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骨肉分離是種怎樣的痛?河北梆子現代戲《雪花飄飄》直面打拐

骨肉分離是種怎樣的痛?河北梆子現代戲《雪花飄飄》直面打拐

女兒失蹤半年多,尋親路上,母親又被騙到深山,賣給貧困的老光棍兒當媳婦……10月4日晚,聚焦打拐題材的河北梆子現代戲《雪花飄飄》在石家莊大劇院上演。

作為今年梆子聲腔展演的劇目之一,《雪花飄飄》是天津河北梆子劇院帶來的作品,由6年前屢獲大獎的《晚雪》提升加工而成,國家一級演員劉紅雁、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王少華領銜主演。

骨肉分離是種怎樣的痛?河北梆子現代戲《雪花飄飄》直面打拐

尋親路上自己被拐賣,劇情波瀾起伏細節生活化

養了十來年的孩子被拐賣了,對任何一個家庭都是滅頂之災。劇中,晚雪和立春夫婦就遭遇了這種厄運。更不幸的是,接下來他們還要面對命運接二連三的暴擊。因尋親心切,夫婦倆被騙光了身上的錢,丈夫立春又病倒了,晚雪一個人繼續尋找,卻被人販子賣到了深山……

骨肉分離是種怎樣的痛?河北梆子現代戲《雪花飄飄》直面打拐

《雪花飄飄》的劇作者是“文華編劇獎”“曹禺戲劇文學獎”獲得者孫德民,他不僅“真誠地、深入地、大膽地看取人生”,還熱切地呼喚人性的救贖。

這是一部“虐心”的戲,但也處處洋溢著樂觀、積極、正能量。晚雪接連遭遇不幸的同時,也有熱心煤老闆施救、眾礦工捐款等溫暖人心的際遇。尤其是最後一個捐款的礦工,幾經思索,最後蹲下身把藏在鞋子裡的錢也拿了出來,讓人在笑中充滿感動。

骨肉分離是種怎樣的痛?河北梆子現代戲《雪花飄飄》直面打拐

類似生活化的細節還有很多,比如老光棍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終於決定放晚雪走,也演繹得真實可信。這些閃爍著人性光輝的戲劇片段,是作者對人性和良知的熱切呼喚。就連可恨的人販子,孫德民也沒有簡單地將其塑造成臉譜式的壞人,而是深挖他們的不幸遭遇和心理成因,展示了他們身上殘存的一點人性和良知。

骨肉分離是種怎樣的痛?河北梆子現代戲《雪花飄飄》直面打拐

女主角戲份吃重,演完後衣服都被汗水洇溼了

借用影視劇的流行說法,《雪花飄飄》還是一部“大女主”戲。丈夫立春一開始就病倒了,無奈之下只好先回家養病,並順便籌錢。此後的尋親路上,都是晚雪孤零零一個人。

每場戲中,晚雪都有大段的唱,在道具山路上跑上跑下,被拐賣深山那場戲中,還有跪摔、跪步等程式化的戲曲動作。演出結束後,劉紅雁換下的衣服上被汗水洇溼了好幾塊。

骨肉分離是種怎樣的痛?河北梆子現代戲《雪花飄飄》直面打拐

劉紅雁是國家一級演員,工花旦、閨門旦,先後師從多位河北梆子名家學藝,後又跨劇種拜在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孫毓敏老師的門下,將京劇荀派的藝術特色融入到了河北梆子的表演中。《雪花飄飄》中的幾個唱段,或高亢激昂,或淒厲悲涼,或悠揚婉轉,將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形象演繹得豐滿生動。

天津戲迷追到石家莊來,就為再看一遍《雪花飄飄》

有些老戲迷一聽現代戲就會本能的抗拒,覺得新編的現代戲不如老戲有味道。

但看《雪花飄飄》完全不必有這樣的顧慮,因為演員們在表演中,既把傳統戲的四功五法巧妙地跟劇情結合,也根據現代戲的需要加入了更多真情實感。唱腔設計也充分發揮了河北梆子激越悲亢、大開大闔的藝術特色,聽起來十分過癮。

在後臺,記者遇到了從天津追到石家莊來聽戲的小劉。今年24歲的他已經是資深戲迷了,《雪花飄飄》這出戏從九月份首演到現在,他一場不落的全看了。

骨肉分離是種怎樣的痛?河北梆子現代戲《雪花飄飄》直面打拐

“其實現代戲也脫離不開傳統戲的根基。”劉紅雁告訴記者,演現代戲一定得有傳統唱唸做舞的基礎,“排的時候我也在想,演這個戲一定不要給觀眾‘話劇加唱’的印象。”

在劉紅雁看來,,傳統戲百聽不厭自有它百聽不厭的道理,要麼是扮相,要麼是形體,要麼是唱,總有能吸引人的地方。現代戲要生活化,但也要在合理的前提下,儘量用到老祖宗給留下來的這些精粹。“如果沒有用到戲曲的元素,現代戲只剩下故事和唱,那觀眾看一遍就完了。”

骨肉分離是種怎樣的痛?河北梆子現代戲《雪花飄飄》直面打拐

■文並攝/河北青年報記者張翠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