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蕭志偉、陳曼琪、林少春、肖勝方、袁玉宇:粵港澳大灣區期待更多優質檢察產品 最高人民檢察院 今天 來源:檢察日報

蕭志偉、陳曼琪、林少春、肖勝方、袁玉宇:粵港澳大灣區期待更多優質檢察產品 最高人民檢察院 今天 來源:檢察日報

蕭志偉、陳曼琪、林少春、肖勝方、袁玉宇:粵港澳大灣區期待更多優質檢察產品 最高人民檢察院 今天 來源:檢察日報

全國人大代表、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

萧志伟、陈曼琪、林少春、肖胜方、袁玉宇:粤港澳大湾区期待更多优质检察产品 最高人民检察院 今天 来源:检察日报

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中小型律師行協會創會會長陳曼琪

萧志伟、陈曼琪、林少春、肖胜方、袁玉宇:粤港澳大湾区期待更多优质检察产品 最高人民检察院 今天 来源:检察日报

全國人大代表,

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林少春

萧志伟、陈曼琪、林少春、肖胜方、袁玉宇:粤港澳大湾区期待更多优质检察产品 最高人民检察院 今天 来源:检察日报

全國人大代表、

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

萧志伟、陈曼琪、林少春、肖胜方、袁玉宇:粤港澳大湾区期待更多优质检察产品 最高人民检察院 今天 来源:检察日报

全國人大代表、

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袁玉宇

“加強公正監管,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政府工作報告裡的這句話,讓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記憶深刻。他最關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落實執行。

找準服務切入點

營造一流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企業家投資最怕的是不公平不透明不穩定。這都是沒有法治保障會出現的情況。”蕭志偉代表說,政府之所以強調“法治化”,強調法治先行,是因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三地面臨不同的法域,“法治”是最關鍵的,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小型律師行協會創會會長陳曼琪說,大灣區的法治建設也是香港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與國際接軌的非常好的平臺。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也多處提到“法治”。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林少春3月5日在代表通道介紹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情況時表示,廣東省正在推動規劃綱要的落實,重點推進規則的銜接等,致力於打造大灣區建設的法治化發展環境。

粵港澳大灣區三地不同的法律體系、法治環境、法律文化,對檢察機關開展區際刑事司法協助帶來新挑戰。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說,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讓三地的經濟交往更加密切,三地之間的跨境犯罪現象將日益突出,刑事司法協助需求量會增加。目前內地與港澳間刑事司法協助提請程序、途徑不統一,範圍、標準不明確。這些問題如果沒有得到解決,會導致一些犯罪分子無法受到法律制裁。肖勝方代表認為,現在迫切需要內地檢察機關加強與港澳司法機關協作,構建新型區際刑事司法協助法律體系。

肖勝方代表建議檢察機關找準服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切入點和著力點,用好各項檢察職能,準確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充分發揮檢察建議作用,用優質的法治產品、檢察產品營造粵港澳大灣區一流的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

營造創新發展氛圍

同許多企業代表一樣,全國人大代表、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宇對科技創新發展的法治環境格外關注。

“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對一切違法違規的行為,都要堅決查處。”袁玉宇代表說,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是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法治保障至關重要,特別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更重要的是營造創新發展的氛圍,引導大家去創新,而不是去侵權。如果懲罰對侵權者無關痛癢,對科技創新發展的氛圍會有很大影響。

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也是檢察機關一直以來努力的重點。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廳廳長鄭新儉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2018年,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5000餘人,提起公訴8000餘人,對10起重大侵犯商標權案件進行掛牌督辦,聯合中央有關部門對22起案件予以聯合掛牌督辦。同時依法開展立案監督,監督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300餘件,監督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案件近200件,有效解決該立案不立案、該移送不移送、以罰代刑等問題。

對此,袁玉宇代表表示,檢察機關依法嚴厲打擊侵犯商標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業秘密等侵犯知識產權犯罪,保護了高端製造、智能製造、互聯網產業等新興領域,成為科技創新企業發展的後盾。最重要的是要營造一種良性循環:只有加大創新才能發展,只有創新投入才能贏得更大的市場,回過頭來投入更多的創新。

發揮公益訴訟職能

保障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

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到2035年,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肖勝方代表對此充滿期待。

粵港澳三地共享一片天、同飲一江水,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是大灣區人民共同的生活追求。然而,目前的生態文明狀況,正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的“生態保護和汙染防治任務仍然繁重”。肖勝方代表認為,保障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檢察機關大有可為。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廳長鬍衛列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2018年前11個月,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辦案,挽回直接經濟損失逾230億元;督促恢復被毀損的耕地、林地、溼地、草原206萬畝,督促關停違法企業8977家;督促查處假冒偽劣食品29萬公斤、督促回收流通中的假冒偽劣食品7.1萬公斤;督促查處銷售假藥和走私藥品3752公斤、督促回收流通中的假藥和走私藥品1903公斤。

肖勝方表示,公益訴訟制度優勢得到充分顯現,期待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依法保障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