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民國那些有趣的大師——劉文典

中國不乏硬骨頭的文人。魯迅先生,人稱他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槍,他向黑暗的社會衝鋒陷陣。劉文典也算得上硬骨頭的文人。

民國那些有趣的大師——劉文典

1889年12月,劉文典在安徽出生。他的父親是一名商人,父親對兒子寄予厚望,並希望劉文典能學點洋文,以後能與洋人做買賣。1906年,17歲的劉文典進入蕪湖安徽公學學習,該校教師陳獨秀、劉師培非常賞識他。

1907年,18歲的劉文典加入中國同盟會,年輕的革命小兄弟。 1909年,20歲的劉文典赴日本留學。1914年,25歲的劉文典加入中華革命黨,並任孫中山秘書。

這份履歷太牛了。

民國那些有趣的大師——劉文典

後面發生的很多事情,證明這履歷真的不算什麼。他不僅追隨過孫中山,是孫中山先生的秘書,他還營救過陳獨秀,驅趕過章士釗,痛斥過蔣介石,據說踢了蔣介石下體,被關了7天。

這就是劉文典,民國奇人,一生傲骨、趣事也多,很多人叫他狂徒。

他二十歲就名滿大江南北。1917年受陳獨秀之聘出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兼任《新青年》雜誌英文翻譯和編輯。他選定了古籍校勘學為終生研究的課題,以鉅著《淮南子鴻烈集》和《莊子補正》十卷問世,震動文壇,成了中國近代史上最傑出的文史家之一。于丹講的《莊子》就是依據他的《莊子補正》。

這位大師有一個毛病,就是有點傲,不僅在心底傲,還說出來,傲的不要不要的。為此得罪了很多人,比如得罪沈從文、朱自清、聞一多、巴金等等。他就是覺得自己牛,看不上人家。劉文典說中國懂得莊子的共有兩個半人,一個是莊子本人,全世界研究莊子的算半個人,另外一個人就是他自己。

劉文典傲也是看人的,他對陳寅恪卻是一萬個佩服。陳寅格精通十四種語言,劉文典真心佩服、敬重有加,從來不敢有半點造次。

——他公開承認他的學問不及陳氏之萬一。

——他多次對學生說:自己對陳氏的人格、學問不是十分敬佩,是十二萬分的敬佩。

——劉文典對人宣稱,西南聯大隻有三個教授:陳寅恪、馮友蘭,他和唐蘭算半個。

有一次,在昆明時,某日空襲警報響起,劉文典忽然想起陳寅格身體羸弱,視力不佳,行動不便。便馬上帶著幾個學生跑到陳寅格的寓所,攙扶他往城外躲避。同學要攙劉文典,劉文典不讓,大聲叫嚷:“保存國粹要緊!保存國粹要緊!”這感情算不錯的。

感情不錯的還有一位叫做吳宓,劉文典講課時,當時的著名學者吳宓也會去旁聽,每次坐在最後一排。劉文典每講到得意處,便抬頭向最後一排看,問道:“雨僧(吳宓的字)兄以為如何?” 吳教授起立,恭敬點頭回答:高見甚是,高見甚是。

沈從文升職為教授,他不爽,還寫出來。他說,在西南聯大,陳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應該拿四百塊錢,我該拿四十塊錢,朱自清可拿四塊錢。可我不會給沈從文四毛錢。沈從文都要當教授了那我是什麼?那我豈不成了太上教授了嗎?

簡單說,你沈從文能當上教授,陳寅格拿的錢應該是自己的10倍、是朱自清的100倍、沈從文的1000以上,這還是沈從文發揮異常,被人多給了。真不知道哪來的信心和仇恨。

好吧,文人玩文人,也是蠻開明的。究其原因,無外乎,自己是研究古典文學的,什麼破新文學,他根本就瞧不起,這都是垃圾。

劉文典認為的垃圾還有好多呢,比如巴金。一次有人問他可知道以《激流三部曲》名噪一時的巴金,他沉思片刻後,說:我沒聽說過他,我沒聽說過他。是孤陋寡聞還是不願意說,我們也不清楚。

這些也都不是事。 1929年,劉文典與蔣介石幹了起來了。

劉文典才高學廣,蔣介石抬舉他為國寶,可他不買賬。在安徽大學校長的任上,為學生運動的事,蔣責令他交出共產黨員的名單,嚴懲肇事者。他當面頂撞蔣介石,不稱“蔣主席”,竟敢當面叫他“新軍閥”。蔣介石沒按“大清律”以“大不敬”治罪,更未因言治罪。蔣介石在盛怒之下動了粗,當眾打了他兩個嘴巴。劉文典不甘示弱,也動粗還之,當眾飛起一腳踢在蔣介石的肚子上。蔣捂著肚子,疼得臉上直流汗。蔣介石並未下令讓左右把國寶五花大綁拿下,以刺殺領袖未遂定罪,只下令關押了七天,好像是以“治安條例”毆鬥處理的民事案。

探究歷史講究“無證不立”、“孤證不立”。魯迅先生在他的《知難行難》一文中提到了這件事,可做旁證。

此事轟動一時,風傳學界,劉文典被視為敢做敢為的民族英雄,聲震天下儒林。見到校長大氣都不敢出,只會說“哈依”的人是不可能有如此作為的。

出獄後,根據蔣介石的命令:“必須滾出安徽!”看來還是給出路,沒放逐到國外。清華大學校長羅家倫聘他到清華大學出任國文系主任,國民政府教育部沒因有踢蔣的歷史不許人用,組織部也沒對他內控使用,還是很開明的,重的是真才實學。

蔣介石殺了很多人,但對兩個人是很寬厚的——一位是張學良,軟禁之時,有夫人陪伴,有廚師伺候,可以散步、釣魚,宋子文整汽車的送洋酒罐頭。蔣對劉文典這個國寶也是寬大為懷的。

上一博客中提到聞一多力主解聘劉文典西南聯大的教授,其實是昆明地下黨溝通不暢的原因。1941年底,張孟希到昆明招募中學教師,中共雲南地下黨委認為這是潛伏的好時機,便派吳顯鉞揭榜,吳到磨黑中學後,業績突出,當上了校長,吳想找個名教授來磨黑講學半年,以穩固張孟希對自己的信任。

劉文典屬保守派,但他不關心政治,容易掌控,且知名度高,所以選定了他。張孟希對劉文典照顧極好,一路滑竿,鴉片管夠,且沿途設宴接風,從昆明到磨黑,劉走了近20天。在磨黑,他一住半年,不僅給學生講課,每週還給張孟希及當地舊士紳講一兩次《莊子》和《昭明文選》。去磨黑前,劉文典和蔣夢麟等打過招呼,並得到批准。所以在即將結束磨黑講學時,劉文典收到了西南聯大續聘書。但,事情突然生變,聞一多發了詩人脾氣,堅持不再續聘。去信稱學校已將其解聘,即使有聘書,也需退還,並挖苦道:“昆明物價漲十數倍,切不可再回學校,長為磨黑鹽井人可也。”

劉文典被解聘後,經陳寅恪介紹,轉投雲南大學。1944年,聯大中文系進步學生組織討論會,請劉文典參加,也請了聞一多,聞見劉文典在,轉身就走,並說:“你們知道我討厭這樣的人,話怎麼能說到一塊兒?”後經黨組織做工作,聞一多才未退場,並表態“我錯了”。但在當時情況下,還不便向聞一多透露劉文典去磨黑,為黨作了貢獻。

1948年4月,首批中研院院士評審,人文組共55人候選,劉文典亦在其中,卻遭王叔岷反對,理由是“劉文典先生之《淮南子》及《莊子》,校勘考據皆甚糟糕”,王時年33歲,在此兩書下過苦功夫,發現劉文典的書中有許多疏漏。但劉文典這兩本書有開創之功,評委們未採納王叔岷的意見,正在美國治病的傅斯年知道後,立刻寫信,怒斥:“彼曾為土司之賓,土司贈以大量煙土,歸來後,既吸之,又賣之,於是清華及聯大將其解聘,此為當時在昆明人人所知者。今列入候選人名單,如經選出,豈非笑話?”雖候選名單未作修改,但傅斯年的意見還是起了作用,三輪投票,劉文典得票均為零。

幾分狂傲,幾分算計 劉文典落選中研院院士。

民國那些有趣的大師——劉文典

1949年末,昆明解放前夕,胡適曾動員劉文典去美國,為他一家辦好了入境簽證。劉文典謝絕了,他說“我是中國人,為什麼要離開我的祖國”。1958年7月15日因屢遭批鬥,突發急症,於昆明逝世。享年69歲。

不知道如何評價他。短短的文字說不出的感覺,這是一個狂人嗎,好像也不是。他佩服比自己厲害的人。說他不是狂人吧,好像也不是,對很多人看不順眼,說話相當不給情面,也不怕得罪人他有自己的堅持,比如堅持留在國內、比如堅持與權貴蔣介石對抗、比如堅持抗日不加入任何軍閥。

這樣的一個人,活的還挺好,有幾個朋友

但是,他自己無所謂。所以,我只能說,他是一個矛盾的人,一位民國奇人。

歡迎關注詩書畫印筆記,每天發送專業的書畫印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