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網紅保險產品“相互保”受熱捧 2天用戶破百萬

“相互保”火了!兩天不到的時間,其用戶就已經突破百萬,迅速躋身“網紅”保險產品。

10月16日,螞蟻保險、信美相互聯手面向螞蟻會員推出 “相互保”,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的螞蟻會員(60歲以下)無需交費,就能加入到其中,獲得包括惡性腫瘤在內的100種大病保障,在他人患病產生賠付時才參與費用分攤,自身患病則可一次性領取保障金。

這款實現大病保障低門檻、高透明、還能有互助共濟特色的創新保險產品迅速刷屏,在短短不到兩天的時間內,參保用戶迅速突破百萬規模,目前還在快速增長。

對於這樣一款現象級產品,有很多焦點值得關注。

保費保額有多少?

目前關於相互保討論最多的就是保費和保額問題。“相互保”讓滿足條件的用戶,零元加入,先享受保障後參與分攤,且分攤金額按照實際出險的情況來,有則分,無則免。且承諾“單一案件,每人分攤不超過1毛錢”大幅降低了大病重疾保障的門檻。

但也有不少網友疑惑,分攤以實際情況為準,那一年下來自己到底要付多少錢?對此,信美相互總精算師曾卓表示,目前全國大病重疾人口有300萬,其實發生概率不算高,根據其估算判斷,第一年分攤費用可能在100~200元之間。而據瞭解,市面上現有互聯網重疾保障,年付費價格最低在200~300元之間。

再拿另一個現象級的非保險的互聯網互助產品看,水滴互助在短短兩年時間積累了保障用戶超過4500萬,總計為1400餘名患病家庭均攤了超過1.8億元的健康互助金,可以看出,這個出病概率並不高,因此無需擔心分攤下來的保額過高問題。

說到賠償金額問題,目前相互保規定:不滿40歲,賠付金額為30萬元;超過40歲,則為10萬元。確診患病,只需手機拍照上傳相關憑證,公示無異議後就能一次性拿到保障金。

有人認為“相互保”在大病的賠付上金額不夠高。但業內專家指出,相互保的保費和保額不能割裂來看,說到保額不高的時候,一定要看其保費也是相應降低的,因為相互保的機制決定了,保額的高低與保費的高低是掛鉤的,如果賠償金額高,每個參與的用戶必然要付出的保費也相應提高了。

市面上每一款重疾保險產品都各有特點,“相互保”的產品特點就在於門檻低、透明度高,而且還有互助的慈善性質,因此賠付金額也不會太高。專家也表示,把這款產品作為主力重疾險不可取。如果已經買過重疾險,完全可以把這款產品當做補充,而且是非常不錯的補充。重疾險是可以疊加購買的,不像醫療險只能報銷一次。但如果你沒買過重疾險,不要把人生希望全部都寄託在“相互保”上。

保險普及教育意義大

相互保無論是在創新思維還是對用戶的吸引力上,無疑都是一款現象級的產品,也是保險業的一股創新新風。

中國保險業發展多年,一款簡單、透明讓大眾方便參與的健康類壽險產品並不多。而此前保險業的創新大多集中在局部的場景創新,比如網購退貨險等,直擊最廣泛用戶健康痛點的產品少之又少。相互保的出現,將打破保險行業的傳統思維藩籬,激發大家更多的去根據用戶需求和痛點設計產品。

此外,這種低門檻產品吸引大量人群參與,並持續關注其理賠過程,一方面擴大了中國保險用戶的基礎,另一方面也起到了保險教育的作用,讓更多人關注和理解保險的理賠,對整個保險業的長遠發展非常有利。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