錦上添花、更進一步的美好願景,那地產之於機器人,則可以說是精益求精、臻於完美的更好追求。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擁有樓盤最多、業主群體最為廣泛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碧桂園集團本身就是機器人最切實的需求者,擁有極其巨大的內需市場。

超skr!原來碧桂園還有另一面

數據顯示,截止 2018年6月30日止前6個月,碧桂園已完成銷售額4125億。有機構預測,按照當前的銷售節奏,碧桂園完成全年銷售金額8000億元將是大概率事件。對於碧桂園來說,萬億規模已在腳下。

而萬億規模代表的是無數應用場景中巨大的機器人潛在需求。

比如,碧桂園地產板塊目前擁有超2000個樓盤,每年建造幾十萬套房子,對於建築機器人有巨大的潛在需求,例如砌磚機器人、鋪地磚機器人、外觀質量檢查機器人等。

此外,如果每個樓盤的物業管理社區採用10個安防智能機器人,那就是2萬個。如果每套房子安裝智能家居、自動化烹飪設備、家庭清潔機器人,那就是上百萬套智能設備。

另外,碧桂園也在全面發展物業,教育,大健康醫療,酒店,新零售以及農業等各項業務,機器人的應用對每個版塊都將是質的提升。

對於碧桂園來說,機器人的大規模廣泛應用,不僅能夠降低傳統建築作業的成本,提升作業的效率、安全性和整體質量,更能透過安防、自動化烹飪、家庭清潔等機器人等應用,為業主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務,提升樓盤的整體質素,形成碧桂園獨有的智能家居品牌競爭力。

蒙牛總裁牛根生就曾說,差異化、挺進無競爭領域是弱勢企業迅速製造相對強勢的不二法門。

在過去十年時間當中,碧桂園透過走高週轉、差異化的路線,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三四線之王”,更成就了其5000億規模的登頂之路。

而展望登頂之後未來,楊國強顯然已經謀劃好了另一個差異化競爭的強勢未來。

03|破頂之路

“跟著別人跑相對容易,進入無人區很艱難。”

這是任正非的理論,但推崇沃爾瑪模式的碧桂園和楊國強,在進入無人區之後,顯然有著自己的盤算。

碧桂園是一家全產業鏈的房企,這是許多同行驚歎不如的重要因素。全產業鏈起碼有三大突出優勢:

其一,可保證施工進度;

其二,可保證施工質量;

其三,可控制建安成本。

而現在,碧桂園正在這條全行業都難以匹敵的產業鏈中添磚加瓦,希望讓它變得更完善也更完美。

觀察碧桂園在地產主業之外,努力發展的包括農業、機器人等多元化產業,實際上都是其用來打破未來可以預見的地產天花板所做的戰略佈局。

一方面,這些產業本身都是朝陽產業,擁有廣闊的市場需求和發展前景;

另一方面,這些產業也可以與碧桂園的地產主業形成協同效應,共同促進彼此的發展和提升。

當下,雖然我國機器人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機器人產業鏈關鍵環節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減速器、伺服電機和控制器等依賴進口;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薄弱,高端產品質量可靠性低;機器人推廣應用難,市場佔有率亟待提高;企業“小、散、弱”問題突出,產業競爭力缺乏;機器人標準、檢測認證等體系亟待健全。

中國在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環節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以佔機器人整機成本最高的減速器為例,目前精密減速器市場大半被日本企業佔據,當下國外機器人在減速器上的成本在15-20萬,而國內的機器人的成本卻在30萬左右,比國外機器人成本高出近一倍。

本著產業協同、佈局未來,同時也是希望為國家智能製造領域的進步做點事,碧桂園致力於在智能製造這個新領域發展機器人產業生態。而更重要的一點是,碧桂園有這樣的能力,也有這樣的決心去進行這樣前瞻性的佈局。

據瞭解,關於進軍機器人產業,碧桂園的決心和力度非常大。

集團計劃五年內在機器人領域投入至少800億元,將機器人更廣泛地運用到建築業、社區服務、生活起居等各類場景當中。

同時,碧桂園將用5年時間在順德建成面積達10平方公里的機器人谷,未來將引進10000名全球頂級機器人專家及研究人員。

一個企業,只有當你的社會責任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時,你才會思考“今天我存在是要解決什麼社會問題”;也只有當你解決更多的社會問題的時候,社會才更好地反哺於你。

碧桂園的企業願景是“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關於更好地做好企業和服務好業主,碧桂園一直在路上,從未止歇。

04 | 結語

所有的勝利,與征服自己的勝利比起來,都是微不足道。

碧桂園神奇而精彩決絕的登頂之路發展到今天,早已不是與誰爭第一、與誰爭老大的問題,而是在攀登上一座山峰之後,如何眺望下一座山峰,並安全而平穩地到達。

一如楊國強所說,人生就像爬山,風吹日曬,一路辛苦,當你爬到山頂,看到有棵松樹,坐在那裡吹涼風休息時,才會有幸福感,而不是剛才說的有些人平淡無奇地走了生。人就應該不負此生。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這不僅僅是一句豪言壯語,它還告訴我們奮鬥非一朝一夕之事,應該持之以恆,應該切切實實地從小事做起。我們要記住古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教誨,踏踏實實地工作,在奮鬥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也正是碧桂園的哲理,相信就如楊國強一樣,人生是一場戰鬥,而碧桂園將成為這場戰鬥的勝利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