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在位41年的皇帝,只殺了一位大臣,他到底是廢物還是賢明?

導讀:在位41年的皇帝,只殺了一位大臣,他到底是廢物還是賢明?

大家好,感謝大家的關注!

三國是一個群雄並起的時代。在這些風雲人物中,只要談起三國,有一個人我們不得不提,因為在千百年的歷史上,這個人實在是爭議不斷。

誰呢?蜀漢後主劉禪,沒錯,就是他。劉禪,劉備的兒子,我們就不多說了。歷史上很多人都認為劉禪是個廢物,我們今天呢,就是想再扒扒歷史,看看這個他到底是“雄”還是“熊”。

在位41年的皇帝,只殺了一位大臣,他到底是廢物還是賢明?

劉禪17歲登基。登基之初呢,蜀國是危機重重。要知道這個蜀漢是三國時期最弱小的政權,地狹民少,國力羸弱,雖然號稱是和魏、吳三國鼎立。

但實際上呢,蜀國兵少將寡,再加上孟獲、朱褒、高定那幾個不懂事的搞反叛。國外還面對著魏、吳兩國的虎視眈眈。這日子啊,實在是不好過。

但結果呢,劉禪上位第二年,也就是建興二年(224年),對內立即致力發展農業生產,停止征戰讓百姓休養生息;對外則於建興三年(225年)三月,諸葛亮出兵南方,大勝而歸,南方四郡皆被平定;

外交上也取得很大的成果,吳國主動與之修好,友邦也紛紛的與之交好,一時之間,蜀國的成就令人矚目。

在位41年的皇帝,只殺了一位大臣,他到底是廢物還是賢明?

那根據《三國志》記載:“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事實上也是,劉禪事孔明如父,基本上都是“就按丞相說的辦吧”。

縱觀這幾千年歷史,有多少託孤重臣和年少的新君之間,能和睦相處的,很少吧。往往不是重臣欺負少主,就是少主容不下重臣,重臣最終以悲劇收場。

而這對君臣算是這些人中的異類了。劉備死後,兩人相互的尊重,甚至可以說是情誼深重,蜀國內部的領導班子也團結一致。這種難得的君臣關係不是單方面就可以維繫的。身為君主的劉禪,擁有一個寬廣的心胸,懂得顧全大局是至關重要的。

劉禪成年後,如果真像歷史上說的那麼不堪,他成年之後一定會猜忌、懷疑諸葛亮。而事實恰恰相反,這本身就說明他在用人上確有主見,而且所見極是。比如說建興六年,諸葛亮北伐失敗,劉禪溫言安慰,說勝敗乃是兵家常事。當然了,後來諸葛亮一再要求,才把諸葛亮降了三級,但不久之後就恢復原職。

這樣一個頗能體諒臣子的君主,而且還十分擅長處理君臣的關係,這樣的人會是扶不起的無能之輩嗎?

在位41年的皇帝,只殺了一位大臣,他到底是廢物還是賢明?

建興12年,諸葛亮在最後一次北伐途中,在五丈原病亡。之後,蜀國丞相的權力進行了調整,蔣琬主管行政,命費褘主管軍事,讓兩人相互制衡。蔣琬去世後,劉禪收歸權力。

縱觀劉禪一朝,確實人才濟濟。前有諸葛亮,後有蔣琬、費禕等。所以,後世有“時蜀官屬皆天下英俊”的評論。無可否認,逆境中的蜀漢政權,能保其四十年基業,很大程度上確實得力於這些輔臣。

其中,對姜維能用而不疑,這實屬難得。要知道姜維原來不是蜀漢陣營中的人,而是從魏國歸附過來的。諸葛亮死後,姜維即“統諸軍,進封平襄侯”,費禕死後,復“加督中外軍事”,直至升任最高武職——大將軍,掌握了蜀漢的軍權。

在當時的戰爭年代,軍隊乃是立國的命根子。要知道姜維可是投誠過來的,竟然讓姜維掌握軍權,這種主見,這種魄力確實難得。

在位41年的皇帝,只殺了一位大臣,他到底是廢物還是賢明?

263年,魏國攻打蜀國,在諸葛瞻迎擊失敗之後,劉禪選擇了投降。雖然這個舉動被多數人看成是軟弱無能的行為,然而這卻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要知道當時蜀國的力量已經無力與曹魏抗衡,拼死抵抗固然能留下一個好的名聲,但是也改變不了亡國的命運,而且還會令蜀國的百姓陷於戰亂。

劉禪投降之後,被帶到了魏國的國都洛陽,並留下了樂不思蜀的典故,其實這或許就是劉禪的聰明之處,以此來打消司馬昭的殺機。或許,當時已經有七八個刀斧手站在牆後面。一旦他回答說:我非常懷念故國,非常思念蜀中百姓和家鄉。估計那群刀斧手會衝出來把他剁成肉醬。所以說,那一回他裝得太好了。

試想是當皇帝快樂,還是當個被軟禁監管的囚徒快樂。他能這麼說 說明非常有心機和情商。後倆的劉禪在曹魏生活了八年,直到65歲時才過世。

在位41年的皇帝,只殺了一位大臣,他到底是廢物還是賢明?

總而言之,在三國鼎立時期,蜀國一直處於弱勢,但劉禪的統治讓蜀中的百姓生活安定,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了。

他最值得稱道之處在於他是位善人,仁愛寬濟禮賢下士,在君臣關係處理、對臣子的安排協調方面沒幾個帝王比得上,是個能讓臣子能力最大化發揮的君主。

對手握重權的丞相、犯言直諫的董允和姜維等人不光容忍還一直予以厚愛,手握生殺大權四十多年有明文記錄的殺戮就一個人,還是因為那人詆譭丞相,這個力哥我是真的佩服。

失國之後,他又穩穩做了八年的安樂宮,也算得上是安享晚年,劉禪能有如此的智慧,又怎麼會是扶不起的阿斗呢?

好了,感謝各位的支持,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