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人們為什麼寧願捨近求遠也要往大醫院跑?

呂建君


老百姓有個淳樸的願望,希望給自己看病的醫生,值得託付!

豪大夫經常接到老家的電話,村裡人生了病,想過來看看,不圖省錢,就是希望能找到一個“底細”的醫生!

什麼是底細的醫生?

1.技術過硬,看病準確!

2.德才兼備,儘量不花太多冤枉錢,老百姓不容易。

下圖是一位70多歲的老爺子,因為胃腸型感冒掛了消化科檢查,初步檢查胃腸道沒有問題。

消化科門診的醫生比較穩,請老人測量了體重,發現跟以前對比有消瘦,通過詳細問診,瞭解到老人最近一段時間有輕微胸疼,於是建議加做了胸部CT。

結果發現右側小肺癌,接近2釐米,已經有胸膜牽拉徵象。很幸運,及時做了手術切除!

老爺子一家人很感謝醫生,也沒有責怪醫生亂開檢查!

這樣的醫生、這樣的患者和家屬,都是值得稱讚的。

醫生不是萬能的,醫學需要不斷地進步。

在醫院呆久了,會遇到各種稀奇的疾病。

這位50多歲的女士,間斷性咯血13年,先後在多家三甲醫院看過病,右肺有一個團塊影,先後懷疑過肺結核、肺癌,但結核的相關檢測、還有腫瘤標誌物等都沒有異常,並且每次輸消炎藥都會好轉,所以一直沒有下決心手術。





今年再次發生咯血,螺旋CT發現病灶內有一個條形高密度影,可疑鈣化。


與13年前相比,現在的螺旋CT性能更優良,可以將圖像多角度重建,影像科醫生重新處理了圖像,顯示這個條形影清晰銳利,很像一根魚刺:

後來做了胸腔鏡切除,證實的確是一根魚刺,埋在病人人的肺裡13年,周圍形成了炎性包塊:

這種情況太罕見,病人自己也不記得曾經嗆過魚刺。

設備性能的提升,推動了醫學進步,這對醫生、對病人都是好事!

其實很多時候,醫院規模的大小在其次,病人首先希望的,是給自己看病的大夫水平更高,檢查更細,治療效果更好!小醫院裡也有紮紮實實的好大夫!


影像科豪大夫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小的醫院太坑了包括縣級區級的,我是北京市昌平區的,有一次家人去看病到昌平區醫院看的是腰腿疼病,排號排了半天,等到我們了以後進屋看病,醫生只問了下哪不舒服呀!我們回答腰不舒服,醫生連看都沒看直接開單子,拍個ct吧看下是哪裡出了問題,進屋不到2分鐘出來了讓繳費吧,又排ct號拍完等結果,結果出來去找醫生,到那我直接把片子給醫生看,醫生直接說這個待會看先看報告吧!看完直接開藥根本沒看片子,先來7天的7天后複查,這就是北京大郊區醫院,吃了幾天沒效果,果斷開車去北京市裡看,到那醫生直接要片子報告不要,直接把片子夾到專用的燈屏幕看片子,直接能看出結果,開了一點藥吃幾天就好了。現在小醫院只知道開藥掙錢不會看病都,動不動就讓輸液。現在有病都是開車到40公里外市醫院看。小醫院白花錢還耽誤事。


油耗子大白白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醫生。看病寧願舍遠求近都要往大醫院跑,有時候路費都比看病費用要高,都不在乎,這種現象很常見。大醫院,就診患者多,即使看病做檢查或者做手術都要排很久的隊,也毫不影響患者往大醫院趕的腳步。這就導致了大醫院擠得不行,醫務人員工作量大,忙到不行。相反,小醫院就愁沒有病人量,工作相對要輕鬆很多。人們生病往大醫院跑有一定原因的。

1.專業技術水平強

目前全國的三甲醫院,醫院人員進去門檻都比小醫院要高很多,醫生起碼是研究生和博士才能進去。比如廣州的很多三甲醫院,影像科醫生招聘要求都是研究生起步。三甲大醫院,患者多,病種多,學習的機會也更多,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形成了良性的循環過程。

2.醫療設備齊全

三甲大醫院醫療設備肯定要比小醫院更加齊全和高檔。比PETCT並不是每個醫院都有,只有一些市區的大醫院才有,用於癌症分期和療效的評估。比如3.0T的磁共振,也並不是每個醫院都有,對於神經系統的顯示更加清晰。



3.醫療制度更加健全

在大醫院,醫療過程的制度更加健全。比如一個手術,應該怎麼做,出現了問題應該怎麼去處理,怎麼去預防併發症,都有健全的規章制度。

生病了,大家都想往大醫院跑。在大醫院就診就一定好嗎?並不見得!

每個生病的人都想往大醫院跑,大醫院肯定人山人海呀。無論是掛號、就診還是做檢查,都要等上大半天。好不容易提前幾天掛號,早上一大早去排隊,等自己就診了,還得約做檢查,做個CT還要約上幾天,幾天後做完檢查,還要重新掛號看結果。單純這一項看病都這麼難了,等床位等手術就更加難了。



還有就是服務問題,大醫院醫務人員工作量大,每天要不斷的面對患者的諮詢提問,有時候忙到連水都喝不上,連廁所都沒時間上,在這麼高的強度下工作,是人都會生氣,忙起來就會不注意態度。有時候患者投訴醫務人員服務態度差,確實很無奈。


不見得一生病都要往大醫院就診。雖然醫療配備的不均衡,但是很多市區以下的醫院都很多疾病都完全有能力處理。處理的過程也是一樣的,做檢查做手術的排期更短,體驗到的服務態度會更好。但是要強調的是,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就診,具有資質的二甲以上的醫院都可以就診,複雜的病例才建議到大醫院去就診。


小影大夫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往大醫院跑。

朋友的妻子下巴上出現一個綠豆粒大小的白點,婦女每天都梳妝打扮,又長在臉上,所以非常關注。於是去市醫院檢查,還走後門找熟人讓主任給檢查確診的,結果確實是白癜風。主任問了一下病史,她是因為之前為治療口腔潰瘍服用維生素C過量引起的。主任說就這一點好治,吃點口服藥,再摸一點外用藥,一兩個月就好了,就看不出來了。


已經打聽好了,這個主任水平比較高,曾經在北京大醫院進修過,人也非常好。所以,當時就拿了兩個月的藥,藥費也不貴,一共200多元。

但是,朋友的妻子並不相信這個主任。她聽說白癜風不好治,去不掉根,不可能花這麼一點錢就能治好。她聽別人說安徽某個地方偏方治療白癜風,治好的人很多。於是一門心思的去安徽。朋友勸她要相信大醫院的醫生,人家高學歷,而且是在北京大醫院進修的,也說了能夠治好。白癜風是慢性病,不會發展很快,治療兩個月試一試不行再去外地也可以啊。但是她不聽勸告,執意要去安徽。——由河北去安徽可是千里迢迢。家人拗不過她,只能聽她的,於是去了安徽。


結果就是一個私人診所,用中藥治療,也摸外用藥。一次幾千塊錢的中藥,需要去好幾次。還是在夏天,大熱天熬中藥,因為她信任,所以依從性也非常好。治療了幾個月,覺得下巴上的白癜風看不到了,也感覺距離太遠拿藥不方便,也就不再拿藥了。後來,安徽的中醫經常給她打電話,讓她去檢查拿藥,她再沒有去過。

她上了誰的當受了誰的騙?正規醫院的醫生她不相信,愛她的家人她也不相信,聽信了謠傳或者收音機裡的廣告,千里迢迢跑去主動被人家騙,怪誰呢?

下巴上的米粒大的白癜風是因為過量服用維生素C引起,吃點口服藥,再摸點外用藥一兩個月肯定能好。原本花200元就能很方便的治好了,結果廢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一萬多塊錢才治好。她吃的中藥只是安慰劑,管用的只是外敷的藥膏罷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例子。有的病人甘心情願被騙,被過度醫療,這又能怪誰呢?

之後我遇到過她幾次,她還介紹其他白癜風患者去安徽,她仍然認為自己是對的,因為那個中醫確實給她醫好了米粒大小的白癜風。

愚昧無知有時候更可怕。是選擇自己信任的醫生(你對這個病和這個醫生了解多少?)呢?還是自己主動掌握一些衛生知識然後做出合理的正確的選擇呢?自己無知又不聽勸告,這樣才最可怕!

感謝你的關注。


百姓體育


要說醫院大中小城市都有醫院,可是有些人得了可能是大病為什麼本地醫院不去,反而去外地大醫院那?醫院好與不好很大程度患者每天流量有著密切關係,流量大的醫院,醫生就見識多,臨床經驗就豐富,容易產生出很多醫生,醫院和醫生收入就多,醫院更新設備速度就快,醫生知識能不斷更新,他們系統進入了良性循環…小城市醫院就不是那麼回事了,由於患者減少,他們有的嚇唬患者,增加患者,有的水平不高,看不出病來,誤診,更有甚者患者感冒,還打甘露純那。比如,我這裡有個患者是胃出血,一個勁用藥物止血,輸血,12小時後給治死了,這個病在北京在北京中醫醫院,很簡單,往胃裡送個氣球,充上氣體,血立馬止住,贏得手術機會,不至於死人…剖腹產給拉塊肉,我們這裡有個醫生開顱死亡率百分之百…這等醫術能讓人放心嗎?有大病去外地大醫院是必須的…


翁童


為什麼人們寧願捨近求遠也要去大醫院?無非有幾下幾點:

第一條、當然是大醫院技術過硬,團隊完整.

大醫院裡專家成堆是不用說了,隨便撈一個主任醫師都有可能某領域的專家,而且越是大醫院裡的專家,這種幾率就越高,越是一線城市,這種幾率也越高。大醫院裡的普通醫生也不簡單,越是大醫院門檻越高,現在武漢基本上一般的三甲醫院招聘都是研究生起步,像同濟協和,甚至很多科室是要求博士的...雖然學歷並不能代表一切,但是醫生這個職業本身就是需要巨大的知識儲備的,他們只要再多些臨床的實踐經驗,就遠超一般的小醫院的醫生了...

另外,大家都往大醫院跑,那麼大醫院的醫生就更加的見多識廣了,同樣的工作年限,大醫院的醫生比小醫院裡的同齡醫生強太多,這些都是小醫院裡所沒有的資源。


第二條、大醫院設備先進檢查結果更具有說服力.

無一例外的,大醫院裡的設備都是最頂尖和最先進、配套最齊全的,為了應對大流量的患者,他們也必須這麼配置,否則是無法滿足患者的檢查和治療需求的。

那麼操作這些設備的技師和醫生,在不斷的重複工作中,技能更加嫻熟,業務也會更加精湛,各種檢查的誤差也會更小,結果更精確。

第三條、大醫院手術患者術前準備和術後護理更優質

同一例病例,不同的醫院處理起來真的會有不同。比如,同樣是剖腹產,在不出意外的情況下,成功率是很高的。有個同行曾跟我八卦他們醫院,曾經有段時間,他們的產科只要是剖腹產的,產婦之後都有輕重不等的肺部感染。這應該算是術前準備不足引起的。

而有一些手術的術後護理也是非常的關鍵的,並不是簡單的手術完成就算完事了,某些方面來講,有些類別的疾病的術後護理的重要程度甚至隱隱高於手術,小醫院對於這類病人,不會接的...

所以,病人想往大醫院跑,也是合情合理,能夠說得過去的了。


康醫生說健康


這個一個普遍現象,也是一個正常心理。

人們往往不會對所在地區的醫院不信任。

省裡的患者去首都看病。等等。

哪裡人越多越代表哪裡好,特別是一些知名醫院或著名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

為什麼呢?

個人認為,兩方面原因。

一、信任問題。

個人覺得這是正常現象。

信者為醫。

只有信任的,才是醫生。

只有信任醫生的囑託才會當回事。

二、名醫效應。

越著名的醫院,名醫確實越多。名醫分幾種,1、理論知識豐富型(理論派)。2、臨床經驗豐富型(手技派)。3、綜合型。而著名的醫院這三種醫生都不缺,特別是第一種和第三種。而這些醫院大多在一線城市,也就是大城市。

為什麼?

平臺效應。大城市給名院一個大的平臺。

大的平臺吸引好的醫生。因為這個平臺能給醫生的更多。能更好的宣傳醫生,培養醫生。

當然,各方面的競爭也激烈。這個有時候是好事,有時候也是壞事。

個人建議

疾病的檢查與診斷到正規醫院的專科進行。

正規是相對的保障。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指正。


機靈不太懂


人們為什麼寧願捨近求遠也要往大醫院跑,我從以下五個方面說一下:

第一,這和現階段我國的醫療資源分配是密切相關的,現在的小醫院、基層醫院,醫生技術水平、醫療設備、診治能力、綜合救治水平都比較有限,應付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勉強應該還可以,但是對一些複雜的、緊急的、重症的疾病捉襟見肘了。

從另外一個方面講,國家近幾十年醫療機構的發展,資源投入大部分都往大醫院砸,高端醫療設備,大部分的醫療技術人才也都集中在了大城市與大醫院,醫生水平高、設備齊全、預期治療效果好,大家肯定想往大醫院跑。

第三還有醫保政策的原因,現行的醫保政策並不能正在對分級診療起到導向作用,基層醫院和大醫院就診的報銷比例差異不大。

第四是因為,凡是疾病都有發生發展的規律和過程,早期發病症狀不一定都很典型,而早期就診的可能就是基層醫院、小醫院,治療往往不能馬上起效,而人們就一路往大醫院診治,這時可能疾病的典型症狀就出來了,對症施治,效果也顯現了,就給人大醫院治療水平高的感覺,其實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在人們就診過程中小醫院基層醫院是在給大醫院做排除性診斷,提高了大醫院的診治效率。

第五,是人們主觀的原因,或者是經濟水平比較好,追求更優質的醫療水平和服務。

總的來說,這種現象是對醫療資源的極大浪費,現階段正在推進的醫改大力提倡分級診療,希望大部分疾病就能在基層醫院解決,大醫院致力於疑難雜症、重症的救治,這樣才不至於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試想一下,一個大醫院的教授天天看的都是感冒的病人,這樣可好?


健康守護者Doctor黃


這是個普遍問題。人們為什麼捨近求遠去大醫院?一是大醫院醫療技術確實要好,二是怕小醫院看不準病,怕延誤病情,得不償失;三是經濟條件算好,為了治好病,不計較長途的車宿費和更貴的掛號檢查費;四是心裡作用也很大,有的人哪怕是小毛病,找專家看後就放心了。當然住院時還是有區別的,因為現推行分級治療,特別是出縣必辦轉診手續,且出縣後報銷比例也小很多,經濟情況一般的就首選縣人民醫院了。前不久,聽本市其三級綜合醫院的熟人講,現在輕閒了,病人不多,床位空置少半(總床位1500),原因是附近幾個縣來住院的人少了,出來也都去擠另兩所三甲醫院。這下我才知道為什麼近年來縣人民醫院為什麼出現擁擠、人滿為患的原因了。名大醫學院看病難,一號難求,看來是個永恆的話題,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閒言碎語話多餘


看病為什麼都往大醫院跑,是因為當地醫院庸醫太多,一般的病都看不透,在當地看病還容易耽誤事錢也不少花,你就說看片子吧都是一種機器拍的片子,在縣醫院什麼都看不明白,說的稀裡糊塗,到了省醫院一下子就能看明白,在地方醫院看病是這種情況,一般小感冒啥的都可以,別的病你也別在當扡看,看也白看,看不明白還得去到大醫院,不但沒省錢反而還多花錢了。所以人們都願意去大醫院看病,就是多花幾個路費,別的什麼也不多花,要是能在當地治好的病誰願意去很遠的地方去看病啊?不都是當地看不了的病嗎?有的醫院為了掙錢來了患者不願意讓你走,走了它掙不著錢,所以沒有人不願意給你開轉院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