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樹樁盆景在日常中該如何澆水?

樂聖傑


澆水是盆景養護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也是最為重要的。俗話說“澆水十年功”,澆水的好壞,直接關係了樹樁盆景的好壞和生死。



澆水首先跟樹的習性有關係,理論上應該按習性來澆水,不太懂的可以按見幹見溼,澆則澆透這種方法澆,這不是最好的澆水方法,卻相當萬能,根據土壤的乾溼情況來判斷澆水,可最大限度的避免乾旱和爛根。二是要注意水質的酸鹼,這個需要自己去查一查資料。


噴水保溼,對於喜溼潤樹種,乾旱季節噴水保溼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注意的是植物任何地方都不宜積水。部分樹種葉片有絨毛,易在表面形成水珠不幹燥,應避免噴水,可通過周圍灑水或噴霧方式保溼。新芽和花苞容易積水,這樣噴水後不幹極易產生病害,這些樹種長新芽和開花的時候要避免噴水,通過上述方式保溼。

關於控水,植物休眠期,水分消耗量很小,應該控水。植物營養生長旺盛,適當控水可減緩營養生長,對於成型盆景,營養生長旺盛,影響樹型,葉片過大也不美觀,可以在生長旺季適當控水。對於觀花觀果盆景,花芽分化期營養生長旺盛不利於花芽分化,此時適當控水有助於多開花結果。


養花家


“乞得瓊枝自隔鄰,閒將清水濯花神。孤芳何必輸金谷,處處東風一樣春。”(明*鄧雲霄)

“引水澆花不厭勤”,很多新手給樹樁盆景澆水都犯了像宋代大文豪歐陽修這句詩所描寫的一樣錯誤。那麼,日常中到底該怎樣給樹樁盆景澆水呢?且看看“木頭工程師”如何說:

澆水的原則

“木頭工程師”曾經說過“交人交心,澆水澆根”,樹樁盆景的澆水總原則是:見幹見溼、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不澆半截水、地皮水。

澆水的具體細節

  • 澆水時間:春末、秋初、夏季等高溫季節,選擇早晚澆水,中午對枝葉及環境噴水增溼。冬季、早春寒冷季節,以中午澆水為好。

  • 水質要求:首先,水質要潔淨、無毒無害,選用自來水要待氯氣散去後再用,雨水、河水、井水不能受到汙染。其次,水的酸鹼度要符合樹樁盆景的要求,原生南方的樹種多喜酸、耐酸,如映山紅、茶花等,不能澆灌偏鹼含鹽的水。而桎柳等喜鹼的樹樁最好將水的pH值調到鹼性再澆。

  • 水溫要求:總體上水溫要與盆景盆土溫度相近,溫差不能過大。一般來講,夏季高溫,水溫可略低於土溫,冬季嚴寒季節,水溫可略高於盆土溫度為好。

  • 一次多澆:“澆則澆透”的意思是盆土要吸足、吸飽。如果是從盆面澆,對於吸水慢的盆土要分兩三次澆,先澆到排水孔流水,等半小時後,再澆滿,如此反覆直至盆土吸飽水。當然浸盆澆水更好。

  • 澆水方法。最常見的從盆面澆水,要注意的是要從根部澆,不要澆到葉、花、果上。對於微型樹樁盆景通常用浸盆法澆水,浸要浸透。如果長時間無人在家,可用虹吸法、浸潤法、滴灌、吊水輸液法澆水。

  • 澆水程度。平時保持樹樁盆景的盆土溼潤而不積水,梅雨多雨季節注意避雨排溼,夏季增加澆水頻次,以滿足它們生長需要。冬季樹樁休眠時要減少澆水頻次,保持盆土略微偏幹,防止爛根。對於觀花賞果類盆景,花芽分化期需“扣水”來促進花芽分化。對於來自南方溫暖溼潤地區的喜溼、耐溼的樹種盆土可略溼而不積水。

  • 澆水頻次。所謂“見幹見溼”,要交替給樹樁根系以空氣和水分,盆土不能長期潮溼而導致根系缺氧腐爛,也不能長期乾旱而導致根系缺水死亡。

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