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社會扶貧的“婁煩樣本”

社會扶貧的“婁煩樣本”

圖為婁煩縣的愛心超市。 本報記者 姚凡 攝

在婁煩縣脫貧攻堅的戰場上,產業扶貧、光伏扶貧、生態扶貧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今年,婁煩縣被山西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列為2018年社會扶貧特色脫貧縣,全省社會扶貧試點縣。

是什麼樣的工作模式推動了婁煩縣的社會扶貧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正值全國第五個扶貧日來臨之際,記者帶著思考和疑問,在婁煩縣的社會扶貧工作基層一線上感知到了一個圓滿的答案。

“我們結合婁煩的實際,依託中國社會扶貧網,建設了集愛心超市、項目超市、消費扶貧模式於一體的社會扶貧綜合體,即“1+3”社會扶貧新模式,這個模式有力地推動了社會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太原市委常委、婁煩縣委書記薛東曉說道。

愛心超市,大愛凝聚在柴米油鹽間

10月11日,記者來到了婁煩縣社會扶貧管理服務中心。在這個縣級“愛心超市”裡,愛心企業和個人募捐的生活用品琳琅滿目。大到家用電器,小到鍋碗瓢盆、柴米油鹽,孩子們的書包、文具應有盡有。

“貧困戶將自身所需物資統計後報給各村第一書記,然後由第一書記上報縣級‘愛心超市’,隨後通過線上線下向全社會發布需求信息,愛心企業和個人進行募捐,募捐物資回到縣級‘愛心超市’後,通過統一配送,到達村級‘愛心超市’。村民們通過自己的勞動積分換取所需要的物品。”婁煩縣社會扶貧管理服務中心主任褚美生介紹道。

記者在這個縣級“愛心超市”裡看到,一個茶杯20分,一個鉛筆盒30分。所有的物品明碼標價的不是人民幣,而是勞動分值。

“希望通過公共志願服務這樣的激勵機制,逐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庭院衛生、個人衛生,逐步激發出老百姓的內生動力,逐步實現從‘要我變’到‘我要變’的改觀,村容村貌和個人精神面貌得到改變,這既是扶了貧,也扶了志。”婁煩縣張家莊村第一書記談起愛心超市,滿心歡喜。

隨後,記者來到米峪鎮鄉米峪鎮村村民委員會,米峪鎮村的“愛心超市”就設置在這裡。雖然,只是一個村級“愛心超市”,但是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也是應有盡有。

“家裡正好需要一床被子,我就兌換了一床被子,用去了40分。”50歲的村民武慧珍領到被子,非常開心。

“我評選上了最好妯娌家庭,獎勵了40分,再加上我參加村裡公共衛生清掃等項目,我現在有65分的積分了。”武慧珍高興地說。

郭慧芳負責管理這家愛心超市,她取出管理臺賬。何時入庫愛心物資,村民們何時領取愛心物資,記錄得清清楚楚,甚至村民們領取物品時,小郭還會用手機拍張照片,以便核查。

米峪鎮村村主任趙林豹告訴記者:“每個月由第一書記組織,村兩委幹部、黨員代表和群眾組織成考評組進行評選,並對評選結果進行公示,公示期滿無異議由考評組發放積分券。所發出的物品都要服務對象簽字確認,實現物資全程留痕跡,陽光操作。”

“截至9月底,‘愛心超市’累計接收150餘家單位捐贈的各類物資54000餘件,受益4418戶12151人。現在,婁煩縣共運營了15家‘愛心超市’,未來,還將進一步推廣,這是一場扶貧又扶志的生動實踐。”褚美生信心十足。

項目超市,助推輸血向造血轉變

“社會扶貧是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黨委、政府主導的扶貧工作的有益補充。今年4月正式啟動的‘項目超市’已經成為婁煩縣的社會扶貧的重要落腳點。”縣長李樹忠說道。

記者瞭解到,項目超市以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自願無償捐助為主,由貧困村提出在特色產業、基礎設施、公益服務、人居環境改善等方面的項目需求,通過線下實體店和線上項目庫對項目進行展示,社會組織、愛心企業及個人可以根據項目情況,結合自身實際認領實施幫扶項目,解決貧困村、貧困戶的實際困難。

“項目超市上架有效地解決了以往社會扶貧救助式、碎片化幫扶的問題,避免了資源投入的分散、重疊,實現了貧困村、貧困戶的多樣需求與社會力量優勢的無縫對接。”社會扶貧管理服務中心主任褚美生說。

洗澡在城市人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但是在多數農村還是一件難事。

“村裡沒有澡堂,村民多數一年才洗一次澡,而且還得到相隔數里的尖山鐵礦生活區去洗。特別是過春節期間,洗澡的人多,往往得耗費一上午的時間。”婁煩縣張家莊村民郝亞峰對記者說。

今年張家莊村將建設澡堂的需求向婁煩縣社會扶貧管理服務中心上報,通過項目超市將扶貧需求進行展示。“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收到了山西匯民居民服務中心與社會愛心企業——天津長蘆漢沽鹽場有限公司的資助。

2018年9月17日,澡堂正式開工建設。這是婁煩首家農村公益澡堂,該澡堂建設本著人性與節約的理念,聘請專業公司對洗澡後產生的汙水進行無害化處理,經過處理的廢水,可達到循環使用標準。澡堂還安裝老人洗澡的扶穩把手和殘疾人、高齡老人的坐式洗浴器。

“讓需求進超市,由盲目轉為按需扶。根據貧困村、貧困戶實際需求確定項目需求,打包上架,開展無縫對接,確保所幫為所需。在具體實踐中,依託包村幹部、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入村入戶走訪,集中彙總貧困村、貧困戶項目需求。”婁煩縣社會扶貧領導組常務副組長、縣政協副主席雷愛嬋介紹。

截至目前,共收集村集體項目555個,分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改善、公益服務和特色產業四類項目,覆蓋8個鄉(鎮)135個行政村,其中已經完成的社會扶貧項目144個,計劃實施的項目411個,需求資金7129萬元,涉及貧困戶9260戶。

消費扶貧,確保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把需求引進來,讓特產走出去,這是婁煩縣消費扶貧的主要目標。

消費扶貧是國務院扶貧辦於2014年提出的一項創新性扶貧理念,是以廣大消費者為主體,通過購買和消費來自貧困主體的產品與服務,達到使貧困主體增收脫貧的扶貧方式。

婁煩縣盛產小米和土豆,特別是“婁煩山藥蛋”,以優良的品質於2015年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如何讓這些口感、品相兼優的農產品走出去,成為婁煩縣“消費扶貧”思考的重要課題。

今年以來,婁煩縣政府積極思考,主動運營,通過政府主導、企業運行、優勢群體助力、消費者參與的模式,有條不紊地展開了消費扶貧的模式。

“我們在縣社會扶貧管理服務中心開設農副產品展示專區,重點展示優質農副產品、旅遊產品、土特產品,通過該平臺充分提高婁煩產品的知名度。”婁煩縣宣傳部長任同珍說道。

不僅如此,婁煩縣在消費扶貧項目上可謂下足了功夫。線上、線下集體開花。在傳統銷售方面,充分發動各村第一書記、市縣駐村工作隊、社會愛心人士大力開拓婁煩產品的銷售渠道。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婁煩縣還將加快發展電商產業,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大力推動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落地,打造一批電商示範村,與現有電商物流企業無縫對接,促進“縣、鄉、村”三級同步發展,線上線下農特產品一體化銷售。

10月11日,在婁煩縣益農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網絡銷售平臺上,多種農產品正在熱銷,新鮮農產品直接從田間運送到車間內,三天左右送往全國各地。自今年開展消費扶貧以來,農副產品累計銷售交易額達到180餘萬元,受益企業36家,受益貧困戶1200餘人。

“下一步,要激發貧困主體內生動力。逐漸消除貧困主體‘等、靠、要’思想,引導貧困戶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通過自身發展種植、養殖、加工、製作農副產品等產業,通過線上線下合力銷售,從而實現貧困村、貧困戶增收脫貧。”太原市委常委、婁煩縣委書記薛東曉自信地說。

目前,“1+3”社會扶貧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進一步拓展社會扶貧的深度和廣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描繪出了一個鮮活的“婁煩樣本”。

本報記者王雁 姚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