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漲姿勢:古人發明的逆天“高科技”文物!

我國古代還有不少領先世界的“高科技”,今天就讓我們通過文物來一探究竟。

漲姿勢:古人發明的逆天“高科技”文物!

秦朝就有的下水管道


漲姿勢:古人發明的逆天“高科技”文物!

這是下水管道——很容易猜,但你知道是什麼時候修建的?答案或許會讓你大吃一驚:秦朝,而且還是沒統一六國時修的,西安西郊西寶疏導路出土。沒有最早,只有更早。中國商代後期都城遺址——安陽殷墟出土的陶製地下水道水管,至今保護完整。

漲姿勢:古人發明的逆天“高科技”文物!

安陽殷墟出土的陶製地下水道水管

漲姿勢:古人發明的逆天“高科技”文物!

福壽溝


而江西贛州的福壽溝是我國古代城市排水系統的經典之作,北宋熙寧年間知州劉彝設計。據說,劉彝設計的這條排水系統,可以讓水自然流瀉到江中。最神奇的是,江水暴漲氾濫,也不會倒灌入城,因為他還設計了一個配件——福壽溝的小金門。這種金門有十多個,在城內排水的時候,小金門會被推開,讓汙水傾瀉入江;江水上漲時,又會把它關得死死的,再加上堅固的城牆,一點水都漏不進去。

漢朝藥物冷卻器、灌藥器

漲姿勢:古人發明的逆天“高科技”文物!

銅製組合器

滿城漢墓出土的銅製組合器,由三足器、平底皿、承盤、龍柄勺組成。經過考證,目前確認此為醫用的藥物冷卻器,說俗點兒就是專門給怕燙的傢伙灌藥用。

漲姿勢:古人發明的逆天“高科技”文物!

醫用長流銀匜


另一件漢朝文物——河北滿城漢墓出土醫用長流銀匜,是給病重張不開口或者不聽話的小孩灌藥用的。捏住下巴,用那個又長又尖的喙,從上下牙中間撬開道小縫,然後手一抬,藥就灌進去了——比當下媽媽們愛用的寶寶灌藥器要暴力得多,有沒有?

戰國冰箱:曾侯乙銅鑑缶


漲姿勢:古人發明的逆天“高科技”文物!

到了夏天你的命都是空調給的,古人是怎麼過夏天的?在戰國時期,古人們就已經有“冰鑑”,跟現代的冰箱差不多。冰鑑是一件雙層的器皿,鑑內有一缶。冬天把冰存進冰窖或者深井,夏天的時候取出冰塊,放進冰鑑的方尊缸和盤之間的空隙,就可以享受冰酒啦。不過在當時這可是上層社會才能擁有的高級家電。湖北隨縣曾侯乙楚墓1978年出土了兩件冰鑑,冰鑑上還放著一柄長勺是專門用來舀冷飲的。

古代高壓鍋:四獸鈕熊足銅鼎

漲姿勢:古人發明的逆天“高科技”文物!

這個熊足銅鼎出土於河北滿城漢墓,用來燉煮和盛放魚肉。底下三個半蹲的小熊做支撐,順便賣萌,鼎蓋上的四個小獸負責做可以開闔的鈕和裝飾。

漲姿勢:古人發明的逆天“高科技”文物!

合蓋前,先將鼎耳上的小獸掀開,合蓋後將它翻過來扣在蓋上,再旋動鼎蓋,這種閉鎖結構的工作原理就類似於現代的高壓鍋,設計也太精巧了。

古代洗臉神器:魚洗


漲姿勢:古人發明的逆天“高科技”文物!


這是古代的洗臉神器,古人稱之為“洗”,若盆底刻有“魚紋”的稱為“魚洗”,刻有“龍紋”的則稱為“龍洗”。

這種器物在先秦時期已被普遍使用,而能噴水的銅質魚洗大約出現在唐代。它的大小像一個洗臉盆,底是扁平的,盆沿左右各有一個把柄,稱為雙耳;盆底刻有四條鯉魚,魚與魚之間刻有四條河圖拋物線。

漲姿勢:古人發明的逆天“高科技”文物!

魚洗奇妙的地方是,在魚洗兩邊的銅耳上來回摩擦,不一會就能聽到魚洗髮出嗡鳴聲,隨之就有水珠從盆中跳躍而起,給你spa的享受。當兩手搓雙耳時,產生兩個振源,振波在水中傳播,互相干涉,使能量疊加起來,所以這些能量較大的水點,會跳出水面,這是符合物理學的共振原理的。

戰國水晶杯,很穿越很夢幻

在杭州博物館珍藏著一件戰國時期的水晶杯,它高15.4釐米、口徑7.8釐米、底徑5.4釐米,酷似今天我們使用的玻璃杯。它在1990年杭州半山鎮石橋村一座戰國土墩墓裡出土,是迄今為止我國出土的早期水晶製品中最大的一件,是國寶級文物。

漲姿勢:古人發明的逆天“高科技”文物!

這件水晶杯是用整塊優質天然水晶製成的,製作技巧與工藝水平令人驚歎。通體平素、簡潔、透明,沒有任何紋飾。喇叭狀,透明無紋,略帶琥珀色,中部和底部有海綿體狀自然結晶。古代工匠如何做出這麼精美絕倫的杯子,讓人難以置信,怪不得有網友驚呼:確定不是考古隊員的水杯嗎?

節能減排的彩繪雁魚銅燈

在現代生活中,抽油煙機能吸收並排出油煙,漢代也有極為環保的防油煙措施。

漲姿勢:古人發明的逆天“高科技”文物!

彩繪雁魚銅燈為西漢時期文物,1985年出土於陝西省神木縣店塔村西漢墓,通高54釐米,長33釐米,寬17釐米,現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雁魚銅燈通體彩繪紅、白二色,整體造型古樸優雅,精緻獨特。雁的額頂有冠,眼圓睜,頸修長,體寬肥,身體兩側鑄有羽翼,短尾上翹,雙足並立,掌有蹼。雁喙張開,銜一魚,魚身短肥,下接燈罩蓋。鴻雁銜魚這種寫實生動的造型,將中國古代燈具柔美典雅、巧奪天工的神韻展現得淋漓盡致。

漲姿勢:古人發明的逆天“高科技”文物!

雁魚銅燈不僅造型美觀,還可以拆卸。它由雁首、雁身、兩片燈罩及燈盤四部分組成,雁身為兩範合鑄,兩腿分鑄後焊接。雁魚銅燈的製作非常精妙,兩燈罩可自由轉動,能調節燈光照射方向和防禦來風。更為難得的是,雁魚銅燈設置了一個過濾煙塵的裝置:整隻雁都是中空而相通的,雁腹內可盛清水,燈煙經雁頸最終溶入水中,由此減少油煙汙染。

領先歐洲近2000年的青銅卡尺

1992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揚州市西北8公里的邗江縣甘泉鄉(今邗江區甘泉鎮)順利清理了一座東漢早期的磚室墓,從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銅卡尺。此物現收藏於揚州市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

漲姿勢:古人發明的逆天“高科技”文物!

這件青銅卡尺由固定尺和活動尺等部件構成,固定尺通長13.3釐米,固定卡爪長5.2釐米、寬0.9釐米、厚0.5釐米。固定尺上端有魚形柄,長13釐米,中間開一導槽,槽內置一能旋轉調節的導銷,循著導槽左右移動。在活動尺和活動卡爪間接一環形拉手,便於繫繩或抓握。兩個爪相併時,固定尺與活動尺等長。

使用時,將左手握住魚形柄,右手牽動環形拉手,左右拉動,以測工件。用此量具既可測器物的直徑,又可測其深度以及長、寬、厚,均較直尺方便和精確。青銅卡尺的出現,可以說領先歐洲近2000年。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透光銅鏡

這件“見日之光”鏡,它是西漢時期的銅鏡,直徑7.4釐米,淨重約50克,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漲姿勢:古人發明的逆天“高科技”文物!


這件銅鏡乍看上去與一般銅鏡並無區別,但若一束陽光照到鏡面,反射後投影到壁上,壁上的光斑中就會奇蹟般地顯現出鏡背面的圖案、銘文,好像光線透過銅鏡,把背面圖案、文字映在壁上似的,故稱透光鏡。又因為在銅鏡背面花紋的外側有銘文“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該鏡被命名為“見日之光”透光鏡。


漲姿勢:古人發明的逆天“高科技”文物!


中國歷史上對於透光鏡廣有記載,古人將其視為“神物”。唐代《古鏡記》載:“承日照之,則背上文畫,墨入影內,纖毫無失。”宋代大學者沈括在《夢溪筆談》中還記述:“世有透光鑑,以鑑承日光,則背紋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透光鏡的製作方法卻未能代代相傳,宋時即已失傳。千百年來許多學者都曾試圖揭開銅鏡透光的奧秘,至今仍吸引著人們研究探索。

清銅鍍金琺琅轉鴨荷花缸鍾

漲姿勢:古人發明的逆天“高科技”文物!

清代銅鍍金琺琅轉鴨荷花缸鍾,開動後,在樂曲伴奏下,鏡面下與鷺鷥身子相連的銅圈由機械拉動著轉動。荷花梗中的牽引杆受機械作用,花瓣張開,露出花心中西王母、童子、仙猿,西王母穩坐不動,童子、白猿跪拜呈獻桃狀。此鍾是清宮造辦處工匠用廣州製作的掐絲琺琅缸和法國的奏樂機械系統裝配而成的,是不是很高大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