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十年後哪家公司會成為中國芯片製造業的龍頭?

ws299


感謝您的閱讀!

華為和小米。別覺得我在說笑,華為有實力,也有魄力,最近更是向服務器芯片(鯤鵬920)下手,直接硬懟英特爾;而小米被人質疑的澎湃處理器,雖然久久未見澎湃S2,但是它的研發進程卻沒有停歇過。

我們先說華為,華為海思,從2004年到2019年,15年曆史,從無到有,如今的麒麟980處理器,不僅僅手機芯片實力可以接近高通和蘋果,更在基帶上能夠不斷髮揮,成為芯片領域的異軍突起。海思半導體,它的步伐從沒有止步在手機芯片,它進軍服務器芯片。

在服務器芯片,英特爾的X86框架的挑戰者寥寥無幾,華為雖然宣稱只是在自己服務器中使用鯤鵬920,但我們並不能忽視華為的野望,鯤鵬920處理器,泰山服務器以及華為雲的組合,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一套體系。

華為的目標從簡單的手機芯片技術到服務器芯片,它下了一盤大棋,華為每年在芯片市場的投資不低,而華為的實力和資本優勢給華為的處理器發展更提供了厚實的基礎。

為什麼我把小米也放在其中,很多人對於小米澎湃s2遲遲不能發佈倍感遺憾,雖然澎湃S1並非那麼出眾,但是它卻釋放了一個訊號,小米在芯片領域的研發從未停止。

小米的工程師回覆澎湃s2正在研發中,雖然基礎薄,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放棄。我把小米放在這裡,是因為對小米充滿了信心,其實和小米一樣,有很多的國產新片正在研發,或者是已經獲得了頗有成效的成績。

比如,大唐半導體。它旗下的聯芯科技,大唐微電子等等,都屬於實力雄厚的芯片設計公司是大唐電信旗下公司,是實力雄厚的IC全流程設計公司。旗下擁有多個品牌的芯片設計公司,如聯芯科技、大唐微電子、大唐恩智浦等等;紫光國芯,一家頗具規模的電路設計公司; 全志科技,從事智能應用處理器等研發的芯片公司。士蘭微、國民技術、紫光國芯、龍芯科技,寒武紀,復旦微電子等等在芯片領域中探索不斷。

誠如很多人所說,我們芯片起步晚,底子薄,但是有華為,小米,龍芯,紫光等等一些半導體公司的努力和進步,我們必然不會落後世界主要芯片領域的步伐。


LeoGo科技


首先先來看下目前國內知名的芯片製造商——華為,海思半導體,匯頂科技,大唐半導體,士蘭微,國民技術,紫光國芯,兆易創新,中國電子,全志科技,復旦微電子,聯發科,紫光展銳,龍芯科技,長電科技,寒武紀,通富微電,中芯國際等等。只國內都有這麼多的製造商,可想而知競爭是有多麼的激烈。十年是一個輪迴,龍頭肯定會出現,但要預測芯片龍頭,實話實說,任何預測都是吹牛X,也許是華為,也許是寒武紀,有可能是紫光,但也有可能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重組公司。


太猶條


十年後哪家公司會成為中國芯片製造業的龍頭?確實要預測十年後有誰會成為中國芯片製造業的龍頭,還是有些難度。十年的時間跨度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如果都按照目前正常的速度發展,那還不得不看看目前的芯片設計和芯片製造的企業。

國內部分芯片設計企業:

1、海思半導體。2004年成立,是華為旗下的專業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產品涉及無線網絡、數字傳媒等多個領域推出Soc網絡監控芯片、DVB芯片、可視電話芯片、手機芯片等。麒麟系列芯片廣為大眾熟知。

2、匯頂科技。其主要是電容觸控芯片、指紋識別芯片的領先企業,廣泛應用在手機、電腦、穿戴產品等。

3、大唐半導體。是大唐電信旗下公司,是實力雄厚的IC全流程設計公司。旗下擁有多個品牌的芯片設計公司,如聯芯科技、大唐微電子、大唐恩智浦等等。

4、士蘭微。也是半導體微電子產品、集成電路產品設計實力強大的公司。

5、國民技術。規模龐大的集成電路專項工程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

6、紫光國芯。設計石英晶體頻率器件、光學器件等,是國內最大的一家電路設計上市公司。

7、兆易創新。專業芯片和存儲器設計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

8、中國電子。2016年收購上海華虹後實力變得強大。

9、全志科技。主要從事智能應用處理器Soc、智能模擬芯片設計、智能電源管理芯片等等。

10、復旦微電子。安全識別、智能電錶、專用模擬電路產品技術領域等芯片設計,及系統解決方案。

另外還有很多的芯片設計公司,比如:聯發科、紫光展銳、龍芯科技、長電科技、寒武紀等等。


在芯片製造及封裝,主要企業有:臺積電、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長江存儲、合肥長鑫、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太極實業、深科技、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盛美半導體、Mattson等等。


對於十年後行業裡面的領軍企業,個人認為在芯片設計裡目前海思半導體不出意外會更加強大會成為領軍企業。而對於芯片製造及封裝,個人認為除了臺積電,另外兩家紫光系列的廠家以及北方華創會在同行業裡會獨佔鰲頭。


特別是紫光系,到目前在全國各地針對芯片設計及製造進行投資,而且都是大手筆。雖然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一旦投入生產勢能應該很龐大,當然出於技術及設備與國外相比有些落後,但一旦成熟應該在市場上還是有得一拼的。


個人觀點,有想法請多多留言。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更多分享請上部關注【東風高揚】。


東風高揚


1.紫光,CPU,基帶,存儲都有涉及,,尤其是存儲,將成為中國龍頭,

2.海思,現在的老大,缺點是比較封閉,只自己用,產量需求有限,如果改變為開放,那麼可以和紫光一拼

3.京東方,顯示方面的龍頭,

4.阿里平頭哥,有眾多大佬加盟,並收購了一家不錯公司做基礎,還有risc-v開源的好背景,再有靠阿里的財力,阿里雲的大客戶,,資本,技術,市場都有保障,

5.兆芯,作為x86境內的核心廠商(聽說從威盛拿到了所有源代碼),在x86衰敗前,會是重點扶持對象,而且從這幾年的表現看,似乎比當初我們想想的要爭氣,

6.

7.

............

99. 龍芯,龍芯註定無法進入通用領域,龍芯的指令集,架構,芯片的壟斷性質比x86還要嚴重很多,x86起碼有3家一級公司和一堆次級授權廠商(兆芯,海光等),而龍芯是徹頭徹尾的自己玩兒,首先目前這種情況,外國是絕對不會採購的,國內的商業公司也不希望綁定一家壟斷公司,況且有更好的arm和risc-v,所以龍芯只能用於專用場景,黨政軍保密,嵌入式專用設備(ATM,紅綠燈等),死不了也大不了。

(未討論,單純的生產企業,如中芯國際等)


Kapu


評論員門寧:

美國對中興通訊的制裁,讓我們感受到了缺少芯片的恐懼,“中國芯”已經成為了國人關注的核心產品。經歷了十餘年的積累,我們在芯片產業的各個領域已經有了不少出色的企業。十年後,哪家公司將成為中國芯片產業的龍頭呢?我們從半導體設備,芯片設計,芯片製造三個方面來分別介紹:

一、 半導體設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了半導體生產設備的核心技術,才能不被任何國家或個人掐住脖子。

國內實力最強的半導體設備廠商是北方華創,北方華創擁有半導體裝備、真空裝備、新能源鋰電裝備及精密元器件四個事業群,為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提供全方位整體解決方案。公司現有四大產業製造基地,營銷服務體系覆蓋歐、美、亞等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

北方微電子已經成為了國家02專項承擔研發項目最多的機構之一,尤其是關於12吋晶圓製造的刻蝕機、PVD、立式氧化爐、清洗機、LPCVD等設備,已經批量進入了國內主流集成電路生產線。

北方華創的前景值得期待。

二、芯片設計

大陸的芯片設計公司有很多,華為海思、紫光展銳、匯頂科技、士蘭微、國民技術、紫光國芯、兆易創新等都是出色的半導體設計公司。

但要說龍頭,必然是華為海思。依託於華為集團強大的研發能力和應用平臺,海思半導體已經成長為世界著名芯片公司,其設計的麒麟980手機處理器已經達到業內領先水平。

海思半導體2017年銷售額達到361億元人民幣,成為第一家躋身世界前20的大陸半導體設計企業。我們期待海思能給國人帶來更多驚喜。

三、芯片製造

中國芯片製造領域的龍頭老大是臺積,可惜臺積電在仍未光復的臺灣,無法成立黨支部,不受黨的指揮。

目前大陸的芯片製造企業中中芯國際與華虹半導體實力較強,分別位列世界第五與第九位。未來能夠扛起大陸半導體制造大旗的,無疑是排名第五的中芯國際了。

如果按技術先進程度劃分,中芯國際屬於第三梯隊。臺積電已經成功量產了7nm製程的芯片,三星的7nm製程要到明年可以量產,他們屬於第一梯隊;格羅方德與聯電的技術水平停留在14nm左右,且向下繼續研發的意願並不強烈;中芯國際的14nm製程芯片預計要到明年一季度才能量產,與一二梯隊仍然存在明顯差距。

不過隨著晶體管長度接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即將失效,給中芯國際追趕流出了時間。我們相信中芯國際能在10年後進入準第一梯隊。


首席投資官


對於國產芯片的龍頭企業,我認為十年之後,能夠成為龍頭的企業是:ARM中國合資公司。這家公司股權比例是,中方投資者佔比51%,ARM佔比49%。十年之後,ARM中國合資公司,將成為國內芯片製造業的龍頭,原因是:


一,ARM的行業領導地位。


ARM是全球芯片行業的龍頭企業,這家企業從不生產芯片,但是,它是芯片設計的老大,專門做芯片的設計和授權,全球各個芯片巨頭都是購買ARM的設計專利,然後再進行自有品牌的芯片生產和銷售。因此,有ARM的龍頭地位和設計能力,ARM中國合資公司必然會成為中國芯片製造業的龍頭。

二,中國本土芯片的巨大需求。


芯片已經成為重要的戰略產業,一方面有政策的大力支持,另外一方面我國市場對芯片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這些因素都將推動ARM中國合資公司成為國產芯片的龍頭,這是必然的結果。另外,我們已經進入物聯網的時代,未來全球有幾十億臺設備需要連接起來,這個連接都需要用到芯片,芯片國產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佈局。


遇見是緣,喜歡我的回答,請馬上點贊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關注抖音號:雄風投資,每天與您分享,專業的投資資訊。



雄風投資


芯片行業是一個產業,而不是某一個企業,這裡面所涉及的上下游企業比較多,有半導體材料,芯片設備,芯片設計、芯片製造、芯片產品封測等多個環節。這裡面任何一個環節對技術的要求都非常高,而且很複雜,單憑一個企業不可能完成芯片所有程序的製造。

所以具體10年之後,哪些芯片企業有機會成為我國芯片行業的龍頭,不應該從某個企業獨立去分析,而是要從多個環節中當中的優秀企業去分析。我們就按照芯片製造的上下游從上到下來分析一下哪些企業有這樣的潛力。

1、芯片設計代表企業:華為海思和紫光集團。

處理器代表企業:華為海思。



中國芯片設計跟世界其他國家仍然有較大的差距,目前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華為海思,華為海思在一些關鍵芯片設計上已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比如手機cpu,華為海思的麒麟系列已經達到了世界前5的水平,其中麒麟 980 處理器與蘋果的 A12 處理器均採用了臺積電的 7nm 工藝,是目前世界上少數採用 7nm 工藝的廠商之一。此外華為在ISP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優勢。

存儲器代表企業:紫光集團。



紫光集團是清華大學旗下的高科技企業,是國內的存儲芯片設計龍頭,目前紫光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全球第三大手機芯片企業;在企業級IT服務細分領域排名中國第一、世界第二;

2、半導體材料:浙江金瑞泓和南京國盛電子。

浙江金瑞泓,它是國內半導體硅材料行業的龍頭,目前是我國大陸唯一具有硅單晶錠、硅研磨片、硅拋光片、硅僕延片、芯片製造的完整產業鏈的半導體企業。

南京國盛電子,這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五十五研究所下屬單位,主要從事高性能半導體硅外延片的研發、設計、製造和加工,多年來市場佔有率一直穩居第一,是國內領先的硅外延材料供應商。

3、芯片製造設備:上海微電子和中微電子。

芯片製造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而且需要很多高精尖的設備,目我國製作芯片的高端設備基本上都依賴於進口,不過目前我國也有一些企業技術已經取得一些突破,來10年將會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們來列舉兩個典型的例子。

光刻機設備生產商代表:上海微電子



上海微電子是在國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推動下,由國內多家企業集團和投資公司共同投資組建的高科技企業,目前是我國光刻機的領先企業,能夠生產90納米工藝的光刻機。

除了上海微電子之外,未來我國還有可能誕生一家更加厲害的光刻機企業,因為目前中科院光電所已經研究出了光刻深度達到22nm級的技術,在經過曝光技術升級後可以應用製造10nm級芯片,關鍵是使用這一技術的光刻設備成本僅為國外同類設備的1/3,如果基於這個技術的光刻設備能夠實現量產,那無疑會打破目前ASML在高端光刻機壟斷的局面,不過目前這一技術什麼時候能夠用在芯片以及智能芯片製造上,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蝕刻機設備代表企業:中微半導體。



說到光刻機大家都熟悉,但說到蝕刻機可能很多朋友並不熟悉,但光刻機和蝕刻機都是生產芯片非常重要的設備,刻蝕機不同於光刻機。光刻機是激光將掩膜版上的電路臨時複製到硅晶圓片上,而刻蝕機是按光刻機在硅片上刻好的電路結構在硅片上進行微觀雕刻。

目前我國在芯片製造設備上呈現兩個極端,光刻機跟國際先進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但蝕刻機卻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而蝕刻機的主要代表企業是中微電子。目前中微半導體能夠提供7納米蝕刻機,這個水平目前也是處於世界先進水平,中微半導體也是臺積電5大蝕刻機供應商之一。更關鍵的是中微半導體自主研發的5納米等離子體蝕刻機已通過臺積電驗證,而且性能表現優異,這也是目前全球集成電路芯片上的最小線寬,預計2020年它將用於臺積電世界上第一條5納米工藝生產線。

4、晶圓代工(芯片製造):中芯國際和華虹集團。



最近幾年中國在芯片製造方面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目前中芯國際、華虹集團在中低端芯片製造市場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其中中芯國際在高端芯片製造上也具有一定的能力。

目前,中芯國際最為先進並已投入量產的工藝是28nm工藝,2019年中芯國際有望投產14nm工藝生產線,而且未來隨著中芯國際從荷蘭進口7納米的光刻機,也有可能上線7納米工藝生產線。

5、封裝測試代表企業:長電科技

芯片並不是製造出來馬上就能使用,還需要經過封裝測試才能成為最終的成品。目前我國的芯片封裝測試技術水平和世界一流水平已經不存在代差,體量已經進入世界前三位,且發展速度顯著高於其他競爭對手。在芯片封測這個環節上,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是長電科技,長電科技成立於1972年,目前長電科技已成為全球知名的集成電路封裝測試企業。


以上是目前芯片行業當中我國最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也是未來10年之內我國在芯片行業裡最具潛力的企業。但是芯片行業的發展不是固定不變的,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很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更加先進的企業出來。不管怎麼樣,我們希望我國的芯片發展越來越好,能夠誕生越來越多的優秀芯片企業,這樣才能突破一些國家的封鎖,真正做到獨立自主。


貸款教授


十年後中國芯片製造業的龍頭很可能在華為和中芯國際兩家公司之間產生。


最近這段時間,中興公司被美國禁售和罰款使國產芯片的問題再次成為大眾最關心的話題。而芯片的中國製造能力更是大家話題中的焦點。

在今年5月份,中芯國際向AMSL公司訂購了一臺最新型的EUV光刻機,主要面向5納米以及以下製程,有可能在2019年交付。如果到時AMSL公司按時交貨,那麼中芯國際的芯片製造能力在國內將是絕對龍頭公司。


華為公司旗下的海思半導體是專業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產品麒麟系列芯片廣為大眾熟知,在部分品質和性能上已經接近高通芯片,是國內手機芯片的領導者。



互聯網方興未已,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的已經在敲門。萬物互聯的需要把所有設備都連接上互聯網,而連接的媒介就是芯片。芯片將是萬物互聯時代的第一生產力,猶如人的大腦或者是心臟,芯片將是物聯網時代最不可或缺的主要部件。


而在A股市場有32只芯片概念股,其中有11家上市公司獲得了專門扶持國內芯片產業,以半導體和芯片行業為投資目標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入股支持,並且持股佔比達到5%以上。


目前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在A股市場持有市值較多或股權佔比高於5%的有11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持有三安光電市值117億元,長電科技市值25億元,、北斗星通市值16.23億元,納思達市值14億元,兆易創新市值28億元。


並且持有北方華創、長川科技、國科微電子、匯頂科技、通富微電、雅克科技等上市公司的股權超過5%以上。


雖然目前華為和中芯國際兩家公司在國產芯片領域暫時領先,但科技領域的技術更新速度非常快,經常是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在市場尚未確定絕對龍頭企業的時候,大部分後發公司仍然有機會成為新的龍頭企業。


所以A股市場的芯片概念股也許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入股支持下能夠異軍突起,後發成為國產芯片的龍頭。


白馬華菲特


“極客談科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您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芯片產業科技含量較高,製作工藝更加複雜,芯片公司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向:

  • 一類是芯片架構研發公司,例如英特爾的X86架構,ARM公司的ARM架構;

  • 一類是芯片研發設計公司,例如華為的海思、匯頂科技、大唐半導體等;

  • 一類是芯片製造公司,例如臺積電、三星、中芯國際等。

第一類公司,我國暫時並未涉及,看看後兩類公司那些會成為龍頭吧!

芯片研發類公司

在美國對華為實施芯片封鎖的背景下,使得華為海思這家公司更多的展示在我們面前。

  • 華為海思成立於2004年,前身是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 2008年華為海思收入已達503億元,同比增幅高達34.2%。

華為海思在全球十大IC設計公司佔排第五位,前面分別是博通、高通、英偉達、聯發科。

美國的ARM公司已經中斷了華為之間的合作,華為海思很可能將會是國內首家開始研發芯片架構的公司。未來十年,相信華為海思會成為中國芯片研發產業的龍頭公司。

(備註:華為海思為非上市公司,很多盈利以及科技無法更好的統計,相信黑科技技術積累了不少。)


芯片製造類公司

剛剛主動從美國紐交所退出的中芯國際,個人更加看好。

  • 芯片製造方面科技壁壘較高,被荷蘭的AMSL這家公司掌握;

  • 芯片製造離不開光刻機,AMSL公司為為全球唯一的光刻機公司。

而中芯國際的首臺AMSL光刻機已經進入工廠。目前中芯國際已經具備了14nm工藝製程的生產實力,良品率高達95%。12nm工藝開發也已經今日到客戶導向進程。

憑藉能夠購買到AMSL公司的光刻機,相信中芯國際在未來十年將會領跑中國芯片代工製造。


中國芯片產業未來的發展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公司認識到掌握核心科技的重要性。

同時國家對於芯片產業也加強了扶植力度,前兩年免徵企業所得稅,三至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相信未來,定會有大批優秀的芯片企業脫穎而出!


您覺得未來十年,哪家企業能夠成為中國芯片的龍頭企業呢?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極客談科技


十年後哪家公司可以成為中國芯片製造業的龍頭?

芯片的製造業不僅在現在乃至將來也一定會成為國家的支柱戰略性產業,而現在乃至十年後又有哪些公司可以成為中國芯片的龍頭企業呢?去年的中興事件也讓我們意識到一顆小小的芯片已經成為國人的“芯”痛了,我們在芯片的核心技術方面還是被外國企業說壓制。

那麼在十年後,有哪些企業可以成為芯片領域的龍頭呢?我覺得華為海思就是其中非常有可能的一家,在芯片領域,一直是少有人敢去觸碰的一個領域,這裡面的投入非常的大,而且時間也是非常長的,沒有長時間的研發是很難看到成果的。還有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種為國為民的奉獻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業。

在國內半導體產業還沒有大力發展的時候,華為就已經敏銳的意識到,掌握核心的芯片技術就是在將來掌握主動權的基礎,所以華為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來進行麒麟芯片的研發,從剛開始研發出來的芯片性能低,功耗高,到現在的全球首款的7納米的工藝製程,的處理器,華為麒麟處理器的進步是值得我們所驕傲的。

最後,只有對這個國家懷著強烈的熱愛之情,我們才能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也只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才能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所以十年後的華為麒麟處理器,一定會成為中國芯片製造業的龍頭,讓我們為之期待。大家對於華為芯片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