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從可落圈到小賢河 你知道小賢河村的來歷嗎

小賢河村最早叫可落圈。這裡李、劉兩家是大戶,但李家最早來到這裡。李家老祖逃荒來到沂蒙山前,從西走到東、又從東走到西,感到這裡是個可落腳的地方,就在這裡住了下來。這裡四周除了山就是嶺,只有西南側有條山溝通到山下,像個圈,於是叫可落圈村。

從可落圈到小賢河 你知道小賢河村的來歷嗎

不過,住下來才知道,這裡是個缺水的地方。每年遇到天旱,只有村西南側一個汪塘裡還能有些泥水。村民靠這泥水艱難度日。於是,有人就給這裡起了另一個名字:渴啦圈。天旱地裡不長莊稼,石頭都露出來了,走路一不小心就摔跟頭,磕啦圈村這個名字出現了。

磕啦圈村這個名字,一直沿用了很多年,但村民總感覺這個名字不好,就想改,可改什麼名字好呢?

村中有條小河。河水總是像一條線一樣流淌,而且經常斷流,人們稱作小線河。人們感到磕啦圈做為村名,不如這條河的名字好。於是,在以後的時間裡,小線河這個村名就出現了。在用小線河做村名的時候,因為筆誤,也出現過小現河、小縣河等多個寫法。

從可落圈到小賢河 你知道小賢河村的來歷嗎

自從在村西南側修建了水庫以後,這個村再也不缺水了。那條線一樣流淌的小河不再缺水不再斷流了,成了村民冬天溜冰、夏天洗澡、四季洗菜飲牲口的寶河。但這條河總是不急不慢地涓涓流淌,像一位賢良淑德的美女,有人便其為小賢河。小線河村也被小賢河村代替。

小賢河村四周被山嶺環繞,是個民風淳樸、環境優雅的小山村。可就是這樣的一個村,在用磕啦圈做村名的那段時間裡,卻有一個不雅的順口溜:磕啦圈,兩頭彎,不出馬子出漢奸。

瞭解小賢河村村民的人都知道,村民全都老實本分、忠厚善良,這裡也沒出過殺人越貨的馬子,更沒出過橫行鄉里的土匪。這個順口溜是怎麼來的呢?

那還是解放前,磕啦圈村缺水。村西側有個小汪塘,遇到乾旱年份,那裡就是全村幾百人飲用水源。最難熬的是過年,村民為了大年初一能有水喝,往往大年夜五更天就挑著水桶去那裡取水。有時為了一擔水,村民要排隊排上一整天。

從可落圈到小賢河 你知道小賢河村的來歷嗎

龍雨村有個小自然村叫魏家莊,和磕啦圈村毗鄰。那裡地勢更高,缺水更厲害。遇到天旱,魏家莊的村民就下山和磕啦圈村民爭水。本來就那麼一點水,本村村民都不夠用,別的村還要來爭,村民當然不高興。因為水,矛盾經常發生,有時還發展到械鬥。磕啦圈村民佔據地理優勢和人多優勢,魏家莊人往往以吃虧告終。

打不過人家,但魏家莊人並不認輸,就在嘴上鬥爭。於是,有人就編排出這樣一個順口溜。事實證明有時宣傳比實力更有效。順口溜一出,立竿見影,磕啦圈村一下被醜化得惡魔一般。

磕啦圈人也很聰明,你用嘴鬥爭我們也用嘴反擊,於是,另一個順口溜出現了:魏家莊,不嫌髒,洗腳水,下面湯。

不過,這個順口溜雖然也朗朗上口,但殺傷力不大,還是磕啦圈的那個順口溜流傳廣泛。

從可落圈到小賢河 你知道小賢河村的來歷嗎

解放以後,特別是整山治水工程開展以後,在磕啦圈村西南側修建了一座水庫,這裡成了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魏家莊呢,也因為水庫收益。兩個村再也不用因為水而起戰爭了,兩個村的關係也好了起來。因為缺水,兩個村都窮。因為有了水,兩個村都富了起來。因為爭水,兩個村成了仇人。因為有水了,兩個村又成了好鄰居。因為是仇人,兩個村互相攻擊,現在成了朋友了,兩個村又都互相美化了,於是,新的順口溜出現了。魏家莊說小賢河:小賢河,兩頭翹,出了大官出富豪。小賢河村說魏家莊:魏家莊,果滿山,果園賽過蟠桃園。

現在,小賢河村村民終於過上了不缺水不缺糧的好日子,但對於那曾經的痛苦記憶,仍然在老人心目中留存。現在,村民都很愛護山水、樹木,就是為了保護生態、留住青山綠水,不讓那痛苦的悲劇重演。(葛文峰)

從可落圈到小賢河 你知道小賢河村的來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