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山西歌王國慶長假期間突然去到400人的小山村

10月3日晚,“羊倌歌王”石佔明悄然來到榆次區莊子鄉麓臺村獻歌,頃刻轟動了這個有四百人的小村莊。石佔明為村民們演唱了成名曲《打酸棗》和經典開花調《太行山》《桃花紅 杏花白》《親圪蛋下河洗衣裳》,並和劉海平、王熙、弓宇傑合作演唱了《會哥哥》,掌聲、叫喊聲、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不少人爭著和歌王合影,得到合影機會的,個個臉上洋溢著幸福。

山西歌王國慶長假期間突然去到400人的小山村

石佔明為什麼會來到麓臺村?原來,這裡的一位民間藝術痴迷者、80歲的宇變鳳老人去世了。宇變鳳1938年出生於榆次南趙村,由於家庭變故,8月個大的時候隨改嫁的母親遷居榆城坪村。11歲起,撐起全家的“鍋頭”(負責一日三餐),照顧母親與妹妹們。解放後,她進“民校”學完速成中學成了民校教員。自此,擔任起村團支部書記、公社婦女主任和團支部副書記。1955年11月,嫁與麓臺村李廷榮。

宇變鳳熱愛民間藝術,尤其是晉劇、晉中秧歌、左權民歌、曲藝,她都非常喜歡,年輕時曾登臺唱過晉劇。她對晉劇表演藝術家、秧歌藝人、左權民間藝人如數家珍。幾年前,石佔明無意間知道了這樣一位熱愛鄉土藝術的老人,就親自到家中為老人唱了幾首歌。

山西歌王國慶長假期間突然去到400人的小山村

9月28日,宇變鳳在麓臺家中病逝。國家一級編導、左權小花戲傑出傳承人李明珍親自前往弔唁。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秧歌丑角演員孫貴明、左權盲人宣傳隊隊長劉紅權、山西省戲曲職業學校副教授劉海平、開花調歌手曹彥明、王熙、弓宇傑、武鄉琴書藝人李四平等聞訊後紛紛趕來,為民間藝術的鄉村知音再次唱起秧歌、晉劇、開花調、武鄉琴書等。

正在榆次後溝拍攝MV的“羊倌歌王”石佔明,從朋友處知道了宇變鳳老人去世的消息,自己開車趕到麓臺村,為老人送上最後的祝福。他告訴記者:“民間藝術、原生態唱法需要最底層的歌迷,他們是民間藝術活著的基礎。沒有熱愛民間藝術的群眾,我們歌手唱歌誰來聽?”

《解放》《太行奶孃》主演劉海平說:“我是專門來為老太太唱晉劇的。我們晉劇的觀眾在老化、流失,我們晉劇人有責任保護晉劇生態。如果晉劇的生態圈、原生態藝術的環境進一步惡化,我們民族文化的自信從何而來?正是宇變鳳老人這樣的底層觀眾給了我信心,所以我繼續從11歲開啟的戲曲道路不動搖。”

劉紅權表達了同樣的心聲。他告訴記者:“宇變鳳老人我是見過的,她是個好人,還非常熱愛民間藝術。她去世了,我們的觀眾就又少了一個。我們是為自己的觀眾而活著的,所以聽說宇變鳳去世了,我們盲藝人都願意來為他再唱一次歌。”

3日晚上,這群藝人在宇變鳳家門前臨時搭起的小舞臺上,唱了三個小時。4日上午又唱了兩個小時。石佔明的開花調之外,劉海平的晉劇名段,孫貴明的秧歌經典,李四平的琴書《王祥臥冰》《五豬孝母》,劉紅權的《一把黃土把娘埋》《光棍苦》《傻子拜年》等,把村民們聽得如痴如醉。

麓臺村民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真沒有想到,沒有花一分錢,居然來了石佔明,來了孫貴明,來了左權盲人宣傳隊!一個老戲迷、老歌迷的去世,牽動了這麼多民間藝術家的心,他們來慰問老人,是對民間的最大的尊重!大家到麓臺來,今夜滿村都是光彩!我們麓臺村不止一個像宇變鳳一樣的戲迷、歌迷,咱們榆次也不只是麓臺有歌迷、戲迷。我們希望更多民間藝術家能走進麓臺,走進鄉村,給鄉村以藝術氛圍,為鄉村振興大戰略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