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長城抗戰中的進攻戰——冷口之戰

長城抗戰中的進攻戰——冷口之戰

冷口——分南冷口和北冷口兩村,距河北遷安縣城32公里,是口外進入華北的重要關隘。在1933年長城抗戰中,中日兩軍曾在北冷口村發生數次激戰,我軍在長城抗戰中唯一的進攻戰也發生於此。

村子建在兩山之間,也就是“口子”上,中間有一座關城和一段殘破的城牆,站在村裡,可以看到兩側山上的長城。村裡的老人說:“仗打得最慘,死人最多的地方在村東頭的水關,前些年,拆水關,在原址上建起一道擋水壩,壩西頭是過去通往口外的老路。”

1933年3月4日,日軍輕易佔領熱河省會承德的當天,其混成第14旅米山先遣隊搶先佔領冷口,直接威脅到灤河以東我軍側翼安全,也使以西各口我軍腹背受敵。3月7日中午,北平軍分會向第2軍團總指揮兼第32軍軍長商震發出收復冷口命

令:“查冷口為灤東要隘,至關重要,據報敵一部已佔領該口,構築工事中,亟應力予驅逐,以圓側防。貴總指揮已派黃光華師長,率兩團由盧龍經遷安向冷口急進,並飭宋(哲元)軍前驅逐外,著由何柱國軍,再派一個旅加入該方面,協同黃師驅逐該敵。”

黃光華為第32軍第139師師長。3月8日,他接到命令的當天就率部隊由駐地盧龍縣趕到冷口以南約5公里的建昌營鎮集結。午後,偵察員向黃光華報告:“冷口日軍不足千人,防禦鬆懈。”黃光華請示商震後決定:以蔣紀珂717團為主攻,於太陽落山時向冷口發起進攻。這是第139師自晉入冀的第一仗,也是首次與武器裝備遠遠優於自己的日軍作戰,全師上下士氣高昂,有人甚至做了犧牲的準備。

傍晚時分,也許米山和他的先遣隊認為中國軍隊不會主動發動進攻;或許覺得中國軍隊根本不堪一擊,所以,他們在營地晚炊時並沒有認真佈防。我717團戰士趁此機會如猛虎殺入敵營。第139師在山西與宋哲元29軍是友鄰部隊,許多戰士大刀的功夫也不差,此刻大顯神威,幾個回合下來,砍殺日軍上百人,迫使米山敗陣潰逃。

戰鬥僅進行了2小時,被日軍佔領4天的冷口就被我軍奪回。這場進攻戰不但是整個長城抗戰中,也是自“九·一八”之後中國軍隊惟一的進攻戰。

我軍奪回冷口即開始搶築工事,百里長城各口都可以看到部隊揮鍬動鎬的場面。當地老百姓也是有人出人有物出物,修工事木料不夠,開灤礦務局送來支撐坑道用的原木,有人拆下家裡門板,一些老人甚至捐出壽材;挖戰壕工具不夠,礦務局又送來一萬把鐵鎬;由於關口兩側山石堅硬,一把新鎬到戰士手裡,一天就磨禿了,各村的鐵匠聞訊,在陣地上支起鐵匠爐,叮叮噹噹,很快,鋒利的鐵鎬又回到戰士們手中。3月下旬,日軍第6師團的一個步兵旅團從赤峰,經平泉、凌源抵達冷口。日軍先是炮轟,然後步兵在坦克掩護下向關城發起進攻。而我軍則利用工事有效地減少傷亡,待日軍靠近,由營、連長帶領敢死隊殺入敵陣,揮刀與之肉搏。雙方廝殺3天,冷口卻還在我軍手裡,日軍無可奈何停止進攻,把部隊撤到關外肖家營子一帶,雙方形成相峙局面。

日本參謀本部評價這次冷口之戰:“中國軍隊構築有極堅固的陣地,而且縱深相當大,其抵抗出乎意外的頑強。”與此同時,日軍在喜峰口、羅文峪等地的進攻也遭到我軍頑強抵抗。日軍司令武藤下令改變戰略部署,令第6師團11旅團向冷口一線移動,準備發起更大規模的進攻。

4月7日,日軍集結的重兵在大炮、坦克配合下,再次向冷口發起進攻。我軍擔任防守任務的717團和林作楨715團的戰士依據有利地形和工事,居高臨下,拼死防守,付出大量傷亡,擋住了日軍的進攻。從第二天起,日軍開始不分晝夜地對關城兩側進行炮擊和展開進攻。我前沿戰士在工事被毀的情況下,依託地形和山石,沉著殺敵,日軍死傷慘重,始終不能邁過關城。第4天,我前沿陣地士兵所剩無幾,營以下軍官幾乎全部陣亡。黃光華把手裡的預備隊都用上,仍難以收回失掉的陣地和阻擋日軍的攻勢。他給商震打電話報告實情,請求增援,商震卻嚴厲命令堅決頂住,並說增援部隊即刻起程。

4月11日,戰鬥進行到第5天。守衛在冷口以西約10公里白羊峪關城的郭維藩721團3營官兵經數日苦戰傷亡殆盡,日軍乘此突破防線,殺進關口。我冷口守軍隨時有被日軍包抄後路,形成前後夾擊,難以支撐的險境,只好撤退。這時,商震派來的增援部隊正向冷口趕來,可惜為時已晚。

冷口陷落,也直接威脅到界嶺口、喜峰口等隘口我守軍安全。為免遭前後夾擊,北平軍分會當日下令29軍收縮撤退,放棄第一線陣地。長城抗戰東線戰火逐漸平息。

長城屹立,山河依舊。冷口村的老鄉告訴筆者,每年,到冷口尋訪憑弔的人很多,有些人還來自很遠的南方。村南邊埋有陣亡國民黨官兵的“萬人坑”是人們必去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