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社論:讓中小企業更有減負、融資“獲得感”

在時隔不到兩個月之後,17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二次會議。會議提出,必須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當前面臨的突出困難,採取精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

與8月下旬的前次會議相比,這次會議用的是“必須高度重視”、“突出困難”等表述。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小企業當前面臨的困難更加突出。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473億元,同比增長26.7%,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485億元,增長10%。私營企業利潤增長跑贏GDP增速的幅度低於國有控股企業,而私營企業許多是中小微企業。

這一點,在新三板企業中表現得十分明顯。數據表明,截至10月9日,今年以來新三板市場新增ST公司114家,數量已創年度新高。而這一數據增長的原因之一是,受整體經濟形勢變化等因素影響,不少新三板的中小民營企業面臨較大生存壓力,融資受阻,持續經營能力下降。

要知道,能夠進入新三板的企業,大部分是此前經營較為規範、有一定經濟效益、具有一定發展前途的企業,而它們當前也遇到困境,從一個側面說明整個中小企業層面遇到了更大的困境。

困境來自哪裡?前面兩次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會議都提到了融資和企業負擔這兩個“關鍵詞”。

在9月上旬一次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參加的研討會上,曾有民營企業負責人對易綱稱:“現在民營企業太難了,如果易行長給我批准一個銀行,我一定拯救那些企業,一個一個地救。”這種表述雖然有激動的成分,但也實際表明了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困境。

事實上,近年來,國家層面上對紓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採取了諸多舉措。包括17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再次強調:必須進一步深化研究在減輕稅費負擔、解決融資難題、完善環保治理、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

但問題從來都有類似硬幣的正反兩個面。中小企業要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持,還得自身硬。不要總認為金融機構是對自己歧視,其實還得從自身找原因,尤其是自身的財務及經營問題。許多中小型企業的壽命不超過4年,這難免讓金融機構採取謹慎的態度。

數據表明,大型企業貸款目前的不良率水平是1.19%,中型企業是2.55%,小微企業是3.39%,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是6.46%。相對於大中型企業來說,中小微企業的貸款不良率較高。

另外,在減負方面,過去5年累計減輕市場主體負擔超過3萬億元,日前,國家發改委也表示今年將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預計全年降成本1.1萬億元以上,或者達到1.3萬億元。不過如此規模的減負,受益者主要是財務等十分規範的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由於稅收徵管加強的對沖,減負感受不甚明顯。未來減稅降負應該更加傾向於規範的中小企業。

總之,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做好中小企業工作,對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增強經濟長期競爭力都具有重要意義。“大企業富國,中小企業富民”,在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方面,需要政策和企業兩個方面的共同努力,要讓中小企業切實感受到負擔減輕和融資便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