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野外常見植物山地瓜有什麼作用和藥效?

emm唔


野外常見植物“山地瓜”有什麼作用和藥效?

題主的提問不帶圖片,無法給你具體的答案。因為阿兮所知道的土名叫“山地瓜”的植物,就有2種了,所以只能盡我所知,把所瞭解的2種“山地瓜”植物作用和藥效分享給你,供你參考。

一、葡萄科植物——白蘞

大家仔細看上圖,白蘞是像葡萄一樣攀援的木質藤本,所以又名山葡萄秧、五爪藤等,枝帶著赤色或淺紫色,葉與卷鬚對生(一片葉對應一個卷鬚)。

這是白蘞的球形漿果,成熟時白色或藍色,長在山路邊很顯眼。兩年前阿兮進山採風,遇到了好大一片。

這是白蘞的根。阿兮覺得,白蘞的長圓形、長紡錘形或卵型的塊根是最形似地瓜的。葡萄科山地瓜(白蘞)的主要作用就是清熱解毒,散結斂瘡。民間說有生肌效果,治療瘡疔類和燒燙傷很有效。

二、薔薇科植物——地榆

不知道為什麼地榆的別稱也叫“山地瓜”。關注阿兮的朋友都知道,數年前阿兮下鄉採風,遇到素昧平生的一位八十歲老人,以有眼緣為藉口,傳給我一個不留疤痕的燒燙傷秘方,所用主藥材就是地榆根(感興趣的朋友可點擊阿兮隨筆個人主頁,置頂文章就是分享燒燙傷不留疤方法)。

地榆在阿兮老家農村又名“馬虎棗”,因地榆的紫紅色花,還真像棗子的形狀。但底下莖卻是粗長的根莖,與地瓜形態不沾邊。(上圖就是阿兮和朋友一起去山上親手挖的地榆根)

地榆的功效也是清熱解毒,消腫斂瘡,可涼血止血,拔膿血很霸道。民間俗語:“有了地榆碳,不怕皮潰爛”,說的就是它強大的解熱止血消腫斂瘡作用。

地榆很好辨認,葉子很像榆樹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上圖也是阿兮特意去山上拍的地榆葉片,看準了,這樣的葉子、紫色如棗狀的花和棕色外皮的塊根,都對上基本可以確定是地榆了。

以上兩種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但中醫博大精深,遠不是一知半解了解一兩點藥用價值,就可以自己用藥的,有病還是去看醫生,以免耽誤病情。阿兮旨在通過問答方式與大家交流所知道的植物知識,一起看圖識植物,這樣去野外郊遊,看到植物都可以喊出名字,也是很愜意的,大家覺得呢?

我是阿兮隨筆,歡迎關注一起暢聊三農!謝謝點贊轉發!

阿兮隨筆


野外常見植物“山地瓜”有什麼作用和藥效?山地瓜是一種常見的植物,也被叫做地榆,地下榆樹,作為野外常見植物的地榆,是春季一味時令野草,具有極好的清熱去火功效的鮮嫩菜餚,根猶如地瓜狀,是一種塊狀根莖,肥碩多汁,也被叫做豬人參,俗稱山地瓜還可以理解,被叫做豬人參就顯得難以理喻了,民間的俗稱有時候確實很有意思。


山地瓜的嫩葉、嫩葉以及花穗都是可以食用的,用水焯過之後,要用清水浸泡,去除苦味之後,可以製作成很多種菜餚,涼拌、熱炒,使用最多的是燒湯時候放上一些山地瓜葉,具有別具一格的清香,有一股黃瓜的味道,沁人心扉。山地瓜也被叫做黃瓜香。

除了可以作為食材食用之外,山地瓜最主要的用途還是那肥肥胖胖的、不規則紡錘形或圓柱形根莖,在春季或者秋季進行採挖,洗淨曬乾,或者切片曬乾之後即可入藥使用。


山地瓜性微寒,味苦、酸、澀,無毒,具有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的功效。屬於止血藥下屬分類的涼血止血藥。內服對於一些吐血、胃潰瘍出血等出血病症有很好的止血功效,研末之後外敷,對於外創傷口流血、火燒燙死均有很好的止血止痛,消炎化瘀的作用,

山地瓜耐寒,喜水,對於土壤要求不嚴,適合我國大部分地區栽植,人工種植山地瓜早已經開展,有著很不錯的經濟效益,屬於粗放式管理容易種植的藥材之一。


關於山地瓜的作用還有很多,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