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成渝都市群發展獨具優勢 重慶開啟“TOD時間”

導語:10月16日,由戴德梁行主辦的“think—in之成渝雙城記,TOD驅動下的成渝都市群發展論壇”在成都隆重舉辦。

本次論壇邀請了日建設計、中國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築設計研究院、中建西南設計院、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成都市建築設計院等眾多機構的中外專家、資深房地產從業者和權威媒體等重量級嘉賓,共同探討站城融合與城市更新這一重要主題。會上戴德梁行還正式發佈了《城市發展系列——TOD白皮書》研究報告,深度剖析TOD模式導向的站城融合發展。

成渝都市群發展獨具優勢 重慶開啟“TOD時間”

TOD論壇現場

交通助力城市發展——必將以TOD模式為內核

論壇開局,戴德梁行亞太區董事局主席暨大中華區行政總裁張國正先生就肯定了“成渝都市區”的重要性,並深度分析了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對整個城市發展的重要性:

成渝都市群發展獨具優勢 重慶開啟“TOD時間”

戴德梁行亞太區董事局主席暨大中華區行政總裁張國正先生

“城市軌道交通是現代公共交通的骨幹力量,也是構建綠色宜居城市的重要基礎,我們國家目前正在進行的世界最大規模、最快速度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行業版圖不斷拓展,營運的歷程高速增長,多種建設模式和理念百花齊放,軌道交通不同於常規交通方式,除了解決居民出行的交通問題以外,還帶來了新城市的發展,城市更新的發展機遇,促進城市開發能級與開發效率的提升,成都軌道交通TOD模式具有以人為本,功能複合,積聚開發,公交和步行主導,串聯式的城市空間結構等特色。是提高城市土地資源利用,優化城市空間佈局,提升公交效率的有效途徑,是促進城市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選擇”。

張國正先生的開場致辭對TOD模式的戰略性定位進行了解讀,未來城市的發展核心必定是依託交通發展的“TOD模式核心”。

他山之石:香港——一個被TOD改變的城市

關於交通的重要性,戴德梁行大中華區副總裁、大中華區策略發展顧問部主管陶汝鴻先生在TOD白皮書分享過程中也深度進行了解讀,他認為軌道交通為城市發展帶來的四大利好:加速人口導入、優化城市功能、提升產業結構、拉動功能價值。

成渝都市群發展獨具優勢 重慶開啟“TOD時間”

戴德梁行大中華區副總裁、大中華區策略發展顧問部主管陶汝鴻先生

以香港發展為例:香港最初的地鐵發展初衷是緩解交通問題,到後期推動過程中結合房地產共同開發,再到後來加速商圈外擴並提升城市功能價值。

“大家知道以前香港是一個小漁村,大部分的人口都集中在一個很小的地方,香港島的北方還有九龍的南方,很多地點都是我們小時候去旅行的,比如說沙田要兩個小時,去元朗東北這一塊要三個小時,現在在我們交通系統成熟之後,你去沙田20分鐘,元朗半個小時,這個效率提高之後,很多人在港島北區九龍這些高密度的住宅區,已經可以搬到一個新區裡面了。”

以九龍站為例,香港利用TOD模式,將位於九龍半島的西南末端一個發展相對落後的區域打造成香港的金融和文化中心,這得益於九龍站的港鐵東湧線和機場快線的開通,快速導入人口,為區域進行大規模高端住宅、商業、酒店、寫字樓等項目奠定了基礎,而九龍站作為區域交通功能主導型核心樞紐站點,地上地下共打造了7個層次立體空間開發維度,將地鐵與上蓋物業、地面交通接駁點、機場快線等進行有效連接,實現交通樞紐功能與城市物業功能的有效立體結合,更進一步加強人口導入效應,最大程度提升物業價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一個小漁村變化到國際大都市,香港的發展路線可以提供給成渝都市群TOD模式發展更多的參考價值。

全國獨佔先機——成渝引領都市一體化

在全國TOD模式風頭正勁的時候,為何戴德梁行選擇了成渝都市群進行啟動,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與會嘉賓也給出了答案。

戴德梁行華西區總經理張裕鵬先生從以下角度分析了成渝都市群的優勢:

成渝都市群發展獨具優勢 重慶開啟“TOD時間”

戴德梁行華西區總經理張裕鵬先生

第一,成渝有六千多年的交流經驗,在國家規劃下有很多的亮點,包括通過長江水路、鐵路和東部的聯動我中歐班列跟歐洲的聯動,經過昆明泛亞鐵路跟南亞和東南亞的聯動,這是成渝本身往後的發展潛力,將成渝跟幾個主要的城市群做對比:京津冀、長三角、長江中游和大灣區,雖然GDP的總值不是最高,但增長的速度是相對來說比較高的發展空間巨大。

第二,中西部城市的聯動帶來的更多是機遇,成渝區域已經擁有三個4F級的機場,所以航空的聯動是非常大的,無論是新經濟也好,無論是旅遊業也好,成渝區域都有發展空間。比如物流,現在四川等於挪威貨櫃的吞吐量,重慶等於愛爾蘭。另外是旅遊業,旅遊業發展方面,成渝人氣指數都很高,如果再結合軌道交通、高鐵可以發展更多深度的旅遊

”無論是我們的生活質量,或者是我們城市發展的潛力,包括成本相對比較低,這些都是對整個城市發展很重要的支撐點。所以我們希望成渝往後的發展是立足西南,眺望寰球。” 戴德梁行華西區總經理張裕鵬先生在定義成渝都市群發展的戰略部署時這樣說到。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西部分院總規劃師肖瑩光先生則在論壇上就“成渝城市群的現狀和未來”進行了分享:

成渝都市群發展獨具優勢 重慶開啟“TOD時間”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西部分院總規劃師肖瑩光先生

第一, 成渝城市群的發展基礎比較好,成渝兩個城市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全球城市的排名顯著上升;

第二,經濟地位的顯著,成渝城市群雖然基礎比較弱,但經濟增長速度是比較快的,佔比也在不斷的上升;

第三,成渝城市群的地位非常重要,隨著長江經濟帶戰略的提出,成渝城市群實際上是銜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個重要的節點,所以整個成渝城市群在國家的戰略格局裡面,是具有重要的地位。

肖瑩光先生認為,所謂的城市群概念,一定要發展到一個階段才能成為城市群,成都、重慶作為兩大中心城市,它的社會經濟聯繫確實是達到了城市群需要的強度。成渝城市群的未來趨勢勢必從兩局獨大往網絡+節點轉變,向多中心的模式轉變,包括成都重慶中心城區的非核心功能,或像北京一樣,向外疏解。

最後肖瑩光先生肯定了重慶沙坪壩項目的TOD設計,他認為“高鐵放在城市中心設計理念非常好,重慶沙坪壩站的TOD設計,立足於城市副中心,就在城市的副中心裡面有高鐵站,這是值得成都學習的。”

重慶佔盡成渝高鐵優勢——TOD前景無限

本次論壇上另一位重要嘉賓: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金旭煒先生則從”城市化背景下的高鐵TOD發展與實踐方面”對成渝優勢進行了深度解讀:

成渝都市群發展獨具優勢 重慶開啟“TOD時間”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金旭煒先生

成渝城市群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個城市發展群落之一,在國家中心城市裡面,成都和重慶在西部,在相聚300公里的兩個城市能形成兩個國家都能得到國家中心城市的稱號,也從另面一個方面側面驗證了成渝城市群巨大的發展和未來。雖然成渝城市群現在的GDP水平與長三角和珠三角包括京津冀的發展有一些差別,但是在西部地區是名列前茅。

從2017年的數據來看,在兩地交流的客流達到2000萬的客流,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到成渝客專開通以後,成渝之間的交通對成渝城市群的支撐和發展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成渝高鐵在這當中也發揮了自己所應該發揮得高鐵的大流量,高速的快速交通的作用。

高鐵是城市化重要的推動力量,縮短了時空距離,成都到重慶,我們小時候從成都坐到重慶,綠皮車大概12個小時,現在是1小時30分鐘,最快的是成都東到沙坪壩1小時10分鐘跑到。有國內專業機構也研究提出,通高鐵和不通高鐵的城市相比綜合競爭力,通高鐵的城市高出70%,可持續競爭力高57%。

高鐵會帶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流通,無論這個城市是被吸走流還是送來流,但這個流的改變是不可忽視的。同時交通方式的改變帶來城市空間,甚至於版圖實際心理的感受能力和你活力的能力在變化。

高鐵TOD是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提高城市服務功能,改善城市空間的重要手段,過去我們鐵路的建設,不管是政策原因也好,部門格局也好,各種各樣的原因造成條塊式建設,平面佈局、空間隔離、城市功能單一等各種各樣方面的問題,將鐵路用地的資源通過地方和鐵路,以及在引入其他的投資商共同進行開發,實現城市功能的最大化,也實現土地價值的最大化,能夠讓交通更好的為市民,為社會,為城市服務。

”隨著TOD與城市更好的結合的時候,我們就有更多的限制,也同時有更多的思路或者是更多的想法去實現一些全新的建築形態。”

在重慶新開啟的沙坪壩TOD項目方面,金旭煒先生進行了專案分享:

“沙坪壩做了一個上蓋開發,平臺以下已經建完了,現在車站已經開通使用,平臺以上48萬平米的開發,開發權現在被龍湖買走了,正在進行建設。這是一些關鍵的數據,總共有80萬建設量,地上48萬,包括兩棟200米的高層,3棟80米左右的高層,整個地下做到負50米,所謂的高度集成化,車站下面是七層地下空間,包括鐵路的進出站和停車庫,在最前面有一個6層的地下空間,這就包括了道路、人行通道,還有一層道路,再有人行道路,還有地鐵的站廳層,兩個地鐵的站臺層,這個地下空間就可以充分體現出在城市的TOD裡面。”

“高鐵TOD是採用產業集群的模式,將產業鏈、業態組合、城市資源、鐵路運輸進行結合,應該說從長久來看,可能是未來十年二十年,特別是成渝地區有非常大的發展的前提和機會。” 金旭煒先生最後說到。

成渝都市群TOD發展——或有機會向日本看齊

本次成渝都市群的TOD開發項目,戴德梁行也邀請了全球頂尖TOD設計——日建設計參與。

日本是全球軌道交通系統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其中,以東京都市圈為核心的軌道交通發展最為典型,新幹線、列車、有軌電車等組成了城市豐富高效的公共交通網絡體系,從1950年至今,東京的軌經歷了初步發展到成熟發展期,而TOD的發展也從最初的軌交建設期到了成熟期,軌道交通的普及使得東京都市核心的城市功能向外擴散,各城市職能分工明確,相鄰區域產業錯位發展,形成良性互動。

日建設計常務執行董事、日本一級建築師大松敦先生在論壇上分享了東京、日比谷、六本木等大家熟悉的車站TOD設計理念,所有的案例都體現了TOD“和諧整體”的重要性:“我們可以看到這裡有一個公園,它本來和旁邊的開發空地沒有任何關係,但是我們想可不可以把作為一個整體化來進行規劃,最後的設計是一體化的,它的管理全部是由工業園的管理者委託了開發項目的管理者來整體管理這個公共空地很公園的整體運營,所以整個就變成了整體。這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因為管理者是有一方來管理,所以會根據季節不同,策劃很多的活動,因此提高項目的人氣度。”這是大松敦先生在分享六本木案例時講到的設計。

成渝都市群發展獨具優勢 重慶開啟“TOD時間”

日建設計常務執行董事、日本一級建築師大松敦先生分享東京案例

所有的TOD設計都不是單一建築的設計,而是結合周邊其他設施、項目的整體設計。這在日本知名規劃師和建築師,TOD規劃設計領域的專家渡邊莊太郎先生的分享上,有了更進一步的解讀:渡邊莊太郎先生從反面案例解讀了TOD的設計精髓,他總結了在城市規劃35年中總結的一些失敗經驗,這其中不乏東京的一些耳熟能詳的項目。

成渝都市群發展獨具優勢 重慶開啟“TOD時間”

日本知名規劃師和建築師,TOD規劃設計領域的專家渡邊莊太郎先生

渡邊莊太郎先生認為“總設計師對設計的主線是非常重要的,它不是單一的建築,需要超越負責設計各個街區的建築家的眼界,我這裡寫了三點,要提高整個開發區域的介質,不要考慮單個建築的美感,要統一利用土地以及建設交通的設施,以建築群為單位,打造吸引人們前往的魅力空間,最後我認為是TOD需要非常注意的一個地方,要豐富天橋等聯絡各個建築物之間的步行的空間,這是城市規劃和TOD之間的重要的聯繫”。日建設計對細節的把控確實令人歎服。

值得一提的是,日建設計參與了重慶沙坪壩高鐵站TOD項目,該項目涵蓋成渝高鐵專線、4條軌道線、27條城市公交線路。”建成之後可實現高鐵、軌道交通、公交、出租車等多種交通工具零換乘。”日建設計常務執行董事、日本一級建築師大松敦在論壇上向記者介紹道。

成渝都市群發展獨具優勢 重慶開啟“TOD時間”

戴德梁行與日建設計達成合作

嘉賓分享環節之後,包括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高級戰略總監潘鼎喬先生、日建設計項目開發部、城市設計部規劃主管杉田茂樹先生、四川省投資促進局航空產業發展顧問孫滬江先生、成都市建築設計院院長助理,高級工程師季峰先生、戴德梁行大中華區TOD業務主管暨華東區策略發展顧問部主管陳學海在內的知名專家以“智慧出行,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進行了圓桌討論,分享了“智慧對城市群發展的重要作用”,不管是智慧科技,還是TOD規劃,都是為城市美好發展助力。

成渝都市群發展獨具優勢 重慶開啟“TOD時間”

智慧出行,讓生活更美好”主題圓桌

本次論壇主辦方戴德梁行表示,未來將一如既往把智慧城市以及站城融合及城市更新的全球領先經驗帶到西南地區,為政府在城市更新相關的地產規劃、產業落地、項目投融資模式等領域出謀劃策。同時,也將繼續以行業專家和實踐先鋒的角色,提供落地解決方案以及更多增值服務,為成渝都市群的發展添磚加瓦。

成渝都市群發展獨具優勢 重慶開啟“TOD時間”

城市開發與TOD研究中心成立

專訪時間:戴德梁行在重慶未來的發展規劃

戴德梁行專訪

成渝都市群發展獨具優勢 重慶開啟“TOD時間”


在會後的專訪中,我們重慶記者也有問到戴德梁行在接下來的重慶規劃戰略:

戴德梁行華西區總經理張裕鵬談到:”我們戴德梁行在重慶已經有20年的時間,我們也見證了重慶二十年的發展,下一步就是我們在重慶的發展會以聯動為主,聯動重慶周邊的區域,如成都,貴陽,怎麼去把重慶的優勢跟周邊城市的優勢做一個互補或共享。今天的TOD論壇談到的就是城市群的發展,是一個城市發展到一個階段必不可少的元素,從百貨到商業綜合體以及再往後的發展,都與軌道交通密不可分,這也是城市擴張的重要因素。城市群體發展的提出,基於兩點:第一可以聯通不同城市,發揮各自的亮點,第二本身會帶來新的業務,助力城市擴張。

成渝都市群發展獨具優勢 重慶開啟“TOD時間”

戴德梁行華西區總經理張裕鵬

在重慶未來的發展中,戴德梁行也願意共築美好生活。

小貼士:Tod模式解讀:

TOD模式: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規劃一個居民或者商業區時,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種非汽車化的規劃設計方式。

上世紀90年代,美國新城市主義學派提出了TOD開發模式,即“以公共交通為導向”,意思是以軌道交通、巴士站點為中心,在400-800米(5-10分鐘步行路程)半徑內建立集工作、商業、教育、文化、居住等於一體的城區。

擁堵,汙染和資源浪費,是城市現代化過程中的三大絆腳石。上世紀90年代,美國新城市主義學派提出了TOD開發模式,即“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發展模式,緩解了城市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頑疾。經過多年的發展,成為歐美國家近20多年城市規劃和設計領域最重要的理論之一。如今TOD模式也逐漸成為中國城市建設趨勢之一。

秉持“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採用TOD模式的商業綜合體不僅是城市集散中心,還成了城市辦公、消費、遊憩中心。從哥本哈根到東京,從香港到廣州,TOD模式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走紅”。以東京都區為例,公共交通在出行中佔比超80%,圍繞樞紐節點形成大大小小的TOD社區,充分緩解了城市膨脹帶來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